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领导力的三个最基本的向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91514/e0ad7eabe17434f4.jpeg)
•正念来自佛教,反用出世之法来入世,从自我观照的清晰度出发,解决人际联系的材质问题;
•良知来自儒学,挖掘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确立正向的人际关怀,解决人际联系的温度问题;
•天命主要来自基督教,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给人际关系赋予终极意义,解决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的问题。
2.正念是基于意识中的两个根本性活动:注意(attention)和知觉(awareness)。
正念是一种对“注意”的注意。个体在专注当下体验时,逐渐培养自我意识,感觉到自我尊重和自我控制。
3.拥有更高水平的正念的个体可通过更强的精神意识、理解力、接受力和调整不愉快状态的能力更好地调节他们的幸福感。
4.在信息超载、过度连通的互联网时代,正念让我们专注当下,专注自身,最大程度地抵消了技术的各种负面作用。
秉持初心的领导者,才能构建既强有力又有柔韧性的团队。
5.万物一体理念是中国儒家对佛道思想的挑战的一个伟大回应。
其起源是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思想:“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种思想让儒家找到了在入世中出世的平衡感。
儒家修养的目的在于,进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得”状态。
6.王阳明把这种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本体叫作“良知”。他把这种万物一体之念的缺乏当作所有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根源(所谓“拔本塞源”)。
阳明强调“良知即是独知时”,强调清醒的自我觉察,以及在这种自我觉察的基础上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
7.企业一方面是技术系统,要求管理者拥有以技巧为基础的能力,简称技巧能力;企业另一方面是社会系统,要求管理者拥有以价值观或道德为基础的能力,简称道德能力。
知行无法合一,知而不能行,不是技巧能力的缺乏,而是因为道德动力的缺乏。
8.股权分享方案,只要满足
•进入和退出条件想好;
•与绩效挂钩,不要一次到位;
•投票权与分红权分离
这三个条件,就是八十分的方案。
9.管理本质上归根到底是以管理者的善意激发被管理者的善意,最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10.企业家展开自己的良知,进而带领员工一起展开他们自己的良知,这才是一家优秀企业发展的最深的基础。
一行精华:
领导力的三个最基本的向度:正念、良知、天命。
正念是基于意识中的两个根本性活动:注意和知觉。
知行无法合一,知而不能行,不是技巧能力的缺乏,而是因为道德动力的缺乏。
触动,反思,改变:
一时的成功,不代表你做事的方式就是对的,也根本不可能保证今后也一定成功。这是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可是人们依然以目前的成功程度来评判和预测未来。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总不能在目前已经失败的当中去找标杆吧。
于是,成功背后真正起作用的逻辑和模型,就始终被忽视于盲区之中。
作者强调的领导力的三个基本逻辑:正念、良知和天命,是否就真的有效呢?恐怕最终依然要按照成功的世俗标准来评价,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奈和悲哀,但也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接受的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