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后习题,实施精准教学
——一下《小小的船》评课
一、教材与学情的解说
《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诗歌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妙 地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有趣的夜景图——月儿是停泊在天空中的小船,“我”坐在“船”上看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诗歌以合理的比喻为纽带,将遥挂天空的月儿瞬间拉到眼前,把现实和奇妙的幻想不留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读着诗歌,脑海中便会闪现一幕幕形色兼具的图景,带来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
课文插图画了一个小女孩躺在月亮上,伸出手,向着蓝空中的星星说些什么,两颗星星正对着她微笑,充满想象和童趣。
从课后习题来看,本课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有识字、写字、朗读、认识叠词、初识比喻等。在识字部分鲍老师在设计时定准了“船、闪、的,星”四个生字,利用图片、字理识字、加一加、猜谜等多种识记方法,引导孩子趣味识字,加深记忆。在指导写字时,鲍老师关注了课后写字要求,学写“月”、“儿”,学写新笔画横折钩、竖弯钩。教师在范写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
这首儿童诗最大的特色在于运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读来朗朗上口,自然亲切。鲍老师自己先示范读,再让学生尝试自由读,重点关注朗读的正确。文中的重点词语鲍老师做了卡片重点指导,如“月儿、船儿”要读成双音节而非儿化音。“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叠词的朗读,和“弯的、小的、闪的、蓝的”作比较,体会了其中的韵律感。诗歌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夜晚看月亮看星星的场景,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4.理解运用。
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鲍老师创设词语大变身的情境,和学生合作读,交换读,在反复的读中问学生什么感受,“弯弯”比“弯”的程度大一些,“小小、蓝蓝”也一样,都强化或突出了事物的特点。“闪闪”则是说星星不停地一闪一闪的,给人感觉很调皮。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能说出自己读的感受,这首小诗孩子们已经读懂了。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综合考虑教材编排的特点,课后习题的指向,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船、闪、的,星”四个生字,,会写“月、儿”两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新笔画。
2.在学短语过程中读好“的”轻声,认识叠词,尝试运用叠词(教学重难点)
3.正确朗读课文,尝试读好停顿。
三、教学流程的安排
整个教学流程,主要分四个板块展开。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第一步,教师把象征着平安顺遂的工艺品小船送给班级,随即学了“船”这个生字,设计巧妙。紧接着第二步拓展生活中见过的小船,联系旧知。第三步直接揭题,读题,干脆利落,毫不拖沓。识字、积累都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统编本一上册教材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词语积累,在教学中不能视为简单的读读写写记记,应将其联系生活识记。“说一说这是什么”的安排,实则是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表达,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读好轻声。
鲍老师的朗读很有示范作用,亲切自然。老师特别指出月儿的儿不是儿化音,这里读第二声。在不断的追问中,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闪、的、星”。“闪”字的字理识字教学,“的”字的轻声教学,“星”字的加一加方法教学,多种方法融合在生字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归类、内化,才能事半功倍。
在学习完短语后,老师伺机把短语送回课文,美美地读课文,回归整体。“读”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低年级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朗读的过程。学习朗读就需要从建立“字、词、句”的概念开始,从学会正确的停顿开始。指导朗读和句子建构相辅相成。
(三)学习叠词,积累语感
这个板块是整堂课的重难点所在。分两个学习活动进行。一是学习叠词,二是迁移运用叠词。短语变变变的情境创设,顺利过渡到两组词的对比,在和学生不断的读中,学生发现其中的秘密,用上叠词,事物变得更怎么样了。第二环节,延伸叠词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说话训练: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丰富儿童的语言。第三环节作业本的引入,点睛之笔,将叠词这个知识点及时进行强化。创编儿歌的设计,复习旧知,联系新知。把《家》这首小诗进行改编,有了前期学习经验,这个创编训练水到渠成。
(四)探索规律,指导书写。
这个板块设计了“我是写字小能手”的学习活动,整合了“探索规律和生字书写”。第一步,“说一说”。结合课本田字格的笔顺,说一说“月”和“儿”的笔顺,培养看笔顺的习惯。第二步,“比一比”。比较横折钩和竖弯钩,横短竖钩的竖要长;竖弯钩,慢慢竖下来,注意,拐弯啦,弯弯弯,停一下向上钩。第三步,“写—写”。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展示反馈。 教学中,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悟”出书写规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其独立书写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