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在当地条件还不错(是当地农村唯一一所不用生炉子的中心小学)的村小代课,当时自信满满地自认为可以利用学校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和自身具备的专业能力,再加自己淳朴的情感和爱心,就可以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一起过上理想的的教育生活了。实际在教育教学上,大多都是按教学大纲、按教材、参照教学参考书在教书,在备课,因为之前没有读过教育理论书籍,想过能有什么方式来解决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但仅凭自己的好奇,无具体的专业人士来引领,大多数的奇思妙想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也就消失不见了。只能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处理问题,我们共同的目标:获取满意的考试成绩。大量的作业、海量的考试训练,每天听写,每天抄卷子等等一些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磨灭孩子学习兴趣的行为成为获得满意成绩的必经教学手段。
之前因为没有阅读过教育根本书籍,如果硬是搜索,那就是大学里学的课程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类的。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目的》等专业性的书籍校图书馆倒是不少,但每次选书都离它们远远的,当时觉得枯燥乏味一下子看不懂没有娱乐性。直到遇上新网师,我才知道要想专业有所发展,必须啃读专业性的书籍。
2019年1月,我误打误撞地挤进了新网师的大门,分别选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民主与教育》、《教育与写作》、《语文研课》四门课程,开始启程了我的专业阅读模式,一路跌跌撞撞,由刚开始双门的“优秀”,到后来的“良好”,本着“别跟丢”的信念砥砺前行。但在不知不觉中,我的书架上自然多了《给教师的建议》、《静悄悄的革命》、《教学勇气》、《人是如何学习的》、《对话论》、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魏智渊的《教师的阅读地图》、郝晓东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等有关教育的根本性书籍。刚开始,我很纳闷儿:明明是看了的,为什么一点影响都没了?后来郝晓东院长告诉我们:啃读力度不够。试着用网师里的阅读方法,逐字逐句细读,结合自己的思考,做批注,把读不懂的地方标上“?”号,把有助于自己教学、写作用的句子摘录下来,每读完一章节,就结合教学中的思考,撰写读书心得。在做批注的这件事上,李利老师是我们很好的榜样。
上学期末,我们学校一个六年级学生在考试之前消失不见。我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个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全体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个病因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孩子体验不到周围教育的温度,心理有巨大的压力,而又无从释放这种莫名其妙的压力,所以,尝试以逃离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我们科任教师以专业的角度分析,给出合理化的方案。如何给方案?这就要考查教师专业的综合能力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沉浸于新网师,专修内功,以一个专业医师的角度,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药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