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拾梦园
农民诗人谭光沛和他的诗友

农民诗人谭光沛和他的诗友

作者: 宜昌张勇 | 来源:发表于2017-12-18 22:01 被阅读152次

    今年端午之夜,在屈原故里一湖北秭归县的“端午诗会”上,老作家徐迟刚刚朗诵完,一位63岁的老农就走了上台来,以抑扬顿挫的声调,用诗句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若问平生何所事,耕耘绿野种桑麻。”

    随后他又诵读了自己的七律和五律各一首,调寄“八声甘州”词一首。

    他刚走下台,《诗刊》主编严辰同志就迎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韵味很足啊!”

    这位老农就是屈原故乡三间公社“骚坛诗社”社长潭光沛。

    他,写下了几百首诗作,包括“骚体诗”、格律诗、歌谣等各种体裁;他,自编了三部诗集;他,正在撰写一篇研究屈原的论文。

    今年端午节,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湖北省屈原学术讨论会。

    然而,正如他自己所称:“我是一个种田四十多年的老农夫”。他的脸上,总是显露着农民那种憨厚纯朴的笑容;那双握惯了犁耙的手,指节粗大,布满老茧;和外人说话,非常拘谨,像山里人那样,不时用手搔搔推得光秃秃的头。在“端午诗会”上,每逢听到自己觉得好的诗,不待别人吟毕,也不等其他听众鼓掌,他就一个人站起来,又拍巴掌又叫好,毫无顾忌,显出一种山里农民的质朴真率。

    四十多年的耕作生涯,他练就了全套农田功夫,耕耘耥耙,播栽薅锄,十八般农艺样样精通。每年开春,他只要搬开石头看看干湿,就能大略知晓当年雨水的多寡,宜种什么。他最拿手的农活要算使牛了,耕起田来,不用缰绳,在当地称为一绝。

    这样一位耕耘绿野大半生的老农,又是怎样用笔在诗坛耕耘,获得丰收的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屈子遗风,山川陶冶”。

    他家所在的乐平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这里山水秀丽,杂花生树,出山的必经之地七里峡,峡深谷幽。以屈原名字命名的屈平河,顺着峡谷跌宕而下,在七里峡中拐了48道弯,汇入香溪,再入长江……。小小乐平里在明清时期就出了130多位举人。屈原在这里留下的文化影响,既深且广。

    谭光沛读过几年私塾,从小爱好歌赋,常常是一边种田,一边吟诗。白天勤耕在山坡,夜间运笔写诗歌。他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民间诗歌的浩瀚海洋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且对欧阳修、范仲淹、韩愈等人的散文名篇烂熟于心。对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的研究,他更是下了番苦功。他收集了历代凭吊屈原和屈原家乡风物的诗词200多首,还收集了许多有关屈原的传说故事。一次,他听说后山有户人家收藏有古代几首歌颂屈原的诗歌,就背着包谷粑粑,跑了五十多里山路,把这几首诗抄了回来。

    逢年过节,谭光沛总爱和乡里的诗友们聚会。他们联句唱和,其乐融融。十年浩劫之后,在这个“三闾文风冠秭归”的诗歌之乡,能读懂《离骚》的人,已是寥寥可数。为了继承《离骚)的爱国主义传统,振兴三闾诗风,谭光沛和几位诗友约在一起,组织了“骚坛诗社”。其中农民最多,还有小学教师,基层干部。“骚坛诗社”得到了省、地、县委的支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家李晓明步行四十余里赶到三闾公社参加诗社成立大会,并赋诗一首致贺:“屈子辞章日月悬/遗风千古立骚坛/人杰地灵江山秀/精神文明开新篇。”

    谭光沛当即代表诗社赋诗一首答谢:“骚坛盛会正鸿开/幸谒神州大雅才/无学农夫深愧我/且喜诗宿齐登台/情恍若日当心照/名早如雷贯耳来/安得诸君堪满意/力当培土出新材。”

    诗社年岁最大的成员、77岁老农黄家居,拄着拐杖献上了他的“骚体”新作《观龙舟有感》:“人生天地兮/岁月何忙/地球一转兮/又届端阳/龙舟竞渡兮/吊古忠良/红白相争兮/水面作战场/不退让与懒惰兮/具竞争之热场/看神州奋发兮/谁能阻挡/顾吾同老兮/群起龙骧/何患乎吾国/不胜列强!”

    从谭光沛及其诗友的作品中,可明显看出自楚辞到唐宋诗词的影响。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这两条源流在这里交融。现在,新的生活又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活的源流和丰富的宝藏。这也许就是许多专业诗人奔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根本原因吧。

                              1982.6.

        曾发表于1982年第八期《新观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民诗人谭光沛和他的诗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k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