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一座城市的道路,不仅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变化,是历史的凝聚,更是文化的积淀。那些熟视无睹的寻常巷陌里,是否也隐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绕梁三日的故事?那些不曾留意的街巷角落,是否也深埋着一款小众美好的私房小品?借这次征文,向大家介绍三条绍兴小路,来品味这位座城市的温度与口感 。
投醪酬军,三千越甲可吞吴
投醪河路:位于绍兴城南,处延安路、环城南路之间。道路呈东西向,东起建功桥,西抵银泰城,默默陪伴投醪河穿城而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e7292e2f288c8b06.jpg)
命名典故:因河得名。投醪河,又名劳师泽,亦作箪醪河。《国语·越语》云:“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交战。战败的越王勾践为兴越灭吴而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经过二十年励精图治,越国荒无遗土,百姓亲附,国力复兴。伐吴出师当天,越国父老以珍藏美酒为勾践和将士们践行。因酒少兵众,勾践便命人将酒倒入旁侧的小河中,与众将士举箪共饮。酒淡情义重,出征的越国将士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最终大破吴国,成就了越王勾践的春秋霸业。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将此河命名为投醪河。
临街美食:绍三鲜、腌萝卜、杨梅烧酒
沿投醪河路向西行进,经稽山中学向右转入新建路,没几步便能望到“农校食堂”的拱形霓虹招牌。农校食堂菜品以江浙风味的传统菜为主,辅以绍兴特色小点,口味清淡家常,但胜在价廉物美,量大菜丰,尤以大碗菜出名,特色菜有农家三大盘、杨梅酒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ca3d1955a2797f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21452837791623a6.jpg)
沉鱼学艺,十万精兵尽倒戈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bc26f35c21d8abe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46a1cc7897159bd7.jpg)
西施山路:位于绍兴东北方。道路呈东西向,东起环城东路,西止五云北路。道路以南便是绍兴迪荡新区。
命名典故:因山得名。西施山位于绍兴城东北一隅,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遗址。古称“土城山”,后盛名“西施山”,亦称“美人宫”,传说是“沉鱼”西施习艺的宫台遗址。《越绝书》云:“美人宫,周五百九十步,陆门二,水门一”。相传越王勾践战败于吴王夫差后,发愤图强,决心复仇,和文种、范蠡谋划美人计,用色相“以惑其政,以乱其谋”。于是精心挑选了西施、郑旦两位鬻薪之女,“恐女朴鄙,不谙礼乐歌舞”,特意为她们筑起宫台训练,“饰以罗彀,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吴王夫差见此二女大喜过望,沉溺女色而堕入情网,吴国式微自此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年的楼台宫阙早随丽人逝去而荡然无存,但西施山的美名却流芳百世,文人骚客多作文记之,续写着西施山的传奇。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曾写下《西施山书舍记》,抒发昔日“粉黛歌舞之宫”沦为寥落村庄的感慨,感叹岁月易逝、世事变迁。明代“公安派”三杰之一的袁宏道作诗《西施山》,其中就有“西施山,一片土,不惜金作城,贮此如花女。”
如今,在西施山遗址上坐落着的迪荡新城。作为寸土寸金的绍兴CBD,开发者却固执地留出了不小的土地,兴建了“西施山遗址公园”,以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绍兴美女。
临街美食:脆皮烤猪肘、日式大虾手卷
沿西施山路向东行至黄金时代,高耸入林的CBD建筑群中隐匿着一家私房菜馆兼网红民宿。LOFT式的房屋结构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温馨的装饰透着主人的暖意。没错,主厨便是一名暖男,曾经的电台主持人成功转型为专职厨师,一道道私房美味便出自他的小厨房。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ddb06c7ba4bccc6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186bda191e90d49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396b0482e336b98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4a7b4940c7b8b184.jpg)
仓桥直街:位于绍兴城区,为南北向小街,北起胜利路仓桥,南至鲁迅西路凰仪桥。直街全长1.5公里,街面宽约3米。
命名典故:因桥得名。仓桥有新老之分。老仓桥以其地接近便民仓,故称仓桥。桥跨水澄巷河,通水澄巷。1953年,水澄巷河东段被填,桥废。新仓桥位于城市广场西北角,跨于今环山河上,已非仓桥旧址。
仓桥直街作为江南水乡街坊的典型代表,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生动展现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同时保留了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石板桥,小桥流水人家意境尽显。2003年曾获“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临街美食:绍兴人嗜“臭”,而臭豆腐可谓“臭”系美食的代表,民间就有“尝过绍兴臭豆腐,三日不知肉滋味”的说法。仓桥直街中段,相距不到20米的距离,依次排开三家臭豆腐小摊,四周围满了等待一饱口福的食客。店老板麻利地把臭豆腐放入翻滚的油锅中,用长长的筷子不停翻动臭豆腐。待色泽由乳白转金黄,便及时把臭豆腐沥油捞出,食客可随心搭配咸甜酱、甜面酱、辣酱等调料。咬上一口,外皮酥脆爽口,豆腐紧实细腻,伴随唇齿翻动,淡淡的豆腐香充盈口腔。如果能碰上打一个饱嗝,可就太完美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216e5937e97af1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0658/5fa2181d5586dd53.jpg)
如今,“忙”成了现代社会的标签,我们步履不停,我们行色匆匆,眼中只有未达的远方,却忘记了沿途的风景和此行的意义。抬头看天,也要低头看路,让我们放缓匆忙的脚步,去体会一路的风尘过往,细品一生的酸甜苦辣,不负这韶华春光。
看到此文的朋友,有空的话请指点我如何删除文章中的链接,已经被折腾一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