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玩艺术品
哥釉瓷的特殊地方再哪 ?

哥釉瓷的特殊地方再哪 ?

作者: 荒唐忆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1:23 被阅读0次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造和使用了陶器,瓷器则更是我们中国的发明,尤其哥釉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哥釉制作极其困难,但是哥釉极为美观,各代皇帝更是爱不释手,哥釉是古代瓷器崛起的契机,为世人所钟爱。

    哥釉瓷器是哥窑的一大特征,色泽大致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在瓷器上有冰裂纹网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故有“金丝铁线”之名。清康熙时期社会国泰民安,精神文化富裕,百姓皇室均兴复古之风,官府烧制的瓷器大多模仿前朝,宋代哥窑已被用作实物打样仿制。

    哥窑瓷器上布满了黄黑相间的裂纹,即“金丝铁线”,金丝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金丝铁线的形成是因为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由于胎质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开裂。收藏家马未都曾举例说,自家的一件新仿制的哥窑瓷器,夜深人静时能听见嘣嘣作响的炸裂声,这声响一直能持续一两年时间。釉片炸开后,粗的开片会渐成黑色,而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时间长了,气体进去后,就氧化成了金黄色。

    由于烧造哥窑瓷器的土质含铁量较高,胎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烧成的瓷器由于口部边缘釉薄,隐露胎色而呈紫色,底部未挂釉处显现出铁黑色,故又有“紫口铁足”之称,对此,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早有提及:“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乾隆对哥窑瓷器甚为喜爱,题咏诗词共有21首,涉及盘、碗、洗、瓶、尊、炉、枕、砚等造型。宫廷工匠遵旨将其镌刻在器物上,部分流传至今的作品为今人了解乾隆朝对哥窑瓷器的鉴赏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实不只是清朝皇帝喜爱哥窑,明朝皇帝早已树立了榜样,尤以宣德与成化时期为盛。如成化时期创烧的一种仿哥窑八方高足杯,继承前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尚。高足杯形制玲珑俊秀,装饰典雅精美,其釉质肥润,平整光亮,光泽度较强,但没有宋代哥窑“酥润含蓄”之感。口、足釉色及“金丝铁线”纹也较宋代哥窑片纹规整,少天成之趣。明、清至今,哥窑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壹san壹”零壹《柒一三〇》零肆一直被视作名窑而进行仿烧。从传世和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看,景德镇御窑厂在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功仿烧哥窑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兴盛。

    宋哥窑鱼耳炉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收下凸,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两侧对称置鱼耳,下承圈足。炉的外观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烧钉痕。

    “金丝铁线”使哥窑瓷器平静的釉面产生了一种精致的韵味,在中国陶瓷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拿在手中,看着那优美的造型,那温润的釉面和自然生长的各种纹路,会让你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一般来说,哥窑的釉面光泽较少,有一层像酥油之光,釉面有一种皮肤出油汗的感觉,釉质较深浊不透,釉厚薄不匀。但也有一种最好的哥窑瓷,釉层极其细腻滑润,光泽明亮而温润,精光内敛,整体的感觉是玉而非瓷。宋哥窑因多次上釉而使釉面很厚,放大镜下,釉泡层层叠叠,有聚沫攒珠的感觉,堪称一绝。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古朴雅致,因此又概括为“紫口铁足”。“聚沫攒珠”、“紫口铁足”是哥窑瓷器奇妙、令人称道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的特征,也是鉴别真假哥窑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哥釉瓷的特殊地方再哪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lt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