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门,也叫走亲访友,(英语解释Drop in /stop by),就是有时间到邻居、朋友、亲戚家坐坐,聊聊天,问候问候,有时带些礼物表达心意,或者是礼尚往来的用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1.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串门,尤其是过春节去姥姥家串门。那时一大家子人,特别热闹。男人们聊着一年的收获和见闻,女人们忙着做好吃的大鱼大肉,小孩们享受着平时不太能吃到的零食。。。
老妈经常调侃我说:你小时候,春节去姥姥家串门,一定要穿最好看的衣服,哪怕它是夏天的裙子,你也要哭着喊着穿上,怕你冷,里边给你穿棉裤棉袄,外边套短袖小裙裙,你非要盛装打扮,那会你才多大,也就5、6岁吧。
脑补了一下那不忍直视的画面,我白了老妈一眼。
小时候的春节串门,对于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场盛大的party。它意味着表哥表姐表弟表妹的叙旧、随便吃的零食美味、八大姨的压岁钱(尽管从来都只是摸一下它,就被老妈帮着“保存”了~)。
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的“盛装”出行,是对于春节串门这项活动发自内心的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2.
高中之后,不太经常跟随父母春节串门,老妈让我陪着就去,我不会太刻意想穿哪件衣服漂亮,好不好看。
那会去姥姥家,不能再单纯地傻吃傻喝,还要回答七大舅八大姨提的问题,“学习怎么样,排名多少。。。” 表兄弟姐妹年龄差距,各奔东西,也没啥太多的共同话题,好像大家一下子拘谨起来。虽然我学习不是很差,但高中生的敏感时期,我真不爱回答那些问题,也不擅长制造话题。
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年代,春节串门不再是享受,只剩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毕业之后,所有的串门我都打怵。什么美食的诱惑、七大姑八大姨的寒暄,这些都抚平不了被问询的杀伤力。
"工资多少?"
"够花吗?"
“有啥福利没?”
“有年终奖没?”
“有对象没?”
“买房没?”
“啥时结婚呀?”
“都多大了,还不结婚呀?”
。。。
如果混的不好,真没脸见江东父老。
年前在脉脉圈子里,看到有些网友说没挣到钱,没脸回家过年,结果亲爹亲妈早早打电话召唤他们回家,有位网友的亲妈说“你人回来,家里就是过年”。洪荒之力都用上了,终于鼓足勇气回家过年,结果再遇七大姑八大姨的问询,无异于伤口上撒盐、二次伤害,打怵串门就成了必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4.
今年,是我和莫先生结婚的第一年,我们决定春节串串门,给每家亲戚准备一份礼物表达心意,一是自立门户的标志,二是寒暄感谢,三是展示我们成熟的一面。整个过程,只是彼此之间唠唠家常,发现传说中莫先生抠门的二大娘,没那么抠门,还给我们包了红包;大爷非要走很远,送我们到停车处才肯回去;大姑变着法的让吃好吃的;因为我的串门,姑姑和老爸更亲近了。。。
突然发觉,长辈们老了,他看着你成长、看着你成熟、你去探望他,他们享受那份温情脉脉。
我认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心理,那些年打怵串门的岁月,只是当初的自己不谙世事。可谙世事,是由时间和阅历积累起来的,它不是只是功利、圆滑,更是懂情理、够透彻、感受到。
我只想说那些不爱春节串门的岁月里,你嫩着呢。
菲奥娜Young
2016.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