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徒步之片断与思考 下

作者: 青苔居 | 来源:发表于2017-09-09 20:18 被阅读97次

2017/8/25-26星期五-六 天气:晴、阴

(上請點擊連結灕江徒步的前前後後&一些片段、一些思考

行走

其实,我们来时走的并非徒步路线而是公路。公路看似好走却绕道,又无可看的风景,缺少树荫越发令人燥热不堪,再加以后背沉重的大包,令人身心皆疲。

到达的第二天,我们在爷爷奶奶家休整了一天,洗衣做饭、逗鸡捡蛋、下田摘菜、上树摘果,走奶奶亲戚家吃了两块当地的狗舌粑,看乡人织网,猫狗打架;山里江边随意闲逛,到江心小岛逗鸭子找鸭蛋,看山看水看云看书……同时说好明日(25号)轻装徒步,轻轻松松沿漓江走一天,上午去杨家、下午走冷水。

25号上午,仍然还有一些疲惫,起得并不早,收拾清爽出门已过十点。杨家在上游,徒步道在江对岸,爷爷摆渡把我们送了过去。


很明显,这是奶奶之前告诉我们的、政府修的徒步道,青石铺路外加铁护栏,沿半山蜿蜒。

翻过山,一条石板路通向前方,只是石板路离江太远,基本看不到江景

想了想,下到江边,在灌木丛和竹林中穿行。没走几步就遇到了麻烦,麻烦不在于穿越树林竹丛,而是随处可见的垃圾,不仅地面,树枝与竹枝上也满满挂着破破烂烂的塑料袋、食品包装、旧衣服、烂鞋子,抬头低头平视都会看到,也会碰到,好不恶心。

最终不得已上到步行道,但又远离江景,还被头顶烈日火辣辣地炙烤。这一切都大大降低了行走的乐趣,当然还有速度。

(脆杮)

临近十一点,我们才到浪石。尽管前往杨堤只剩一公里,二十来分钟的步行时间,姝儿仍然坚持不走了,只说答应了奶奶十二点回去吃饭,饿了,想吃奶奶做的饭,但承诺下午走冷水。

好吧,那就先回,不在外面吃饭还能省点钱。于是,我们在浪石小村随意逛了逛,看那些古旧的房屋,爬满青苔的断墙,高远的蓝天。

板栗

午餐后撑不住困,小睡了一会儿,两点出发前往冷水。

奶奶说去冷水也有石板路,姝儿却要走河堤,这一段比早上那段干净许多,竹树枝上基本没有垃圾。不过,这段河堤颇有一些令人紧张,河堤窄,能行处几乎没滩,还有青苔,一个不留心就会滑入江中。一面走一面提醒姝儿留意脚下,尽可能不要那么靠边。

没走多会儿,路断了。又不想退回绕道,索性找个地方往上爬。前面是断崖,往上有条淤泥堆积的埂道,不到一人高,尽头是块不大的平台,平台一侧有丛竹,隐约一条小径向外蜿蜒,看上去是个脱困之地。

尽管埂道两边都是草,草却太细受不住力,竹枝又太远够不着,脚下溜滑无比,拉出登山杖却发现淤泥不厚,杖下去不了多少,不仅着不了力,反而碍手。

退回去?

不甘心,再试试,实在走不了再退。

干脆放弃登山杖,再试抓草,逐一尝试找到几棵稍粗一些的,脚下又踩到一小块石。手抓草、脚登石,手脚同时用劲,身子向上,趁着石头刚开始松动还没完全滑出立刻换手抓住上面的竹枝,再一用劲,另一手撑住平台,双手用力,哈,上来了!

站稳回身把姝儿也拉了上来,穿过竹丛中的小径,向上攀到了石板铺就的步行道。

接下来,沿着石板路在山间行走,江边已完全无滩,也不是堤岸,而是大块的嶙峋山岩。石板路也有好几处塌方,或是路断一半跌入江中,或是山上泥石滑落堆积路中。

走完山路,再见农田,透过树丛隐约可见农田的那一边是河滩,又可以下到河滩了。

河滩上碎石遍地,头顶是一整排凤尾竹搭起来的竹荫,江上或远或近地游动着鸭群、竹筏、游轮,空中有飞鸟掠过,还有远远近近的苍翠群山与怪石……此时,传说中的漓江之美才真正展现眼前。

微风徐来,早已汗水淋漓的俩人顿觉遍体清凉,姝儿在河滩上逗鸭子、打水漂、翻石头找螺找贝壳找螃蟹……玩得不亦乐乎,玩得——不愿走了。

部分原因是竹荫清凉,河滩好玩,还有部分的原因是不想走路,到冷水单边超过五公里,姝儿仍然抗拒步行。

玩了好阵,手机上收到家长咨询,一停下回复消息蚊子就来了,乡村小墨蚊叮人奇痒,左右跺脚也无用,加以多少也对姝儿的不愿走路有些怨气——在心里,我把这和懒字挂上钩了!

想了想,忍下郁气问:“走了吧?这儿蚊子好多!”

“你站着不动,只顾着看手机,蚊子当然多啦!为什么没有蚊子叮我?你要和我这样玩,肯定不会被叮,你又不玩!”

“都三点过了,到冷水还有点远,再不走来不及了。”

“为什么一定要去冷水啊?!”姝儿继续翻玩河滩上的鹅卵石,头都不抬。

“我们可是说好今天下午走冷水的!”心头到底不是那么舒服,语气就带了些不耐烦,姝儿也不吱声,只是蹲在地上低头玩卵石。瞅着她沉吟了一小会儿:“走了啊!去了还要回,回来的路上正好看晚霞。而且,再晚怕天黑前赶不回去了。”说完见她仍然不动不言语,也不再劝,转身走了。

没走多远姝儿就跟了上来,嘴巴撅着,满满是不开心;我也不搭理,坚持走路,只把脚步放慢了一点;再走一会儿,小姑娘的气也渐渐消了。

接下来还算顺当,仍然是尽可能走江岸的堤与滩,遇到断处就寻路向上,走完断处再找个地方下到江边。

气消了的姝儿是个憋不住话的娃,一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从前的同学都去军训了,我们不用军训太幸运了;谁谁谁军训遇到了啥、说了些啥;夏令营认识的小朋友又有些啥故事、讲了啥笑话……偶尔也聊聊漓江、老奶奶、奶奶家好吃的鸡,还有脚下乱七八糟的垃圾,同时不忘提醒我兑现承诺:到了冷水买冰粉给她吃!这是初至那日在渡口,于炙热之中喝下的一碗清凉,记忆犹深。

最终,当然吃到了冰粉,而且比初至那日的好吃多了,加了糖桂花,再兑上点白醋,甜酸相间清凉爽口,格外好吃!还知道这白醋我们来时也加了,只是河滩上那店家哄我们说是酸梅汁,当时还疑惑,这酸梅汁怎么是白色的呢?

可以理解老板懒得解释又想让顾客吃到美味,更有可能多做生意故此哄人的心理,不过,到底有种被骗的不爽。这也是开发景点的特色吧?不实诚!

途中与三头牛相遇河滩,牛悠然自得地翻着草地上的那堆垃圾,全然没有注意到因他们而兴奋起来的姝儿。

“牛哥——牛哥——”姝儿兴奋地冲着牛大声叫喊,然后转过头乐不可吱地说:“哈!来阳朔这么多天,只见到我的同类(姝儿属鸡),一直找‘牛哥’没找到,这下可见到‘牛哥’了!”牛哥——黎牛老师别号,悦谷的大人小孩都这么叫他。

(姝儿心心念念的、“高冷”的牛哥)

一头老牛抬头瞅了我们一眼,目光平静——甚至可以说冷静,叫也没叫一声就继续低头翻垃圾。小牛犊也抬起了头,眼神有那么一点点受惊的样子,或是被老牛的镇定感染,走了两步避开我们低头吃草。姝儿大笑起来:“牛哥不理我,连反应都没有,牛哥啥时候变得这么高冷了?!”

五点十五开始返程,彩霞慢慢升起,淡淡的一点桔和粉自天边的一缕到染红半片天空,颜色也逐渐浓艳起来,粉和桔化作艳红与金黄;太阳不再那么惨白,恢复了一些红润,在江面投下满江金红色的涟漪,船和筏子过处,是大圈大圈的金色波光,衬着江岸一座连一座的山,成排连片的凤尾竹,的确美艳迷人。游漓江并非初次,至此才觉这漓江山水确有几分名不虚传。

行至半路,天空突然飘起了小雨。太阳依然红彤彤地挂在半空,江面依然金光一片,细雨迷迷蒙蒙地洒满一山一水,倒给这画卷般的远山近水添上了几分云雾烟霞之气。

(手機實在拍不出彩虹的美麗)

雨没下多会儿,伞才撑开没几分钟就住了。停步休息时回头一望,江面竟然升起了一道彩虹,拱桥般横跨两山,一道斑斓衬应碧水青山,直把人给看呆了!


一些片段、一些思考

关于礼貌、关于青春期

快十二岁的姝儿逐渐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在中国有个特色词汇“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建立,自主性增强,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再“听话”、不再“乖巧”、不再“温顺”,反叛、爱顶嘴、不够尊重他人。特别姝儿这样,在自由、平等、民主、宽松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没有等级观只有平等概念,无论面对的是谁,她都习惯于用最本真的平等姿态和言语与其对话,不会刻意讨好,不会察言观色。

而此时,同理心又还没能建构起来,许多时候都不太能体谅他人,没有真正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看上去,姝儿变得任性倔强,不太尊重人——特别在有长幼尊卑观的长辈眼中,更是骄横没礼貌。同时,这孩子又有了些逻辑思维能力,顶嘴的时候,那话说得一套套的,又硬又倔。

为这个,暑假回成都,把婆婆气得不行,小姑娘自己也很不自在。

没想到,到了这漓江,住爷爷奶奶家,小姑娘好奇心爆棚,啥事儿都想做愿做,主动帮爷爷奶奶干活儿——下河洗衣服、喂鸡、钻鸡窝找蛋、上树摘果下地摘菜、切菜、捏饼、炸饼……嘴也甜了起来,每顿吃饭的时候满嘴“好吃、好吃、太好吃了!”把奶奶哄得开心得不得了。

奶奶带着她做事,指导、也放手让她做——这老奶奶很有教育潜质,懂得放手少干涉不指责——和她开玩笑:“今天这顿饭就靠你了,在奶奶这儿小孩子也要做事,不劳动没得吃哦!”姝儿不仅不恼,只是笑,边笑边做,耐心地听奶奶讲故事……

这乖巧得,我都疑惑起来:“真的有那么好吃吗?”、“为啥这娃居然一下子嘴就甜了起来?”

全家洲通往浪石的路上,我和姝儿探讨这个问题,姝儿说:“的确是好吃呀!我才不会明明不好吃说好吃呢!”

或者,对于姝儿来说,重要的是爷爷奶奶不会批评她,不挑她的刺,这样的相处令人愉悦,心情愉快自然愿意做事、愿意和老人家聊天——“婆婆真的太爱说人了,随时都在挑毛病,这儿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对,住在一起真的很不开心!”姝儿叹了口气,幽幽地说。

那么,作为成年人、作为长辈,应当如何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发生矛盾,责任都在孩子身上吗?

错在孩子时候,又当如何引导才是有效帮助呢?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在不同场合得体地言谈举止,学习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并理解、体谅、照顾他人——包括情绪与行为,也是必须的课程。

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建构的课题。

关于徒步、关于责任

很明显,姝儿仍然不愿走路。

所以,说好的徒步这天上午,我们只走到浪石,没能欣赏到杨家的鲤鱼挂壁,尽管余下的路很短;下午去往冷水的途中也闹了别扭。

自六岁多背包徒步,这是第一次整个行程都在抗拒步行,尽可能找借口不走路。这是从前所没有的?是从前年纪小,不敢反抗不敢表达,还是近两年的暂停徒步,让她变懒了?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懈怠与懒散、逃避责任是这一年多以来发现的问题。尽管承认责任内化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但也认为习惯的养成不可或缺。

所以,自上学期开始,对姝儿增加了家务要求和任务分摊。方法上更多采用探讨与协商,但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却也清楚明白地提出来和她探讨、请她思考。我们共同列出家务清单,她有优先选择权,但承担任务则是必须的。

冷水回全家洲的返程途中,我们与漓江暮色相遇,无论山还是水都美极。我问姝儿:“如果今天不走这段路,我们能看到这么漂亮的景色吗?你能遇到‘牛哥’吗?能知道冰粉更好喝其实加的是白醋吗?”

姝儿嘿嘿笑笑。

我又问:“怎么样,有没觉得走这么一趟还是挺值的?”

“没觉得有多值。”姝儿想了想:“当然,现在也觉得如果不走肯定会是一种遗憾。”

“是吗?如果真的没走,能够知道这是一种遗憾吗?”姝儿沉吟,我停了停:“因为根本看不到,没有对比,未必能够感受到得这种遗憾……我只是觉得,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啥都不去尝试,肯定会有遗憾,所以我坚持出来走走,结果果然看到了美景。”

“不过,漓江的景色也不算特别漂亮,只能说还可以吧,但是垃圾太多了。”姝儿接过话——好吧,我认可她的判断,对比从前走过的那么多未开发的原生态山水,漓江景色,的确只算得上中上。

“不过,即使是不太好,也要体验之后才能发现,不出来走走,哪里可能知道好还是不好呢?有了经验,下一次还走不走漓江,我们就能够有更准确的思考。"

离开那日,过了冷水渡,去往兴坪的路上,我俩再次因为步行还是坐车的问题闹上了别扭。

姝儿想搭乘观光电瓶车,我明确告诉她,昨天说的过了冷水坐车,是因为之前想着要从全家洲走到冷水,但爷爷奶奶用筏子送了我们一大段,我们实际没走多少路。

尽管最终说好过了渡口玩一玩、休息一下再走,走够一万步就搭车,但姝儿却使起了性子,磨磨蹭蹭、慢慢吞吞,两个小时才走三公里。而我又于忙乱与生气中记错了高铁时间,四点五十的车错记成五点四十,临近四点,休息的时候检查短信才发现问题。

急匆匆自江边上行到公路拦车,却无直搭高铁站的,加钱都不行,政府管制,载客车无论国营还是私营都只能到兴坪镇外,兴坪镇里的载客车也只能在镇里转悠,必须去长途客车站坐“专车”——于是,错过高铁就是必然的了,改签的结果是原本的坐票变成两张站票,这班车还拥挤无比,最终全程无座,站回广州。

我自然不开心,自然有责备。

姝儿冷冷地瞥了我一眼:“我已经承担后果了,没座位就是后果。如果你觉得被连累了,你可以不和我一起走。”

一下想到《正面管教》,事情已经发生,孩子心底未必没有愧疚,何况这事儿原本我也有责任,此时的指责于事情本身并无半点益处,只有火上浇油之效。于是住嘴,各自抱着各自的书站在两车相连处读完了余下的旅途。

下车时,母女二人的气都已消完,重新说笑着查找回家的公交车。

又想到“叛逆”一词,姝儿这样的对话方式和对话态度,对于习惯了“听话”、有长幼尊卑观的老人而言,的确比较难以接受。

对于孩子来说,建构同理心,学习礼仪、学会体谅他人而非刻意讨好、更非规训下的听话和礼貌,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加强的课程。

(据说,这张背影像极了我)

关于玩伴:

不管25号还是26号,江边逗鸭子打水漂,姝儿说得最多的都是:“你不玩啊?!你也来玩啊!”当我回复他人咨询看手机的时候,她非常不耐烦,不断指责:“又在看手机,你能不能不要刷屏了啊!?我们是出来玩的!”、“你都站着不动,蚊子当然叮你啊!你也来玩一下,动一动,蚊子就叮不着你了,看看蚊子为什么不叮我呢?”

漓江之行,姝儿看完了《外婆的道歉信》,每一段都要找些好玩的念给我听。读着读着会停下来告诉我又发生了啥事,谁谁谁怎么样了?

小朋友需要玩伴,需求有人和她共同体验、一起分享。

所以,晚间,需要的是共读和探讨;早间晨练也要一起。接下来的日子,在家的时间,姝儿需要我更多地优质陪伴;而我,需要更合理地规划我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说,父母希望给到孩子一本书,他们就可以自觉地阅读,甚至于不再去“麻烦和打扰”父母,对于孩子,即不现实也很严苛。

同时,自主学习,如果缺少学伴——比如在家上学,这个问题又要如何解决呢?

这也是在家上学最大的缺陷:缺乏学习共同体,缺少同伴,特别对于中国这种独生子女居多,社区建设不完善的社会大环境而言,更是如此。这亦是我们创办悦谷的初衷之一——让小朋友有同伴,为孩子们搭建一个适合他们的成长环境。

关于环境:

走漓江有一个非常令人不快的问题——垃圾。

七月初,漓江大水,爷爷说,这是十来年都没有遇到过的大水。他们的家尽管已在斜坡最高层,也浸水一米。

徒步江堤,特别早上去浪石穿行江岸那段,一路只见满树满枝满地的垃圾,食品包装、背心袋、酒瓶、罐头、破衣服、烂鞋子……天上地下到处都是,迎面而来,抬头低头都会遇到,好不恶心。

一下想到认为环保只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说法,面对如此的肮脏,环保真的只是政治正确吗?

我当然承认塑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人类真的能够仅仅为着自己的方便就完全不考虑环境问题吗?承认塑料袋对于生活的益处和反对塑料袋(包括其他一次性用品)滥用并不矛盾,更不是二元对立的。

看到一文:《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浩劫》,文中说到:

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25分钟。以外卖为例,它所承担的使命大致就是从派送中的十几分钟时间保证你的外卖不会和别人的混淆。

每一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塑料倾倒量大致占到1/3,位居全世界第一。

曾看过相关报道,海洋鱼类的不正常死亡就包括吞食大量塑料袋或者被塑料袋缠住。

这个地球,还有多少资源可以供人类如此挥霍与糟蹋?

塑料本身不是问题,但为了便捷的滥用是不是也是一种断子绝孙的便捷呢?

滥捕

每天临晨一两点,江上都会传来一阵船筏的马达声、人声。奶奶说:“这是他们(指一些村民)偷偷下江电鱼。你们到的那天看到的岸边浮着的那条死鱼,就是被电死又没被他们捞上去的!”

对,是早已明令禁止并被列入违法范畴的电鱼!

那条鱼,并不小,一两斤的样子,在我们到达的那个黄昏,惨白惨白地浮在江面,无力地随着江水上下浮动。

人类至上、民以食为天才会有这样没有底线的开发,断子绝孙的捕食。

过度滥捕的原因之一当在人类的贪婪吧?不仅仅是饱腹而已,如果“吃”是为了饱腹这种必须活下去的生理需求,又哪里来这么多的浪费?以及对“吃”本身的无限追求?

我个人一直反对浪费粮食,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认为孩子娇嫩的胃、脆弱的内心比一点吃不完的饭菜重要,不能受伤,那成人、父母是干什么的?

吃不了就少装点,真的很难吗?刚开始做不到,永远都做不到吗?这包括很多的成人!

民以食为天?!所以可以没有底线?全世界绝对禁止任何形式捕捞的地方也无法逃避中国渔民的非法捕捞。据说,中国渔民只有到了俄罗斯才会老实很多,因为俄罗斯敢直接用大炮轰炸中国渔民。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中荷说:原始人虽野蛮,但还知道敬畏。有着原始思维的国人,掌握了更先进的利器,近乎天不怕地不怕的恶魔。

开发

漓江徒步真的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一件事,除开太多太多的垃圾,更要命的是人心!

据说是为了背包徒步需求才修的石板路远离江边,特别我们走过的从全家洲往杨堤方向那一段,走石板路完全看不到江岸风景。并不是江堤无处修路,这一段的江堤,基本是河滩而非山岩。

下行到冷水,徒步石板路则多处断掉,明显缺乏维护。

这倒也罢了,离开漓江那日,过了冷水渡,自冷水前往兴坪,路倒是好的,可每走一段就会遇上倒塌的硕大竹丛横在路中,竹丛高大根本没有跨过去的可能性;有些倒得高一些,倒还能竹丛之下爬过去;而更多都只能下到河滩走乱石。如果遇上江水上涨,则一定是无路可走。

(我們是從這下面爬過去的)

刚开始以为竹丛是被大风吹倒的,可奇怪的是,这样的倒塌每隔一小段就会遇到,这就很不正常。仔细观察,竹子断处非常尖锐,明显不是自然形成。四月丫山砍竹砍伤手的姝儿说:“这和我们在丫山把竹子砍下之后的痕迹是一样的。”

(即使下到河滩,仍然避不開)

再一想,实在不难理解!

冷水渡到兴坪镇有旅游公司的载客竹筏和电瓶车,还有私家三轮在拼命抢客,如果人人都和我们这样步行,看上去,他们的生意会受影响。

可是,愿意徒步的人和只愿坐车坐船的人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重叠率并不高。阻了背包客的路,只会减少背包客的到来,对于只愿坐车坐船的人几无影响。

只可惜,这些人被钱蒙了眼与心,看不明白。

不过,人心坏到这般程度,这漓江,又还能剩下多少吸引力?

行走中还见到多处空废了的房屋,奶奶告诉我们,政府不允许随意搭建饭店和客栈,沿江的除了他们一家,全拆了,那些都是拆了、逼人离开了的空房子。而且,筏子只能在杨家和兴坪停靠,那儿的饭店全都是旅游局开的。

同时,村民自家的筏子只能自已用不能载客,政府有巡逻队,那些快艇就是巡逻队的人,和流氓一样,特别凶。如果被他们抓住了,不仅罚款很重,还要没收筏子一个月不让开,上次硬抢了他家一只鸡。

所以,25号徒步,爷爷送我们渡江,眼盯着快艇刚过,赶紧让我们上筏子,迅速开船。

26号离开时,见我们行李实在多,奶奶说这一段山路不好走,送我们一小段。也是看着巡逻队的人回家吃午饭了,用大箩筐把我们的背包装上,盖上乡下常见的编织袋伪装成农家货物,说好筏子上不玩手机不拍照,如果被抓住了就说是奶奶的侄女和侄孙女,去表姐(奶奶的女儿)家玩的。

也不敢送到冷水,只到下龙(中途一个点)。靠岸后,我和姝儿迅速离筏上岸,爷爷帮把箩筐担到岸边的树丛再交还我们……整个和演谍战片一样!

卖冰粉的年轻的老板娘还告诉我们:渔民的筏子前几年都被政府收购了,除开个别很强硬的人。1500买的新筏子政府只出1300,船家全部叫去做筏工给旅游局开筏子,但跑一趟只有80块钱,还不包饭、不包油,谁愿意干呐?

早几年渔民们组织过罢工,大家整整罢工一个月,政府和黑社会勾结,把带头的全部抓进去,随便打人,凶得不得了,还封锁网络,在微博啥的发消息,一会儿就没了!罢工之后工资提到100,但领头的现在也还没放出来!

这就是今日中国一景!

漓江的旅游开发证实了我这些年行走后说的话:中国的景点,开发等于毁灭。

徒步是为了吃苦吗?

这个问题也是自姝儿六岁半,带她徒步以来经常被问到的。

徒步是为了吃苦吗?

当然不是!

徒步于我,甚至于是一种享受——沿途的所见所闻,感受到的最本真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地理风貌,结交的朋友,这是坐车坐船跟团旅游所无法获得的。甚至于行走时的体验——若无精疲力竭兼汗湿衣衫,又哪里可能对微风拂过的遍体清凉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甚至于兴奋得大声欢呼:“啊!有风了,终于有风了!太舒服了!”

若非如此贴近真实的乡村生活,这城市生城市长的娇娇女又哪有机会见得到乡村的竹门柴扉、果园农田、山花野果,简陋的居住环境,简单却美味的乡土饭食,甚至于活生生的鸡鸭鹅鱼?

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对于无缘于日常接触得到的城市孩子,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四月带学生丫山春游,当地的导游女孩告诉我一个小事故:她曾经接待过一个团,七八岁的小朋友看到满地乱走的鸡大为惊讶,连声惊呼:“原来鸡是有毛的呀!”

郑老师说:“感觉上,你们这次出行更像是去外婆家度假,而非背包徒步。”

背包徒步不是为了吃苦,但对于一个居住在城市,生活得还不错的孩子而言,背着二十来斤的大包顶着烈日走山路,住在一个甚至无法畅快洗澡的农家,没有网络,更谈不上空调、电游,又可不可以称之为吃了苦呢?

其实,无论看上去是不是,我都不认为这是吃苦。

将吃苦视作背包的目的,我以为,这是异化和扭曲了背包的意义与价值。成人真有这种想法,即使不说出来,言行中隐约透出的观念也将影响小朋友对于背包一事的认知,这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随遇而安地生活,全身心地欣赏,无论山还是水、人还是物、吃还是住,投入地体验不同于平常的生活,留下所有美好且珍贵的记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和做法。

所以,姝儿至今还对夜宿山洞的九顶山徒步心心念念;想到色达,从来不会提及背上沉重的包,高反的难受,而是异常华丽的火烧云,天葬台看似丑陋凶猛实则温顺的秃鹫;至于八美,永远说的是刚挤出的鲜甜牛奶、美味糌粑,雅拉雪山骑马,和气的刘叔叔和漂亮的卓玛阿姨……瞧,我们记忆中的,几乎都是那些不同于寻常时光的美好片段。

我以为,这才是背包的意义与价值。

至于大多成人期望孩子拥有的,比如坚韧、耐劳、健康的体魄、不错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不过是背包的副产品。

(返程车站随手拍)

关于教育

开学了,姝儿上初中了。

姝儿还会继续徒步吗?费这么多时间在徒步这样的事上,功课怎么办?中考高考怎么办?

这也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徒步当然要继续!

背包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甚至考虑每月一次,周末走广东省内的短途行走路线。

走了这么多年,特别这一次中断近两年后的重新开始令我深深体会到,自这种经历中获得的,远比书本重要太多,特别学校那些味同嚼蜡的无聊的教科书。

从事教育工作后,越来越能够看到,一个人,不仅仅孩子,只要保有生命力、好奇心,探索精神就不会缺乏;而学习力、钻研精神自然能够保有。

这些,对于人生、对于学习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但我们当下的体制教育,不仅不利于这些品质的养成,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具备强大的破坏力——看看厌学率,问问自己的孩子是否爱上学、爱学习、爱读书就知道了。

痛苦的是教一个不想学习的孩子,那当然很难学会。

体制学校的唯一好处就是那些称之为文凭的本本,当下最为普遍,但效度与信度都不高,因此误判率奇高的量化个体能力的东西。

且不讲文凭好不好、有没必要,即使非常有必要,在现行环境下获得解决方案也早已不是问题。

中考并不重要,那只是通往高考的一个阶梯,相对重要的高考早已对社会人士开放。真想参加高考,完全可以以这个身份去参考——那些和孙子孙女一起参加高考的实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对我个人来说,当下这个被政治严重扭曲,历史、政治、语文充满谎言,谎言甚至已涉及数学;同时逻辑与常识缺乏、批判性思维被严格剔除的体制教育,实在没有多少价值,甚至并不能称之为教育。

伪教育,不要也罢,因为那更有可能教坏人心!

甚至于坚韧、刻苦、耐劳、毅力、同理心、观察能力这些品质,包括眼界、思辨能力、身体素质,仅仅依靠常态学校,肯定无法获得。

从某种意义上讲,背包走上一段路,强过在学校教室里坐一年。

至于具体科目的学习,孩子想学,任何时候都不晚。当下世界,寻找优质学习资源一点也不难,优秀老师开的优质网课越来越多,还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学习APP,姝儿有几门课都是网课。

所以,无论姝儿还是我,未来一段时间仍会继续留在悦谷这个无法提供文凭的学习社区,学习我们真正想学的。

相关文章

  • 漓江徒步之片断与思考 下

    2017/8/25-26星期五-六 天气:晴、阴 (上請點擊連結灕江徒步的前前後後&一些片段、一些思考) 行走 其...

  • 徒步桂林(9)文化印象

    徒步桂林,时时被浓浓文化围绕。采撷几枝,以为纪念。 之一,诗意漓江。徒步漓江,见有古今咏桂诗词刻于石上,或置于路旁...

  • 流传的“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

    流传的“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 徒步漓江——领略"甲天下"的风光 徒步虎跳峡——可以成为时尚的穿越 徒步喀纳斯——...

  • 201510漓江徒步游记

    【壹】漓江徒步行程记录 DAY_BEFORE_2015/09/30:家-桂林 早6点半起床,7:30搭车去道县...

  • 国内十大经典徒步路线,走完一个才算真正的驴友

    第十名:徒步漓江——领略"甲天下"的风光 第九名:徒步虎跳峡——可以成为时尚的穿越 第八名:徒步哈纳斯——穿越秋日...

  • 徒步桂林(6)诗意漓江

    徒步漓江,见有古今咏桂诗词刻于石上,或置于路旁,或置于桥上,或置于花草丛中,或圆,或方,或不规则状,且行且看,且读...

  • 徒步漓江&兜风遇龙河

    早上8:30从黄姚古镇坐大巴车出发,由于路上有点交通缓慢,用了两个半小时才到兴坪古镇。途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到...

  • 【陽朔】楊堤

    楊堤到興坪這段水路風光是漓江的精華,也是中國十大經典徒步路線之一。春天的漓江是最美,秀水縈回,山色空蒙,煙霧繚繞,...

  • 八月桂花香 漓江月更靓

    八月的漓江,于我是丹桂飘香。 漓江两岸桂树成林,中秋时节,泛舟漓江。远远的山峰连绵起伏,近处的山与城与树倒影在灯光...

  • 2019年《生涯线》作业六

    策略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行动 【片断6】 主题:快速决策,停止过度思考 【R:片断阅读】 P084-085...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漓江徒步之片断与思考 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ja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