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桃树》是近几年的新课文,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
其实,要想读懂这篇文章并不是很难。
我想说说上课时遇到的一个问题。
文章里多次提到“奶奶”,小桃树哪来的,是“我”用桃核种的,桃核哪来的,是奶奶让“我”吃完桃子,含着桃核做梦的。
那么问题来了,文章里面多次提到奶奶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对奶奶的怀念”,文章里有没有对奶奶的怀念呢,不能说是没有的,但是,在这篇文章里面,写到奶奶,仅仅是为了怀念奶奶吗?
学生听到问题时脱口而出的回答是一种经过多次练习形成的自然的反应,可能在孩子们看来,文章里面只要一提到家里的某位长辈就一定是怀念,没有别的了。
学生回答问题时落俗套,还有不经过思考就回答的情况经常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还有就是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
这样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活跃的假象,其实内里是空虚的,毫无实质性内容。
所以,我引导学生好好思考小桃树的来历,小桃树与奶奶之间的联系,由简单的对奶奶的怀念这种情感,逐渐体会到正是奶奶让我含着桃核睡觉才使我开始有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所以,奶奶是我美好梦想的启蒙者。
正是有奶奶的桃核,我才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后来奶奶去世了,我的美梦也遭受了打击,这种联系看起来就更加紧密。
奶奶也是小桃树灵魂的化身,虽然奶奶去世了,可是小桃树仍然坚强地活着,它终会绽放美丽的花朵,结出甜蜜的果实。
我的梦想还在,它没有消失。
奶奶的作用是巨大的,她是我灵魂的导师。
这并不夸张,在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中,可能就是一些最普通的人,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用自己朴实的力量指引着我们,一路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