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西文化比较与现代环境观的建立》4

《东西文化比较与现代环境观的建立》4

作者: 然余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13:15 被阅读0次

《东西文化比较与现代环境观的建立》4

论“天人合一”

夏显泽:《从环境问题看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转

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是北宋张载,“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意思是,人性的善良是出于天的实理,故交相致,而明诚合一。这个“天”是张载所说气而生成的天,并不是什么唯心的。—转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天人关系论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日趋严峻,我国学者对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较多的回溯和挖掘工作,作了许多有益的思考。

然而,从环境问题的视角来探讨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涵义以及它对解决当今的环境问题的价值,学者们还很少涉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为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在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环境问题视角出发阐释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并结合现实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实际状况,揭示其在思考和处理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当代环境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指出片面的自然观割裂了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的多种价值的统一,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

片面的利益观只讲局部利益,不讲整体利益,只讲眼前利益,不讲长远利益,导致环境恶化;

片面的发展方法基于对发展的片面理解,采取了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环境问题难以解决。

本文接着考察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力图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思想。在概括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虽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但从环境问题看,它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及自然界具有多种价值的和谐统一的自然观、整体利益重于局部利益及长远利益重于眼前利益的重义轻利的利益观、以生生不已为发展目的及以参赞化育为发展方法的发展观。

最后本文论述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意义:它有助于人们深化对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及自然的多种价值的统一性的认识,有利于人们确立辩证统一的自然观;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确立辩证统一的利益观;有助于确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注重发掘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所蕴涵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也指出了其历史的局限性,并认为需要将其思想精华与现实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水平、发展需求等等结合起来以解决环境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西文化比较与现代环境观的建立》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lx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