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沟通教育心理
儿童打闹引起家长动手,到底谁之过错?

儿童打闹引起家长动手,到底谁之过错?

作者: 李胜梅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15:19 被阅读1052次

    01

    最近,一则游乐场孩子打闹引起家长动手的视频,在网络疯传,引起大家的热议。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不将此视频放上来,而是用文字对视频内容做一个客观描述。

    视频中,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滑下滑梯,女孩妈妈挥手叫女孩:“你过来给弟弟道个歉。”

    旁边,一个妈妈把自己一岁左右的儿子拉到女孩妈妈面前。一边用手指着小女孩,一边对着女孩妈妈大声斥责:“我不受你这个气,我告诉你!” “你怎么教你的孩子的?”

    四岁女孩妈妈理亏的语气:“不好意思,我一直在说她。”

    这时,女孩滑下滑梯,走到了自己妈妈身边,正对着男孩妈妈。男孩妈妈冲着女孩斥责:“你给我道歉!”   “道歉!” “你刚才是不是从我儿子身上踩过去了!”

    这时,她身边一岁多的儿子开始大哭,男孩的爸爸拉住男孩妈妈说:“孩子都哭了。”

    男孩妈妈继续冲着女孩大喊:“你妈妈怎么教你的!”

    四岁女孩妈妈:“我一直都在说她,真的。”

    这时,女孩转身想接着去玩,还推了一把挡了她路的小女孩。被妈妈拉回去。

    男孩妈妈:“我儿子一岁多的孩子,你孩子几岁了!” “你怎么教你的孩子的?!从人家小孩子身上踩过去!” 期间,男孩爸爸一直在劝阻男孩妈妈:“已经道歉了,行了。”

    四岁女孩妈妈:“我一直都在说她。”

    男孩妈妈开始用手拉四岁女孩的胳膊,继续喊:“道歉!” 情绪越发失控,顾不上自己身边哭的儿子。用两只手拉女孩的胳膊,把女孩直接从座位上拉起来。女孩妈妈把女孩往回拉。男孩爸爸用手阻拦男孩妈妈:“你别拽她!” “行了,行了。”

    四岁女孩妈妈:“我跟你说对不起了,已经。” 女孩被拉了之后,也被吓哭。男孩妈妈不顾男孩爸爸的阻挡,伸手过去又拉住女孩衣服,拽上女孩的袖子。被四岁女孩妈妈和男孩爸爸拉开。男孩爸爸抱起哭泣的孩子,四岁女孩妈妈抱起自己的女儿,都从座位上站起来。

    这时,另一位女子(猜测是那位女孩妈妈的朋友)过来找男孩妈妈理论,男孩妈妈情绪再次越发失控,伸手试图打这位女子。被抱着孩子的丈夫用力拉了回去。

    此时,四岁女孩放声大哭,一岁的小男孩也一直大哭不断。

    期间,男孩爸爸一直把男孩妈妈往回拽,男孩妈妈冲那位女子大声喊叫,大意是关你什么事!边大喊着边挣脱开丈夫的手,向前推了一把这个女子,两个人推搡着发生肢体冲突。男孩爸爸抱着儿子夹在中间劝阻。另外还有两位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上前劝阻,拉开。

    期间,孩子的哭声不断。

    男孩爸爸边护着儿子,边对男孩妈妈说:“干嘛啊你,孩子都哭了。” 男孩妈妈没有抬头,继续用手指着女子,情绪激动地大声斥责:“以后少管闲事!”

    视频到这里终止。

    02

    视频看完让人全身发麻,后来又有男孩妈妈的同事出来刷真相。

    我觉得真相和视频内容并不冲突,情绪失控状态下的所作所为无关素质高低。情绪失控,大脑进入暂时的功能丧失状态。失去了理性的思考能力,并不能考虑到自己的言行给周围人所带来的后果。素质再高的人,在情绪失控,没有理性思考的状态下,任何表现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任何人,如果不懂情绪控制,也不会比视频中的妈妈表现好太多。

    03

    儿童打闹,小男孩身体受伤,妈妈的情绪失控又让小男孩增加害怕情绪,大哭。而从始至终,男孩妈妈都并没有去安慰并关注儿子的情绪,甚至没有看过哭泣的孩子一眼。一直沉浸在大脑失控的情绪发泄中。

    小女孩根据自己妈妈的态度,丝毫没有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被男孩妈妈拉了衣服,感到非常害怕,也开始大哭。女孩的妈妈一直对对方说道歉,孩子却不懂自己也需要承担责任。

    儿童打闹引起家长动手,到底谁之过错?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

    面对“熊孩子”,“熊家长”,我们能够做什么?

    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1)对自己:做自己应该做且能够做到的事情

    一岁孩子和四岁的孩子在一起玩,而且是有滑梯这种冲击类的游戏,孩子们都玩得很疯,其危险性不言而喻,这种隐含的危险不可预测。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确保孩子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孩子没有足够判断力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家长判断这个公众场所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玩耍。如果出现意外,我们和孩子能不能够接受。

    其他人不可能为你的孩子思考这么多,我们自己是自己孩子的监护人,这个责任和义务在我们。因为承担后果的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不是吗?别人的事情和行为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我们能做到第一件事情是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作为孩子家长所应该承当的责任和义务,当问题发生时,我们的愤怒就不会完全归咎于他人。

    (2)对自己的孩子:公众场所约法三章

    四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这一脚下去对于一个一岁的孩子来说,危险性有多大。如果遇到这样的场景,作为大孩子的家长,我们要提醒孩子,你的力量和行为相对于别人尤其是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强烈的,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所以,遇到有小朋友的情况,需要特别的小心。需要放慢动作,需要让开。

    平时就需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这种安全意识不仅仅是保护自己。还包括不伤害别人,不伤害周围的环境。尤其去到一个公众场所,不可预测的情况太多了。我们需要和孩子有约定:保护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这也是我经常和女儿的约法三章。

    保护自己是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有些动作有些游戏,玩起来是会有危险的。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可以去尝试。

    不伤害别人和不伤害周围环境需要我们家长做提醒,小孩子在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给别人和周围环境带来的后果时,需要家长提前告诉孩子并适时提醒。这种约定和提醒,请用正面的语言。我们经常告诉孩子:“不要撞到小朋友!” “不要跑太快!” “不要推别人!” 请换用正面的语言,告诉孩子具体怎么做:“离小朋友远一点。” “停下来,慢慢走。” “告诉别人请让开或者绕着走。”

    当然,别指望我们说什么孩子就能做到什么,否则他们就不是“孩子”。我们成人也常有破坏约定的时候。有了这层理解,事情发生时就不会那么恼怒和失控。所以,约定的跟进执行,在旁边看护好并作提醒是我们成年人的责任。

    如果孩子破坏了约定,那么要坚定的提醒:“还记得我们的约法三章吗?” 这种提醒不是怒吼也不是随便说一句,需要你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用坚定的语气提醒。孩子会根据你的态度认真与否来判断这件事情重要与否。你的这种做法必定会让孩子有不好的感受。需要去给别人道歉,需要承担不好的感受,这是孩子违反约定后自己所应该也能够承担的。这恰好也是他们学习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过程。

    如果孩子持续破坏约定,那么先带孩子离开现场是最好的方法。这也是孩子不遵守约定所带来的他们自己能够承担的后果。否则,其他后果对别人来说都是不可预测的。

    (3)对自己的情绪:积极管理,做情绪的主人

    一岁孩子被四岁的孩子踩过去,作为妈妈,愤怒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愤怒深层次下其实是妈妈内心对自己孩子的无比担心,内心充满了焦虑和着急的感受。而这些感受表现出来的是极度愤怒。愤怒没有得到控制,所言所行必然是不理性的。

    2013年的女童被摔案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在北京大兴区一公交车站,两名驾车男子要停车,推着婴儿车的女子不让。双方发生争执。后来,一男子殴打该女子,将婴儿车内的女童摔在地上,女童伤势严重,不幸死亡。

    这样的案件非常多,任何人,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后果将无法预料和想象。认识情绪,学会积极管理情绪是我们能够正确处理事情的前提,然后才谈得上用方法。

    任何情绪是我们生下来就具有的本能。愤怒当然可以。情绪是本能,情绪管理是本领。所以,“愤怒但不要失控” 这才是我们需要修炼的。

    这需要我们平时学习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当发现自己非常愤怒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呼吸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微微颤抖、冒汗等等。这时候至少深呼吸三次,只做深呼吸,什么都不要做。

    如果你实在还是不能平复情绪,多深呼吸几次。如果实在还是不行,撤离现场,找个能让你感觉好一点的地方,积极暂停。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自己情绪稍微平缓一下,让大脑尽量恢复理性思考能力。

    这很难,但是这值得。避免非理性状态下不可预测的后果,以及正在发生的后果和影响。

    (4)对别人:不要因为别人讨厌而把自己变成讨厌的模样

    我们有时候会有这样的困扰,觉得对方家长不讲理,态度让人难以接受。所以,我们会跟着变成熊家长,所谓以暴制暴。最后,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写道:“在生气时,杀人、打人、骂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真的生气,我们就需要找到强有力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

    在大脑有了理性思考之后,想想我们愤怒情绪背后的感受是什么,感受背后那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向对方如实地表达出来。

    那位妈妈愤怒的背后,是对自己孩子的担心,害怕自己孩子有受伤,而且很着急。所以,愤怒底下的感受是担心、害怕和着急。她的需求是好好检查一下孩子,好让自己放心。并需要一个道歉。最后确实检查了“不严重”,并得到“道歉”之后,妈妈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双方得到了和解。

    用语言直接告诉对方你的感受和需求。我现在很着急,因为刚才孩子被踩到了,他还很小,我很怕他有什么伤。我希望你的孩子能向我们道歉并和我们一起去医院检查。如果对方不配合,重复。还有法律途径维护我们的权利。

    (5)我们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请做好这面镜子

    儿童打闹最后演变成家长之间的一场战争,大人们大吼大叫、推搡拉扯、言辞侮辱、甚至拳打脚踢,这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影响。

    极度恐惧、害怕、担心,是这场灾难累及给孩子的直接感受。而更深远的,孩子学习到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可笑(自己)的发现,孩子也会通过这样的行为去解决你和他之间的问题。

    所以,当你觉得情绪控制很难,当你觉得表达自己感受很难,当你不甘心不以暴制暴的时候,想想你即将采取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是你发泄愤怒重要,还是做好这面镜子重要。

    所有的改变一开始都会觉得难,改变通常都会是不舒适的。但是,只要这种改变可以带我们向好的方向走去,那么,改变就是值得的。

    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要忘记你是一面镜子,一面你孩子最可信任和依赖的镜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b376bafd83b:这个家长有可能在别的地方积攒的负情绪,正好找个发泄口。真正关心孩子的话就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去吵架。
      • hello123miemie: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关键在于作为人这一个体,自己是否愿意做出改变。
        李胜梅:@hello123miemie 觉察自己的行为,有改变的意愿,才有改变的可能。
      • 波_8eab:文字可以扭曲事实,就算后面再怎么解释我也只看到视频里面那一幕,愤怒的不顾自己丈夫儿子的感受
        李胜梅:@波_8eab 非理性状态下会这样的,所以和素质无关,但和情绪控制有关

      本文标题:儿童打闹引起家长动手,到底谁之过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qw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