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6世界性的生活方式-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6世界性的生活方式-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7-01 06:04 被阅读0次

世界性的生活方式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荣誉所在,因此也是中国文化取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一级台阶。

因此,唐这个字常常成为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简单标记。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以及唐庄、唐服、唐乐都是例证。

唐人街在欧美不少城市中大多是华人聚居区,但比较较低,展示出一种拥挤,杂乱,艳俗的文化图像,让人感到不太愉快,实在是让这个唐字蒙污了。其实在唐代屹立世界的时候,那些城市的所在地还是荒漠一片,而唐代的屹立状态却是那么典雅高贵。不妨看看日本的京都和奈良,那只是对中国唐代城市风韵的局部模拟,至今还让人叹为观止。

唐代不仅在中国是最高坐标,在世界也是最高坐标。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最新版的全球通史中做出这样的论断:罗马崩溃之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时期,而中国则突飞猛进,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富饶,最先进的国家。从六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七世纪,当长安城人口多达百万的时候,罗马城的人口还不足五万,即使是以前还没有衰落的罗马古城,在面积上也只有长安的1/7。

再从欧洲往东边看,曾经气魄很大的波斯帝国已经在七世纪中叶被阿拉伯势力占领,唐朝为了保护他们的王室,还设立过波斯都护府。印度在差不多的时间,因戒日王的去世而陷于混乱。当时世界上比较像样的首都除了长安之外,还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都城,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巴格达是当时气势如虹的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但是,把这两大都城加起来还不到长安城的一半。

文化的定义首先是一种习惯了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唐代长安已经习惯了一种世界性的生活方式,这恰恰是唐代文化的重要基础。

首先,当时的长安人过着一种没有国界的商业生活。

长安城占地80多平方公里,其中有两个商市,一个叫东市,一个叫西市。

东市虽然没有西市繁荣,但也是够热闹的,一场大火就烧掉了东市曹门外24行的4000多家商铺,据说有220行,可想而知得有多少商铺

西市一派异域情调,而这种异域情调是长安城的主调饭店、酒肆很多,最吸引人的是胡姬酒肆,里面的服务小姐都是从中亚和西亚过来的美艳姑娘,在酒肆周围处处可见拜占庭风格的建筑,罗马的艺术,印度的杂技魔术,很多店铺喜欢装饰希腊的残枝卷叶忍冬花图案。

在长安街上既能看到波斯人,也能看到阿拉伯人。虽然波斯被阿拉伯占领了,波斯人在战场上是输家,但在商场上却是赢家。宝石,玛瑙,香料,药品都是他们在经营。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波斯服装风靡长安。现在伊朗女性的服装有颇多限制,但在那个时代正好相反,他们因大胆时尚而引领潮流,不仅衣料很薄,又有美丽图案,而且紧身低胸经常变换,让各国女子特别是中国女子大开眼界。现在我们在敦煌壁画中还能看到波斯服饰的美丽踪影。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课》何奕读书分享

    何奕读书分享2020.3.29 《中国文化课》 今天读完第二单元,很开心每天10分钟,快读完一半,虽然这种方式比较...

  • 文脉悠悠

    关于文学,心里要有数,传承是大于创新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被后世追寻铭记的作品和人物,之所...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中国文脉》读书感悟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一遍了,时间久了,再次翻阅,感觉很陌生。(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

  • 《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01 非常有幸读了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这是第一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

  • 听读《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

    【励志语分享】不要担心起点低,那只是我们出发的原点。只要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哪怕步子再小,也依然会一点一点上升。人...

  • 假期余额为零也能旅行,这本可以带你打卡5年的日历,了解下

    《古迹寻踪日历》源于《中国文化史迹》 《中国文化史迹》是日本古建筑学家及专门研究中国佛教的学者常盘大定和他的朋友日...

  • 【作品推荐||余秋雨《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是与《中国文脉》大抵相同的一本书,所不同者是《中国文脉》多了前言和后文两章而已。 《中国文脉》我在大一...

  • 中国文化对我有什么用?

    我本周重新看了遍樊登读书会解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给了我一些启发以及感想,我想本周来说说。 《中国文化课》...

  • 《中国文脉》读后感|所谓文脉

    “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 当年余秋雨教授便是因为中国文脉几乎隐没而开始执笔抒写这部《中国文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6世界性的生活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hl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