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家庭教育
灕江徒步的前前後後&一些片段、一些思考

灕江徒步的前前後後&一些片段、一些思考

作者: 青苔居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22:17 被阅读200次

一、準備

这一次的出行颇有几分折腾。

首先,姝儿并不似以往那般热情,甚至还有一些排斥——一段时间以来,一种无所事事的颓废才是真正令我担心的,远比玩游戏本身。是,她也在坚持上课,坚持完成一些任务,但是,如果学习只是任务,学习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会这样?要怎么做?完全依從她的想法真的可行吗?

而姝儿,尽管没能完全表现出她的颓废,也顯現出在我看来颇有一些严重的狀態,比如畏难,不愿走路,容易退缩;脾气也大了,爱使性子;每天都要喝饮料买零食。当然,全是她自己的钱 ,自开公号寫文章獲打賞以来,钱倒是基本不缺了,基于自由的原则,我没有管束,只是一开始利用电脑无息贷款和修IPAD两件事,给了她每月500还款额的一个实质上的限制。

这次,原计划走清远船底顶,那是广东頂級徒步路线,需要重装出行,有挑战的想法。

姝儿其实是在我的半强迫之下开始做路线策划的,至于为什么不想,她的话是——没想到这么麻烦。是的,之前大部分的出行都是我做策划,但16年年初的民勤之行与4月的台湾行,都是她做的计划。做得很详细、很尽心、很积极,并无今日这种情绪。

如果全盤尊重的结果演變成实质性的放任,那么,我是不是应当施以一定的压力和限制呢?

所以,这一回,我加上了一些强迫,堅持出行。

真正开始做攻略时,网上的照片吸引了她,也开始了思考,同时发现那地方的难度当真大。是否敢走呢?此时,从前的经验回来了,查天气,发现近几天船底顶都有雨。

那样的线路,下雨肯定不敢走,更何况,久未锻炼,体能也跟不上。

于是换地方,可是,一说换地方,情绪就又上来了,说不想去,就留在悦谷。但其實表現出來的,更多是一種畏懼行走但又不知道做些什麼好的無所事事。

不行,这一回,我很坚持,而且坚持程度随她顯現出來的颓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再找,找到英西峰林,又一次被照片吸引,同时仍然遗憾于船底顶的美。于是说好船底顶的难度大,需要一定的体能,从现在开始锻炼,每天晨跑,秋天或者冬天去。

至于英西峰林,驴友开的客栈都联系好了,还是发现接下来的几天是雨,甚至于整個广东全部是雨,而且不是小雨。怎么回事?再查,台风来了……

姝儿再次烦燥起來:“哎呀,好烦啦!不去了!就在悦谷寫寫公號、練練琴、看看書不好吗?”

我明白,其实,她就是不想走路。

真的要放弃吗?我不甘心!

郑老师再次推荐漓江徒步,漓江不是不美,可漓江明显是一个开发过度的地方,肯定会面对过度開發、拉客搶客惡性競爭的骚扰,被贪婪人心搞坏心情,这是我素来所厌恶的出行方式。

放弃,不甘心,甚至我连狗的寄养都找好了,晚上就要来接狗;更何况,我坚持认为,姝儿的这种颓废,需要在行走的历练中,经历体验和体验后的思考。

于是,果断决定改路线,一定要走。漓江就漓江,我要找一条不寻常的路。

接下來,姝儿在网上找到一家客栈:黄布人家,看上去不错,客栈主还能帮助驴友安排徒步路线——起个大早,筏工在上班前偷载客到全家洲走下来。

再一次的但是:黄布人家23号没房了!

有点哭笑不得,但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呼喊:走,一定要走!近两年没走了,这次不走就要等到明年,太久了。一定要走!

上携程买票,阳朔、没有,三江,没有!

没有就抢票,然后分工,姝儿负责行李规划和收拾,我负责攻略。

几经波折,最终解救我的,是蚂蜂窝上的一篇攻略《2016年初重装徒步漓江》,文中讲到过了收费的杨堤,有一对老夫妻,因收留过遇水被困的驴友,被他们称为漓江妈妈和漓江爸爸,后来名声外传,便有驴友找了过去,家里也就有了几间客房。

已是九點过,犹豫了一下,还是给漓江妈妈打了个电话,听声音,老人家很热情、很健谈,于是约好住他家。到他家,要从兴坪——实际的阳朔高铁到达小镇步行近二十公里。

二、出行

尽管六点半也起床收拾好了东西,包括外出要带的和家里要收捡的——头一天实在困极,小姑娘躺在衣堆里睡着了——到了学校,但小姑娘的勉强也是看得到的。

走的时候,台风已然来到,雨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叫了部滴滴,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几乎是睡到阳朔的,无论我还是姝儿都已疲惫。

其实,火车上的姝儿兴致就不高,或是太过早起,或是想着接下来的20公里徒步,情绪上就带了些不耐烦。

下了火车、出站台,似乎刚刚下过雨,热气却一点没消,明晃晃的阳光照射下来,把水气蒸发上来,空气里满是潮湿闷热。近处的山并不漂亮,尽管已是桂林山水的样子,却被从半山腰处向下劈开,露出伤痕般的红褪色泥土,衬着高耸的广告牌,通往外面的公路被碾出红褐色的泥辙子,还有汽车司机拉客的声音,车站喇叭永无休止地叫人不要上私家车的声音……嘈杂感扑面而来。

车站外停靠着分别开往阳朔和兴坪的大巴,上车却久久不开,司机在等一下班动车到站……这一切都加重了女儿的烦躁。

在车上等了十多分钟之后,又上了一批人,基本满客了,汽车才缓缓驶出了停车场。

兴坪鎮同样的杂乱,汽车站外的路没一条好的,有一条被完全围住,挖了个坑坑洼洼。

姝儿在动车上就说饿了,尽管带出来的饼和桃子都还没吃完,却说不想吃这些,要吃肉。等饭等到这会儿,脸色越发不好看,只是脾气没发出来罢了。

好吧,先吃饭!

汽车站出口左边是家米粉店,右边一条古街、或者说仿古街,里面有几家饭馆、一些小商品售卖店。

尽管知道这样的地方吃饭必然贵,看了看女儿那张半垮下来的脸,就这儿吃吧,尽早解决她的肚子问题。一荤一素加一盘米饭用了48,店家收費之後招呼人的熱情就沒了——阳朔一带果然开发过度,只有这样的地方,才会把物价抬到这么高,外加這樣的服務!

午餐后,姝儿的情绪明显好转,但面对小镇上的脏乱嘈杂和空气中的灰尘与燥热,仍然是不耐烦——我当然明白,她不想走路,想到接下来还有20公里的路途,背上还有那么大的包,心里不高兴,情绪就上来了。

面对抱怨,我只微笑,不说话,仍然坚持前行。因为选择的是徒步路线,手机地图没有一个能用,用手机地图搜索,出来的路线荒唐可笑,全部指向收费奇贵的过江路线——是的,我们需要选一处过江——而且绕路。

好在,我头一天晚上下载了驴友的徒步路线图,再用手机搜索徒步路线图上的一个个地标前行。但是,过了冷水渡之后,这个方法也行不通了,地圖要求我們繞回興坪渡口乘坐渡輪⋯⋯

於是改用地圖定位功能摸索著往前走,最终迷了路,走到一座修至一半废弃的建筑前,四顾无人,连近旁的农田也无人……这一回,真的迷路了,哈哈!

幸运的是,漓江妈妈一路都在主动和我们联系,讓我們往回退。回到破破烂烂的马路上拦住一位货车司机问路、又遇到一对骑摩托车的夫妻,最后穿越农田往江边走时得一位农人帮助,穿过敬老院后终于来到江边,漓江妈妈夫妻开着竹筏在江边等我们。

到得筏上,江风拂面,两岸青山相对而出,凤尾竹成排连片垂首慢摇,此情此景,倦意全消,整个人都顿时清爽起来。

老人家的院落让我第一次看到什么叫竹篱柴扉,細土鋪地,似乎回到童年外婆小縣城舊式老屋。

小姑娘到家就活跃起来,好奇心爆发,看爷爷奶奶做饭,和老人家说话。

而我度到江边,听江水拍岸,或急或缓;看渔火映江,星星点点;江风拂面,暑气与倦意全消……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漓江和漓江行走。

一些思考、一些片段

关于劳动

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會不可避免地带上原生家庭的影子。

今日对姝儿的教育,明显有我童年生活的印迹,母亲的教育方式。

小时候,家里人多,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那些下乡回来的表哥表姐堂哥堂姐都到家补习功课考大学。母亲说,我家不允许孩子有娇骄二气,于是,过来的哥哥姐姐无论家境如何,原来在家会不会做家务,更勿论男女,到得我家一律要分配家务劳动。妈妈甚至带着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荒废的大院里开出一片花圃,阴沟淤泥清出来做基肥。

所以,对于一种说法:小朋友可以不参与劳动,只是创设环境让他们看到成年人在劳动,让他们受环境影响慢慢主动参与劳动,我一直持有异议。

我以为,这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成年人劳动,他们玩耍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当然可以不劳动,但这必然会使他们懒惰。

诚然,小朋友会在成长期出于好奇要求劳动,可是,如果没有养成劳动习惯,或者周围环境里不劳动的人居多且允许小朋友不劳动的话,不愿劳动、心理不平衡必然会发生,抱怨、使性子一定会有。

如果说,愉快的体验和感受很重要,可劳动、特别家务劳动能够有多少愉快?这是责任之所在。如果一定要愉快,那么,谁又当承受不愉快呢?

鼓励劳动的方法可以多样,可以平等地沟通,可以讲道理、可以呈现工作引导思考,给予选择的权利,但我堅持以為不能允许不劳动。

如果说强迫会使小朋友心理不健康,責任沒有內化,成年后同样会回避与拒绝劳动的话,我那些哥哥姐姐成年后的婚姻生活似乎都不差。其中一个原因的确在于他们有劳动的习惯与能力,无论男女都能主动分担家务。

劳动是小事吗?当然不是!在一个家庭中、特别女性意识觉醒,要求平权的家庭中,配偶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对于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是有很大帮助的。

当然,女性必须劳动,男性甚至于包括孩子都可以不做家务的地区——比如潮汕地区,男人不承担家务可能产生的纠纷相对会少些,可这公平吗?這種不公平的狀態又能夠持久嗎?

这些年,如果我不够利索能干,又将擁有怎样的生活呢?

而我的这种利索能干,更多也是来自于童年少年时期的锻炼以及由此养成的习惯,而非体验到了多少劳动的愉悦。


小渔村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原始的、甚至没有网络的小渔村?

我承认,我是故意的!

网络有多可怕吗?那倒未必,但孩子迷恋游戏的状态的确有——自由于某种程度上讲,已然有了些放纵的味道。

姝儿说:你以为丢一些书给我我就能看书吗?这不是环境,环境是要有人和我一起看、一起讨论。

是的,共读宋词效果真的不错,她越来越能找出问题并提问,兴致颇高,有一些理解已经能够抓住关键点了。但如果我忙于工作,要求她自己读,一定会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到半途而废。

这两天在这儿看《奶奶的道歉信》,不断和我讲述书中的故事,然後要求再買一本這個作者的書——她需要能够有人一起分享、需求听众、需要环境。

这几天,在这个没有网络的小渔村,因为没有网络,玩游戏的时间大减,能够抬头看到周围的好玩了,可以放下电子产品进入大自然了,以前出游时的那个女儿在回来——最好的教育,真的在路上。

看到一條朋友圈:当人们可以自由地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时,他们往往相互模仿——埃里克·霍弗

可见,环境对于人、特别孩子,有多重要!


关于徒步

第一天背包出行,刚走到漓江边上,我第三次拒绝拉客的车时,姝儿就抱怨上了:“搞不懂你为什么要走路。”自六岁半开始徒步出行,这是第一次提出这问题。当然,我们的徒步之旅去年中断,因为悦谷初创,我没时间了。

我笑笑没吱声,心底却有些绝望, 这一回,我坚持步行,即使听到这样的话,也只笑笑,继续走。

走走便被路边的花草吸引,时不时停下来用“形色”辨认植物,偶尔从眼前飞过的蝴蝶更增加了行走的乐趣。姝儿慢慢不再在意那些不断出现的揽客车。

走了一半,不知第几次好奇于花草时,我才笑着说:“为什么要走路?如果不走路你能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吗?”

“我们可以租辆电瓶车,一样可以看到这些!”

“真的?”我侧着头笑着看向她:“你确认你骑车的话会随时停下来看植物?”

“嘿嘿……”姝儿带了些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过了冷水渡,手机上的地图就不再有用,指不出这条徒步路线,要求我们绕回兴坪那排着长队的、贵到死的旅游购票处买票过江。

所以,我们迷路了,离开了漓江边,走上了山路。发现没对时,天色已晚,最终在农人帮助下跨过农田、穿过下龙敬老院走到江边,电话联系漓江爸爸和漓江妈妈开筏子来接我们。

有一段田坎特别高,當真不敢跳,老农夫把姝儿背下了田坎。

坐上筏子,两岸青山在暮色中迎面而来,我再次回答姝儿:“你之前说想不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走路。今天经历的这些事,包括景色、包括遇到的人,这些经历,不走路又如何能够体验得到呢?”


关于迷路

即使到了天昏迷路的时候,我仍然会被周围的美景吸引,仍然会停下来拍照。姝儿不耐烦起来:“你能不能别拍了,天都快黑了!”

我笑笑:“看看这花,真的好漂亮、好特别,晚霞的样子也是说没就没了,明天,我们未必还会走这儿,所以要抓紧时间欣赏。更重要的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保持愉快的心情都会更有助于解决问题,因为镇定才不会让我们惊慌失措,才能想到办法。”

说的时候想起来自欧洲的《十三岁前必须要经历的50件事》,其中一件就是迷路。

迷路这种经历,对于成长,真的很重要。

秋游能来这儿吗?

出行前抱怨多多的姝儿,真正来到这个竹篱柴扉的小屋时,兴致就逐渐高涨起来,抱怨也没了。

她和奶奶一起到江边洗衣服——和拍电视剧一样,小紫这样评价。

她和爷爷一起上树摘黄皮,和奶奶一起下地摘南瓜苗,回家捏饼、炸油饼、炒鸡蛋,一面做一面叫着好玩,怨言再无。

她逗鸡,给鸡喂食,到处钻着捡蛋,观察鸡的样子,这才知道要正生蛋和孵小鸡的母鸡其实好凶;然后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妈,我发现鸡居然是可以飞的哦!那只鸡一下子就飞到下面去了。”

下面是指奶奶家的下一层院子,这是临江的渔村,每年都会遇到涨水淹屋,所以院有三层,每一层都有一定高度,屋子建在最上面一层。

她陪奶奶聊天,帮奶奶调手机,从前那种不耐烦越来越轻。

她到江心小岛玩,没带拖鞋于是赤脚下江,江底的石头磕得脚底生生地痛,每走一步都痛。却仍然走在我前面,还鼓励我也走快一点,和她一起逗江上的鸭子、找漂亮的螺壳和石头。然后找到一只小小的软壳蛋,这才知道蛋壳虽然还会是软的:“爷爷说,这是缺钙!”

……

到达的第二天,她就冲着我问:“妈,我们秋游能来这儿吗?”

我当然知道不能,这儿的环境大多的城市孩子都无法接受,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包括并不太干净的河水、简陋的住宿条件、无法痛快洗上一个澡、洗衣服也会成为问题……这样的生活条件,非背包客是很难接受的!

如果不是从她六岁半起就带她出行,不止一次借住农家,包括比这还要简陋的地方,她也未必能够适应。

奶奶也说到,她也曾接待过嫌脏哭闹不休的城市孩子。

我曾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在五星级酒店里落落大方、乡野山林也能席地而坐欣赏美景、品味美食的人。如果我做不到,孩子能做到吗?

如果我不能带她走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领略不同的风俗民情,品尝不同的食品,她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还有那么多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态呢?

如果我都做不到,我又怎么可能去要求孩子?

尊重

尊重是不是完全照着小朋友的意思来?

如果这一回,我完全尊重她的意愿,就必然不会有这次出行,起码,不会有负重徒步。若是,这些经历又从何而来,这几天会不会又是陷于日常的烦躁与无聊中?

我自然承认尊重的重要性,特別对于孩子,但真的能够事事遵從孩子的要求吗?

小华一直坚持: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一定要有介入,放手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能力的提升慢慢进行的。

而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存在和得到承认的,因为,环境的创设也就带有成年人的價值觀和培养的意念。

相关文章

  • 漓江徒步之片断与思考 下

    2017/8/25-26星期五-六 天气:晴、阴 (上請點擊連結灕江徒步的前前後後&一些片段、一些思考) 行走 其...

  • 灕江徒步的前前後後&一些片段、一些思考

    一、準備 这一次的出行颇有几分折腾。 首先,姝儿并不似以往那般热情,甚至还有一些排斥——一段时间以来,一种无所事事...

  • 畢業前後

    畢業前,喜歡看很多劇,特別是愛豆的劇,畢業後,對著手機,點開視頻軟件發呆,即使是愛豆的劇也沒有之前的那種激情,之後...

  • “山竹”前後

    “山竹”未至,群中便有據“山竹”而作之文字,甚而有人繪一防風符咒,以供鎮風云云。此無從稽考,不予評論。及“山竹”剛...

  • 古埃及神圖塔羅日記D56/136

    上午在家整理收拾,午餐後送江先生去考試,然後回到黃橋。 雨天,計畫的一些事情沒有完成,回家後再去工作室,收拾一番,...

  • 前。十年。後

    靈感這東西,總能夠突如其來,卻又容易煙消雲散。最近在看一本書——《時間的格局》,一路看著,對於一些內容,總能夠喚出...

  • 減肥前後呢?

    看過很多文章、帖子,反反覆覆決定,嗯!這次一定要減肥,就這樣,開始了三分鐘熱度的減肥計劃。早餐早起吃早餐,做點拉伸...

  • 關心

    關心則亂 言多必失 惦記不止~慾也 前進便後悔 退後又不甘

  • 昱佳|勵志語錄: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

    面對人生的挑戰,你做了什麼? 你迎接挑戰勇往直前;你思考分析後決定接受; 你聽取身旁的人給的建議;你思考分析後決定...

  • 視頻:武井宏之的求道之路 通靈童子愛藏版 2021-02-12

    這次影片對我來說壓力有點大,因為資訊量實在太多了,前前後後光是文案就寫了四次,影片也拍了三次,最後這次算是比較可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灕江徒步的前前後後&一些片段、一些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vp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