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FM模型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在用户行为数据化以前,客户管理做的最好的是哪两个行业?
没错,是航空公司和酒店。
在淘宝双十一开启短信狂轰之前,享受短信专属触达的也只有机酒的会员了。
那么在商业世界中,用的最多最广泛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法是什么呢?
没错,是RFM模型。
通过R-最近一次消费,F-消费频率和M-消费金额三个维度,把客户进行分类,然后针对性的采取运营策略,从而提升用户生命价值。
3个维度,每个维度有高有低,于是就把用户分成了8种类型。
三者都很高的,那么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客户。金额和最近一次消费都高,就是频率有点低的,那么就得重要发展,拉高频率。
频率金额都很高,就是好久没来了,那么就是重要保持客户。
至于频率低,也很久没来了,但是消费金额很高的用户就需要进行挽留。
至于剩下的4种,则是用户运营里的用20%精力维护就行。
没错,用户运营的底层,就是用80%的精力维护那贡献了价值的20%用户,也就是上面四种。
2、人脉RFM
用户生命价值对于企业,就像人脉价值对于你个人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把你的关系人脉,按照“最近一次联络”,“联络频率”,和“联络价值”进行分类。
再然后通过上述的运营原则进行维护。
比如联系频率高,对你的生活和工作也非常有价值的人脉。他们几乎是你最亲密的朋友、亲人和大客户。
面对这些人,那么自然就要经常性的联络,彼此往来和帮助,甚至于亲人间要不分彼此。
比如联系多,但多半有一句每一句的,要重点发展关系,可以用投名状的逻辑,把自己的小秘密和糗事分享一下,也可以把你自己遇到的困难分享一下,从而进行深度的情感连接。
假如对方也和你交换了自己的糗事和秘密,那么你们的关系就加深了。
再比如频率有,也非常有价值,就是最近一次是很久前联系的朋友,那么就应该利用节日、纪念日、共同朋友的动态等,刷刷存在感,进而保持持续沟通。
最后就是那些频率也低,最近也很长时间没见面,甚至要失去的朋友。则可以采取登门拜访,深度交流的方法,来创造一两次深刻记忆,一次大醉,一次旅行都能挽回这段关系。
至于剩下的弱关系,也就是模型里一般保持的朋友,则要用低成本的方式刷点存在感,比如点赞之交,相互记得是干什么的就可以了。
因为这也属于28法则里,你用20%精力去维护的人群。
人生难得一知己,良友三两只足以,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不管价值用户也好,还是价值朋友也好,经营好那真正重要的小部分就好。
3、运营和人生
不仅仅是RFM模型,其实运营中很多思维方式,都可以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比如峰终定律,一个人对于一段回忆的体验,来源于这段回忆里峰值的体验和最终的体验。
就像旅行,只要有一个高光时刻,还有一个温暖结局,那么再苦再累在糟心的旅程,最后都会留下一个完美的回忆。
那么生活中,不管去约会,还是去开趴,还是去旅行,都可以用这个定律去策划流程。
再比如活动策划思维,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运用。
求婚过程,是一个多人协作,有目的,有预算,有流程的大事件,它就可以用活动策划的思路去执行。
目的、预算、场地选择、时间安排、风险控制、A/B方案、演习测试一整套都是活动策划的思路。
再比如运营中的优化思维,简直就是人生逆袭的不二思维。
优化在生活中有另外一个词,叫做反思。我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时刻扪心自问一下,然后去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学会执行。
一点点优化自己的人生,终究会开挂。
再比如运营的终极方法论——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优化流程,数据反馈,复盘总结五步法,不管用在做什么事情上,都是提高成功率,避开风险的不二法门。
所以,很多做事的术里总结出来的道,都是相通的。
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在人生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