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962/62bd1e478ebf47d7.png)
所谓骨力,就是书写出有质量的线条。
个人理解,注意中锋线、发力点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问题,可以有效提高书写线条的骨力。
有不少人认为,笔握得紧、下笔重,就是有骨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谈谈中锋线的问题。
毛笔垂直纸面,写出铺毫时笔尖在笔画中间、笔尖与书写方向相反的中锋线条,就比较有力量感。如果侧着笔,毛笔右侧与纸面形成锐角,这样的线条,可能缺乏骨力。
其实硬笔也存在线质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有不少的在校小学生,字写得歪歪扭扭的。笔画起笔常常出现“弯头",或者撇、捺画软弱无力,也可以说线质不好,很大可能是执笔角度有问题。
毛笔和硬笔,书写时都需要与桌面(纸面)呈一个倾斜角度。毛笔大体要与桌面垂直,硬笔最好与桌面倾斜成45度到65度之间的样子。这样角度写出的线条,可能是比较有骨力的线条。
当然,这里所说的“中锋线条”说的是毛笔书写范畴。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962/eef278a23e57652f.png)
第二谈谈发力点的问题。
从毛笔的书写看,一般从小楷到大楷,如果是坐姿书写,那么发力点应该在右手手腕。如果大一点的字或者榜书,需要站着书写,那么发力点常常在肩部。但也不绝对,因为书写的时候,基本是手指、手腕、手臂相互配合的联合动作,只不过有主次之分。
硬笔书写和毛笔小楷书写,一般要找准一个发力的支点,那是手掌突出的一个骨关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962/92442151f4429441.png)
同时,我们听过一个王羲之在王献之书写时背后拔笔管的故事。这意味着王献之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握紧笔管,才能不被父亲用力拔出来。而事实上,把笔握得过紧,不论是软笔还是硬笔,对线条质量是有影响的,并不是把笔握得越紧,就越有骨力。甚至握得太紧,还有害于骨力的呈现,常常显得局促僵硬。因此可以说,这可能是一个以讹传讹的故事。
因此,握笔最好是握得轻重有度,不宜过紧。
第三是稳定性的问题。
我们见过铲车,铲抓物品的时候,它的力臂是相对恒定的,不能随意晃动,写毛笔字也应该是这样。坐姿书写时,两只手的肘关节,都应该相对固定在桌沿的位置。这样既能保持相对正确的书写姿势,又能比较稳定地配合发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962/fd6ceccd5a01a023.png)
当然,这里讲的稳定性,不是僵硬的动作,应该是灵活自然的,是相对固定的作业姿势。书写姿势自然,呼吸均匀,保持平稳的心态,都能提高书写的稳定性。
注意书写中锋线,发力点和稳定性,对于提高线条的质量和力量,都十分有好处。
书写成有线质有骨力的方法还很多,比如书写前用研墨,避免使用墨汁;如果要使用墨汁,也要调制得比较浓润,切忌使用淡墨(淡墨写出来的字缺乏神采,也就意味着看不出骨力)等等。
以上是个人在教学过程当中获得的一些书写体会,仅供参考,欢迎留言讨论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