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记录文,主要记录了我的家乡送别逝者的仪式。全文较长,可能会多占用您一点时间。
我虽然是个农村人,却因为上学上班,在老家农村生活的时间比较短,对农村的一些习俗不是很清楚。
农村人去世,会举行很隆重的仪式送别,也就是出殡。
小的时候,每当有出殡的时候,我只知道又能去看戏了,还会有很多卖各种小玩意的摊位,都是小孩子喜欢的吃的玩的。
而如果是有亲戚关系的人去世,去了需要上账,也就是拿一份钱交过去,然后能吃一顿饭,吃饭时会有好吃的大锅菜。
爷爷去世已近20年,那时我还小。今年7月中旬,奶奶去世了,我才第一次知道亲人去世,出殡的流程。
守灵
人去世后不会立即火化,会在家中停放三天。
在堂屋靠里的位置,搭起一个大概一米高的平台,把逝者平躺放在那里,头朝西方,身上盖着毯子。
在西边紧挨着摆放一个小桌子,桌子上会摆放一些点心、水果、饺子,摆放一张逝者遗像,旁边还会摆放一个香炉,里边插一根点燃的长香。家人要注意观察长香,在快要烧完的时候再点燃一根插上去。直到送殡,香炉里的香不能断。
屋内地上会铺一些稻草和毯子,家中女眷跪坐在这里守着。
院子中也铺着一些布,家中男士在那里跪坐守候。
白天会时不时过来吊孝的人,有村里的村民,有别的村的村民,也有很远地方的人。这些人有的和逝者关系不错,也有的根本不认识逝者,但是和逝者的亲人关系比较近。
吊孝的人来了,如果是男士的话,在院子中哭一哭,作揖跪拜一下。院子中的男士也会跟着哭,回拜一下。然后在院子里和大家寒暄一下。
如果是女士,就直接到堂屋中,跪在逝者跟前哭,堂屋中的女眷跟着趴在那里哭。有一些外向会说的人,会在那里边哭边说一些伤心的话,“你怎么就走了”“我那受了罪的姨啊”“我那疼人的姑啊”,伤心悲恸之情展现无疑,让人听了也不自觉跟着抹抹眼泪。哭上几气,旁边的人把来人拉起来,请到屋里说说话,聊聊天。
来吊孝的人多的时候,院中和屋里的人基本都在自己的位置跪着或坐着。有人来吊孝,就跪在那里。没人的时候,可以起来坐一会儿,或者走动活动一下。如果有什么重要事情,也可以出去办事情。只要有一些人在那里守着就可以。不过除非特别重要紧急的事情,一般逝者儿子是不能随意离开的。
白天辛苦,但是忙碌起来觉得时间过得还比较快。
到了晚上,会留几个人在那里守灵,一般是子辈孙辈中身体比较好的成年男子。
多年前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爸爸叔叔和我哥哥都在跟前守灵。前阵子奶奶去世,爸爸和叔叔就回家休息了,留下我哥哥、哥哥的盟兄弟、叔叔家弟弟、弟弟的哥们儿、叔叔家妹夫在那里守灵。
夜里要有人守着,但是人多也可以轮班睡觉。不过所有灯都开着,人多嘈杂,地方也小,可能睡也睡不着。一群男孩子打牌玩手机游戏,熬过了三个夜晚。哥哥那三天,所有睡觉时间加起来没有六个小时。
戴孝
前两天的时候,村里懂扯孝布的人会在屋里帮忙扯孝布。
听到外边来人了,就会问屋里的女眷,来的人是谁啊?跟你家是什么关系?关系清晰的直接就开始扯孝布。关系不清楚的,就出去问一问,看戴什么样的孝合适。
子女及其配偶戴的是大孝。头上有孝帽,身上有孝褂子,腰间有麻绳,鞋上缝上白布。
孙辈和子辈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是腰间是白布系扎,鞋上没有缝白布,而是在脚踝间系一根白布条替代。
重孙辈和孙辈又有一些不同,主要是会在孝帽上缝一点红布。重孙女缝一朵红花,重孙子缝一块红布,也不需要在脚踝间系白布。
男士和女士的孝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孝帽子上。男士是一个长方形后面有开口的白布,戴在头上后,再拿一条长长的白布横着系在额头上。女士只有一条长长的白布,不过好像是比男士那块白布宽一些,双层叠起来,盖在头发上,在后脑勺处系一下。
来吊孝的人,如果关系比较近,也会穿一身孝,从头上到身上。如果关系比较一般,那么只给一个孝帽子就够了,外面系的白布都不用给。也有的来吊孝的人,不需要给孝布,这些都要问清楚。
近一些的人,十里八村的人,一般在知道消息后一两天就过来了,所以前两天扯孝布的都在跟前等着。而有一些路途遥远的亲戚,可能一两天赶不回来,但是说了会过来,或者大家都觉得他们会过来,就会把孝布提前扯出来,等人来了直接给他们。等到第三天的时候,扯孝布的就不过来了,一般也很少有人过来吊孝了。
买东西
一般逝者女儿会买桌子,可是奶奶没有女儿,我和妹妹出钱买的桌子。
开始听到这个词,我以为买一个放东西的桌子呢,细问才知道是买摆在桌子上的东西。一共要买九样食物,每一样食物买九份,取九九轮回之意。
我们不懂这些事情,反正就是问好了需要买什么,然后花钱出力就行了。一般会有米面油鸡鱼水果酒水之类。
出殡前一天,哥哥嫂子妹妹我们四个骑三轮出发了,买了米面油,正是最热的时候,我们买了袋装的烧鸡,带鱼罐头,西瓜香蕉,八宝粥和啤酒。
圆坟的时候需要四干四鲜,也就是四样点心和四样水果,每一样的数量有的有讲究,有的不在意也可以不讲究。
还买了笤帚和簸箕,都要是人工编的那种。
还有一些短香、烧纸。
出殡
村里有几个特定的出殡位置,根据自己家属于哪条街决定在哪里出殡。
出殡前一天晚上或者当天很早的时候搭起灵棚。
出殡当天,女眷要早起一会,起来包饺子煮饺子,好像是30个。天亮的时候大家都要到齐,然后有人在前面烧纸,后边一群大力士把逝者抬出堂屋,抬到外边的车上,再后边跟着逝者的家人,男士在前面走,女士在后面走。家人顺序也有讲究,孝子按长幼顺序排队,孝子身边有自己的儿子、女婿或者孙子搀扶,如果都没有,那么比较近的小辈也行。没有特定位置的人,在后边跟着就行了。
车拉着逝者在前面慢慢开,后边人们边走边哭,还会哭喊一些伤心的话,让人闻之落泪。
车开到灵棚前,倒着停在里边,逝者头朝向西。
西边紧挨着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两根很粗很大的蜡烛,中间放着遗像,前边摆着早上包的饺子,放在几个碟子里,再前边还有一个香炉,插着一根长香,还是香不能断。
再前面有一个像台阶一样的铁架子,可能有两米宽,一共九层,就是用来摆放我们买的东西的。
我们把东西拉过来,每一阶摆放一种食物,层层摆满。
再前面有一个盆,用来烧纸钱的。
灵棚是东西向的,逝者在东头,来人在西头进来,南北两侧铺上了地垫,女眷在逝者附近跪坐,男士在靠外一些的地方跪坐。
有人来时,先在上账的地方拿钱上账,有两个负责写名字和礼金的人,还有两个负责收钱核对金额的人。上账完后,去灵棚跪拜磕头,家人还礼,然后负责烧纸的人在盆里烧上一份纸钱。然后会有人领着去吃饭。
唱戏、歌舞、杂技、舞狮、老道,这些项目根据喜爱自由选择,一般都会有个两三项,预算多的会多请几组。
整个上午都是这样,出殡的下午四点前后,午饭后到下午出殡前没有什么事情。
四点的时候,家中孙辈女眷,以及和孙辈比较好的女眷,拿着短香作揖叩拜,行礼拜别逝者的身体。然后所有人回到离世的地方去请逝者的灵魂。
有人在前面引路,一群人按顺序排队,来到之前守灵的地方。孝子抱着一个代表人的纸扎,一行人到之前的屋中走几圈,听引路人的指挥,或走或跪,还有老道(道士)念着经。女眷们念着“**,坐轿去吧”。
再回到灵棚,在逝者身边转几圈。
然后一行人去送路的法场,就是村子里特定的一块空地。
路上走得很慢,走几步就要跪一次。到了法场,根据别人的指示,走几圈,那个人行的纸扎放在椅子上,家人跪在两边,同样是女眷在纸扎近处,男士在远处。然后一波一波的人过来跪拜,家人还礼。
等到所有人跪拜完后,亲属回到灵棚。
回到灵棚之后开始入殓,就是把逝者放到棺材里。
棺材里边会订上几层彩布,这些彩布也是女儿花钱,别人代买的,叫材里,也就是棺材里布的意思。
所有个子比较高的人齐上阵,举起一块很大的布,人肉撑起一块天幕,把棺材挡在布下,然后把逝者移动在幕布下,长子掀起逝者头上的布,拿出一头绑有棉花的筷子,沾一点水,轻轻擦擦逝者的眼角脸蛋,然后拿出一个镜子,问一句:“妈,你看这样行吗?”
然后几个人合力把逝者抬到棺材里,在头顶腰间腿间塞上棉花团,盖上棺材。
一个人拿着锤子和钉子大力捶打,把棺材订好。
订好后家里子辈中出一个或多个女主人,拿着新买的笤帚扫棺材上的尘土,扫到新买的簸箕里。意味着收下了先人留下的福分。
订好后的棺材抬到车上,拉着去坟地。以前可能只能人抬,现在有了各种车,已经不需要人力了。
坟地近的,人们走着去,坟地远的,走出村子,再坐车去坟地。
坟地提前挖好了一个坑,棺材放进去,哭一哭,拜一拜,还要扔进去一些馒头,然后才埋上。
再把一些烧纸、纸扎、衣服什么的烧掉,再最后拜一拜逝者,就可以回家了。
我是第一次全程参与一次葬礼,对流程的繁杂,细节之多,都有了切身体会。丧事,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不常经历的事情,所以对这些流程和细节并不熟悉。
不过村里有专门负责仪式的组织,谁家有事都会过去帮忙。所以请了他们过来,一切听他们的安排就好了。
很多钱也都是他们帮忙花出去的。主家告诉他们计划花多少钱办事,主要要有哪些东西,然后他们就看着安排了。基本上最后算下来,差距不会很大。
这样一场丧事办下来,少则三五万,多的话七八万都有。而且耗时四天,四天之内家属都都忙活这一件事,不上班的村民还好说,对于上班族来说,就需要请长假了。
总体就是耗时耗力。
接受过现代教育,且惜财如命的我,认为这是陋习,是封建思想的遗留产物,人死如灯灭,在人死后花的那么多钱,不如在活着的时候给老人多买些好吃的和新衣服。
如果谁家出殡没花多少钱,没请个表演,整个仪式办下来冷冷清清,那么会被村里人嘲笑的,会被认为是寒酸。如果家里真的很穷,被这样说也就算了。如果家里还过得去,却没花钱给老人出殡,那么会被人说成是抠门、不孝顺。
可是钱是自己的,干嘛为了这点面子把自己的钱花出去呢?
我想跟妈妈说,我给你一笔钱,你随便买你喜欢的东西,不过等你去世我不再掏钱了。你要想后世也办那么铺张,就留着不花,
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铺张的葬礼,可是这样可行吗?
细想一下并不会。妈妈一向节俭,不管何种目的,她都不会随意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所以那钱大概率是会省下来的。
那么她本意想要那样的葬礼吗?
奶奶葬礼上来了很多人,吹吹打打也很热闹,葬礼之后,大家聊起一些细节,一些疏忽不足之处,但是聊完,总是说,不管怎样,办得还是挺好的,挺风光的!
他们没有觉得钱花得多,没有舍不得,而是觉得很圆满,很有成就感。
那说明他们心里是认可这样的葬礼的,也自然不会希望自己的葬礼“不风光”。
当然不管逝者怎样看待葬礼,真正做决定的还是活着的人。
那么哥哥会同意葬礼简办吗?
也不会。
因为别人家亲人去世,自己都去出钱出力,到自己家的时候,如果简办,那些付出就都收不回来,而且一起玩的也会笑话他。我不生活在村里,可以他生活在村里啊!和别人一样,合群,很重要,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很重要。
那么这样一场葬礼一无是处吗?倒也不是。
首先如果是假死,那么在守灵的三天里,还有生还的可能。当然这种概率很低。
其次,现在人们都忙于生计,兄弟姐妹生活在不同地方,很少有大块的时间在一起。一场葬礼把所有人的时间都调到一个步调,一个家族的人整日吃喝在一起,说说话聊聊近况,增进亲情。虽然一直说手机让人们没有了距离,但隔着屏幕专注的聊天,怎么也比不上人在身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闲天。
再次,长时间的葬礼,让人们逐渐接受了失去一个亲人的事实,随着葬礼的进行,真切感觉到亲人慢慢离开了。多次群体一起哭,哭一哭逝者,对于失去亲人也是一种宣泄。
不论好坏,对于大家对当地习俗的选择,如果不认可,那就保持尊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