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承认!你读书是不是也这样?

作者: 梅疏雨 | 来源:发表于2016-10-27 18:41 被阅读498次

每晚睡前洗漱过后,习惯随意翻看翻看一些书。虽不及古人沐浴更衣的隆重,也被仪式感带动得颇为认真。

当下社会,浮躁成风,能认真看书的人,少之又少。每每看到中国人均年读书还不到一本,就觉得一声叹息,徒叹奈何。

这些年,网络小说的飞速发展,确实开启了一块新天地。不可否认,有些网络作品确实精彩,想象恢宏,文采飞扬,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网络小说太没水平,空洞得像作者的脑子,语言犹如嚼蜡,情节更是枯燥的还不如我最痛恨的数学书,实在不知道这种书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读书作为一种输入,应当是看一些有养分的,如果用来消磨时间用,也可以找一些轻松愉快的,但是很可惜,这世上有人就是喜欢肯德基,吃汉堡喝可乐,这也是个人的自由,没什么品评的。只是窃以为,读书可以是一种消遣,多少还是有些所得最好。

下面,就把在下读书时走过的弯路一一列举,各位可以对号入座,对,说的就是你,别假装你不是下面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老实交代!你读书时是不是也这样!

✧(≖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太浓的鸡汤也会齁

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梗概。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电视剧,都是草草浏览,觉得哦原来那么厚的书就说了这,哦原来那么长的电视剧就演了这些。然而在真正看到剧情的时候,才知道这里面有太多的美景美人是梗概中从未提及的,有太多的生动和惊险是梗概无法梗概的。

后来,知道了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先生。罗胖先生的口才那是非常的好,收拢了一大拨粉丝,也是互联网新时代的一位标杆了。在这两期的节目中,罗胖先生提出了“知识运营商”和“知识胶囊”的概念,个人非常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可以将一本书的精要进行浓缩总结,可以让人最快地获取到知识,get到技能。

然而,我反对所有的人都去读知识胶囊。因为,标题,太浓的鸡汤也会齁。

有很多人,可以看别人总结好的精要,但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理解所讲的内容,换句话说,面对浓缩,不会稀释。这样面对浓缩的一知半解,只会加剧知识的断层,因为如果你看的是全书,还能四处找补,从各个方面去理解去思索,但是本身就是浓缩的,自己又无法分化出来,那么只会更加迷糊。一知半解,还不如不看。

所以,喝鸡汤,也要看体质。想这样做,对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毕竟缩写句子,人人都会,想扩写得有声有色,那才是见本事的事情。那年曾经抓到了一只蝉,就以为抓住了整个夏天。看来,不是。

我们都是松鼠症

写这一条的时候,我像很多人都会默默点头吧。

松鼠症,简单的说,就是在过冬前,松鼠会拼命的往窝里搬运吃食,不管吃不吃的完,吃不吃的下,管他呢,先囤起来再说。最后窝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吃的嘴里的,却寥寥无几。

在读书上,就是典型的囤书癖。

个人觉得,囤书华而不实。俗话说,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网络资源如此发达的今天,书也多种多样化,电子书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包括很多小说无法出版成册,也依靠电子书有着不错的传播度。然而便利的资源反而让很多人的读书数量下降了,百思不得其解地观察了周围的人。我一位同事,混迹于各大电子书论坛,每日搜寻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忙不迭下载保存,每日乐此不疲,号称kindle在手,天下我有。然而从来未真正的点开某一本用心读进去。我的直属上司,热爱罗胖老师,出书必买,书架上罗列得好不壮观,每每新书寄到,乐呵呵拆箱玩赏,大赞不错,然后掏出钢笔,扉页题名,归入书架。但是每日忙于应酬,书架蒙尘,可惜了这大好资源,便宜了我这私塾窗外的旁听生。

老大的书架一角

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囤书是有必要的,但是并非要疯狂去囤。囤书而不看书,就成了典型的本末倒置,买椟还珠。同时在知乎上很多人在谈论到kindle的使用经验时,都提到了一句,那就是:只放两三本,看完再加。同时塞进去N多本,我保证你心猿意马,看不长久就哎呀没意思换一本看吧,看来看去,精力分散,一本也看不完。初次看到这种观点,还不以为然,实践后发现,前人诚不我欺也。

对于喜欢囤书的各位,只有一句话。不要以为,这本书你点了保存,就到了你的脑子里。到脑子的路还有很长。

书?不,请叫它催眠师

这一条,是我在接触到外文翻译著作的时候,发现的。尤其是经济管理等等非文学类的书时,只看开本,哦不小,再翻开看,嗯,嗯,嗯不了两声,就觉得中了毒一样,一页未翻完,就觉得天花乱坠,昏昏欲睡。此时若能摸到枕头或者被子,那就明天早上见了。

和人聊天时,发现这种情况实在是很普遍。最多的抱怨就是这类书翻译过来之后,超级枯燥,术语频出,结构条理都不是国人所熟悉的风格,一时间难以适应。

此时,读书的人就需要理智一些。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今天听说哪本好,哎呀赶紧搞来看,不管对不对自己的胃口,就被各种眼花缭乱的书单和排行榜牵着鼻子走。我曾经一度被《从0到1》《大数据时代》等等书打的昏头昏脑,不是说这种书不好,而是不对我的胃口。我也不觉得列书单是适合每个人的,人要有判断力,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合适的书来看。不要人云亦云,最后又掉进了第二条里所说的循环囤积。

有人说我得读这些专业类的书,这是我的学习任务,那好,首先告诉你,你得对这本书打起兴趣来,然后给自己树立信心,不要一直暗示自己这书自己看不下去,然后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手机静音,打开书放慢速度,慢慢的读,不要快。《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中说,仓促本身就是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打渔晒网专业户

有人问我那个老问题,如果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我觉得不管是选择哪个,都是一种求知,一种向上,都是值得赞同的。然而,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走了十里路就忘记了初衷,读了十本书就不再学习。如果你只是三分钟热度,那么还轮不到你来做这道万里or万卷的选择题。

读书是需要坚持的,它会改变你的谈吐,让你卓尔不凡;它会改变你对事情的看法,让你看的更深入,更加不被表象所蒙蔽而能一针见血;它会改变你自身的修养与气质,就算你身处一个毫不文艺,充满世俗的办公室,也能让你自己守住最后的宁静,而不会丧失自己优雅的笑容。

当然,这些改变,都不是读一天书就做得到的。坚持是最难的,尤其是在社会上走过的人,更加会这样觉得。这世上最容易的事,恐怕就是放弃吧。

读书是件幸福的事,让你伸手可以触及到最温暖的世界。我曾经走过的弯路,陈列给大家,幸好,现在我可以每天晚上读读书,空床卧听南窗雨,一夜潇潇一夜心。

相关文章

  • 别不承认!你读书是不是也这样?

    每晚睡前洗漱过后,习惯随意翻看翻看一些书。虽不及古人沐浴更衣的隆重,也被仪式感带动得颇为认真。 当下社会,浮躁成风...

  • 你别不承认

    监狱里老是停电,索性就不开电脑了,玩玩手机吧,写一番今天早上被刷新的三观…… 是的,R去泰国了,讲了英语,邂逅了F...

  • 你别不承认,你也想要风花雪月

    我是一个不喜欢卡着时间做事情的人,总喜欢给自己留一点“意外”的机会。这样也不至于凡事都感觉夺命般的真分夺秒。而且,...

  • 二十三

    别不承认 你走到这里,那里 来不及做好决定 就得匆匆离去 在这路途上 不曾拥有的 也只能一笑而过 也别承认 你把握...

  • 别不承认其实你也很难过~

    记得特别清楚,爸爸离开的那天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心情,现在已经过去130多天,嗯,我失去他这么久了,也许是因为平日里...

  • 愿望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繁华的村庄。 这样写好像有点老套?你一定这么想。 别不承认,如果不承认,就说明你被忽悠了。 所...

  • 城南花不会再开

    别不承认了那些说陪你到最后的人最终都中途退场了 别不承认了其实没有多少人真的在乎你 ...

  • 遇见

    好像在哪见过你!好面熟啊!等等,我们是不是认识,快,你别不承认,我们就是认识的,不过你是谁,我倒忘记了!等...

  • 你承认或是不承认事实就是这样

    一直听说,不曾见闻。经验之谈于大多数耳朵只是过客。历经沧桑后,发现长辈的谆谆,书籍的斟酌就是一碗苦药。有的叹惋,有...

  • 别不承认悲伤

    01 据说昨天的微博热搜之一,是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才想起来去年的今天有读者在后台跟我讲六级考试的苦恼。 在当时,我...

网友评论

  • 物有本末:文章很长,没什么耐心的我还是看完了,很不错👍👍
    梅疏雨: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作者有些话痨😂
  • 吃鸟的虫:一语惊醒梦中人
  • dfbdce556b20:给了
    梅疏雨: @Am浩克 感谢🤗
  • 李琬琰:这个告诉我们一定要勇敢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婉琳:挺实在的,读那些浓缩的梗概就乏味了!
    婉琳:对,我属于还化不开的层次
    梅疏雨: @婉琳 读浓缩没错,得有能力化的开😌😌
  • 微光222:说的对,我也是典型的屯书。。。
    梅疏雨: @微光222 很多人都会吧
  • 佳宇涵:我们可以互相关注和喜欢么,互相鼓励:clap:
  • 佳宇涵:写的挺好的呀,加油加油 :clap:
    梅疏雨: @佳宇涵 看了你的文字,可以考虑标题做点功夫。也是自己总结的。🤗🤗
  • 沧浪渔歌:松鼠证犯了一点点,不过幸好发现的早,最近去图书馆每次只拿两本书😄
    梅疏雨: @沧浪渔歌 贪多嚼不烂,古话对

本文标题:别不承认!你读书是不是也这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dj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