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乱凉州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凉州叛军首领王国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在此用人之际,汉灵帝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董卓提出迅速进赴陈仓,他说:“聪明人不失时机,勇敢的人不迟疑。现在救,城就可以保全;不救,城就会破灭。保全或破灭的形势就在此时。”皇甫嵩却说:“不对。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先要作出不可获胜的样子,用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候。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人。敌人防不胜防,而我郡军进攻则非常主动,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现在陈仓虽然小,但守城的工事坚固完备,不是九地之坑陷,王国军队虽然强,但进攻我所不救的,不是九天之上的形势。没有九天之上的形势,进攻的就要受害。陷入九地之下,防守的就不会被攻破。王国现在已经陷入受害之地,陈仓可保不被攻破。我可以兴兵动众,收到全胜的功,为什么要救呢!”好家伙,没想到皇甫嵩作为武将,绕口令还说的挺溜。概括起来皇甫嵩的意思就是:陈仓易守难攻,因此不必急着去救援,相反等敌军疲惫撤退之后再进攻就必胜了,因此皇甫嵩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
中平六年(189年),王国围攻陈仓从冬到春,已有八十多天,但由于城坚守固,最后也未能攻下,部众都疲劳不堪,只好解围撤退。皇甫嵩立即起兵追击。董卓又劝阻说:“不可以,兵法上说,被击败的敌人,不要追赶,撤回去的部队,不要逼迫。现在,我们追击王国,是逼迫撤回的部队,是追击被打败的敌人,困兽犹斗,蜂虿有毒,何况这么多人呢!”皇甫嵩则说:“不对。以前我不进击,是躲避他的锐气,现在进击,是等到敌人衰弱的时候。我们进击的是疲敝的敌人,不是撤回去的部队。王国的部队准备逃走,没有斗志。用堂堂之阵,进击溃乱之师,这不是叫做追穷寇。”说完,便独自率兵追击,而命董卓殿后。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部众,斩杀一万多人。也再次证明了他与董卓的军事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董卓又惭愧又遗憾,愈加忌恨皇甫嵩。
董卓之乱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皇甫嵩说:“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专诛也是有责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让朝廷处理此事。”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更增怨恨。若皇甫嵩此时以董卓抗命为由讨伐他,董卓大概率就命丧于此了,而朝廷也未必会因此责罚他。然而皇甫嵩并没有这样做,这倒并不是因为皇甫嵩因为忠于朝廷,主要还是为了明哲保身。对他而言,既不想青史留名也不想遗臭万年,因此之前闫忠劝他谋反他并没有采纳,现在他也没有杀死危害天下的董卓。如此看来皇甫嵩与董卓倒正好相反,一个能力远大于野心,而另一个则是野心远大于能力。而之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何进在袁绍的蛊惑下召董卓入京,而天下也随之陷入动荡。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为防后院起火,征京兆尹盖勋为议郎,皇甫嵩当时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盖勋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董卓。但董卓同时也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寻找机会将他杀掉。皇甫嵩应召将行,长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董卓,与袁绍呼应。皇甫嵩不听,盖勋因自己兵弱不能独立,也回到雒阳。皇甫嵩一到,主管官员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将他交付审判,想把他杀掉。此时的皇甫嵩有三万精兵,在明知道自己与董卓有深仇的情况下,不仅不起兵反抗,反而老老实实地听董卓命令交出兵权。以我们今天的思维实在是看不懂皇甫嵩的迷惑行为,可能是他为人比较老实本分吧。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从长安跑到雒阳,投奔董卓。董卓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与他辩理,且责以大义,叩头落泪。在座的宾客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董卓这才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到长安时,公卿百官在道边迎接。董卓暗示御史中丞以下的官员都要迎拜在车下,想用此来屈降皇甫嵩的意气。然后,搓着手问皇甫嵩:“义真,你害怕了没有?”皇甫嵩笑着道歉,董卓才释怀。
左右逢源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而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屠灭董卓宗族。曾有人向司徒王允建议派皇甫嵩统领董卓的旧部,并留驻陕县进行安抚。王允拒绝此议,这也是导致东汉灭亡的导火索,事实上以皇甫嵩的威望完全可以统领董卓的旧部,而皇甫嵩即使统兵也绝对不会危害于朝廷,只可惜此时的王允过于刚愎自用了。而后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杀死王允等,把持朝政。而李傕、郭汜倒也没有为难皇甫嵩,皇甫嵩又改任车骑将军。同年八月,皇甫嵩升任太尉,此时的皇甫嵩已经位列三公了。有趣的是在十二月,因流星出现,皇甫嵩被策免。此后,又任光禄大夫、太常等职。
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赠以骠骑将军印绶,任命他家里一人为郎官。
小结
从战绩与战法上来看,皇甫嵩无疑是一代名将,而他也确实被誉为汉末第一名将。然而他似乎将天赋都点在了统率军队上,对政治过于缺乏敏感度,以至于一度错过良机。但若是从结果来看,皇甫嵩似乎又有极高的政治才能,因为无论是灵帝、董卓、王允还是李傕郭汜把持朝政,他都能够保全自身、左右逢源。也许对他个人来说自己的人生十分成功,既没有青史留名也没有遗臭万年,自己死后家人还被授予官职,比他那个一辈子为国收边的父亲成功多了。但在我们后人看来,一代名将的后半生竟与弄臣般泯然众人,实在是可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