经历了六年多的文山会海,突然感觉我是一个编故事的好手,至少一个人就能把各种会都开了,会议记录就像小说一样,你一言我一语,真的像一堆人坐在一起开会一样。
因为要丰满,内容就得多充实些,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虽不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吧,也是又长又乱。
习惯了,就很难改掉。被人批评了几回,才慢慢的学着如何把话说精炼着。
看别人的文章是一种学习方式,最好是自己写的东西交给人家来改,特别喜欢拿着改后的两稿对照着来看,偶尔三句被精炼为一句,品读几遍着实受益匪浅。
这是语句的精炼,一句话能解决的事儿说多了就是浪费。语句有长句与短句之分,善用短句的都是大才,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
另外一件事儿印象也比较深刻,我想应该叫语句的精准吧。
单位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整治,成效比较明显,写了份总结报告给上级。上级对此也是比较认可,让宣传部门专题组织一篇报道宣传一下。
这下真的看出来了,山有多大庙有多大。我们自认为已经是一篇很好的总结报告了,毕竟经历了单位几位领导逐级把关的,可惜还是接了人家宣传部门一上午的电话。
术业有专攻,人家就是干这个的,自然不必多少,要说的是这对每句话用词的精准,确实是受教了。
从“党组”“党委”“纪委”“纪检组”这些词的区分,再到句号逗号省略号的运用,一个个电话接的让我觉得那篇报告简直漏洞百出。
语言的运用上往往一个词就能起到传神醒目的作用,词和词的不同就是恰当的出现在必要的地方就是成功。
参加过一次座谈会,感慨颇深。说是座谈会,其实就是改稿会,只不过这稿是一个字一个字改的。
事情的原尾大概是这样的,政治部要出台一份关于宣传报道奖励办法的文件,文件500多字,已经政治部内部讨论定稿,现在开座谈会就是进一步征求基层意见。
说是座谈会,一进会场看到主任请的那些人就已经明白,这可不是简简单单说说想法就能了事的。
果不其然,文稿投在大屏幕上,宣传科长一句一句的标识,下面人一句一句的提意见修改。
真是见功夫的时候!半天,我一条意见没有提过,别人提一个自己叫好的同时,手心里也着实捏了一把汗。
趁着晚点名的机会,和主任请示回了。主任微笑的点了点头,我满脸通红惭愧的退出了会议室。
这次经历让人压抑的很,但收获也是极大的。直到这份文件发到了单位,再看时才能体会到其中每句话的分量。
尽管再也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或者工作与写作关联不那么密切,我的写作也没有太多提高,但还是很感慨遇到几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自己也在其中真正领略到了文字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