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

作者: 山东田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7:08 被阅读50次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适时的抱残守缺,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隰斯弥不伐树木”的故事,隰斯弥装傻免祸患。

    春秋时,齐国有个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大夫田成子当权,有窃国之念。

    有一次,田成子邀隰斯弥谈话,两人登上高台浏览景色。只见东、西、北三面一望无际,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林挡住了视线。

    回到家,隰斯弥立即带人去砍树林。但砍了几棵又停了下来,马上回家。

    家人莫名其妙,问:“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隰斯弥说:“我感觉到田成子厌恶咱家的树林,因为挡了他的视线,所以我想把树砍掉。可转念一想,他还有笼络我的意思。如果都砍了,说明我能知人所不言,那祸患就不远了!”

    家人佩服地点点头。

    结果,田成子没有加害于他。

    隰斯弥的行为,是智者故意装糊涂。所谓“大巧若拙”,他是故意装作愚蠢,才免了一场祸患临头。

    三国时期的杨修恃才傲物,多次猜中曹操不为人知的心思,并且不知收敛锋芒,让曹操下不来台,而且杨修聪明过头,让作为领导的曹操很不放心。这都为杨修的死亡埋下伏笔。

    可见,聪明是不能轻易示人的。所以,适时的抱残守缺,不仅是一种不逞强的达观,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古人以为做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察又要有度,“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什么叫“能不察”呢?就是在一群人中,唯有自己洞察了这件事的本质,而又偏偏有人不愿你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于是只好装作不知,以免自己的智慧太过而遭不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ij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