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人们恬淡保守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沙窝儿萝卜。
老付是不会在河北岸种植沙窝儿萝卜的,即使那都是自家的好地,也不. 在那里,土地不是沙土,人们很难种出爽口脆甜的萝卜。但是在河南岸,沙土地的环境却能给予萝卜最佳的环境。虽然这沙土地全村也不过百十来亩,分到老付手里的就更少了. 他希望与这有关的一切,自己的儿女都能够学习和领悟到。
沙窝儿萝卜聪明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作物了然于胸,气候时节也运用的得心应手。事实上,这种转化的智慧在更为久远的年代里,就已经熠熠生辉了。
用沙窝儿的沙土,种出的沙窝萝卜,最早可以追述到500年前.
据说,明朝嘉靖年间,皇上为了取悦爱妃,听信奸相严嵩的主意,把南方整株的荔枝树连根刨下,通过河道运到天津卫,到岸后,急取树上荔枝,飞速送入北京皇宫以保其鲜,而荔枝树根部之土,则顷于天津沙窝儿一带河岸边,经年积沙土100余亩,成就了今日的沙窝儿.
今天,沙窝儿人家仍然乐于枕河而居、向地乞食,享受其中的一份闲适。
河南岸,沙土地上排列着几百个硕大的大棚。再过一个月就是下新萝卜的时候了,但是准备的工作却要从现在开始。五十六岁的老付依然身手矫健。培土、通风,大棚需要不定时覆上防冻的毡被,大棚内的萝卜才会生长的欢实。在这些大棚里,沙土与微生物的世界,水土与气候此消彼长,互相制约,成就了“沙窝儿萝卜”,让它在萝卜的世界里独树一帜. 数百年来,它成就了天津人口味,也把这味道定格在所有人的儿时记忆里.
在地处北方的天津,在那个物资奇缺的年代,人们的冬日水果只有萝卜这一种材料。甚至有时候,这样的单一也是一种奢侈。
沙窝儿萝卜老付儿时的记忆里,冷风呼啸着穿过树梢,不断的撞击着窗户的糊纸,啪嗒啪嗒的. 屋内温暖的火炕上,老付的奶奶用小刀把萝卜精心的切成小条,摆在盘中,盘子则置于包浆斑驳的土炕桌上. 一家人围桌而做,泡上一壶茶叶末儿,就是对一天劳作最佳的奖赏了.
今天老付依然劳作在田间,精心伺弄着他的沙窝儿萝卜. 岁月流转,物是人非,无论奔波在大而无当的都市,还是忙碌于人情冷漠的所在,当你切开这湛清碧绿的沙窝萝卜时,依然还能找到那味道. 它会带你归家,找到故乡那堵斑驳的土墙,土墙上枯黄而倔强的小草,土墙边的老山楂树,还有树下妈妈用过的搓衣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