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 不论你是自己做生意,还是给别人打工,我们都面临“买卖”的问题。
- 既然是买卖就有买卖对象:做生意卖出的是产品,而打工出卖的则是自己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职场更应是是商业的子系统。两者很多逻辑是相通的。
- 不论是产品,还是时间,我们都面临出卖方式的问题:批量出货还是单价更高。
- 在生意上,我们面临价格和数量的策略性选择;在打工方式上,我们面临升职加薪和职业方向选择。
- 生意上,我们根据企业资源现状确定产品的定倍率,制定品牌方针和销售策略;职场上,我们根据自身知识、技能和特质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场成长路径和个人价值变现方式。
- 这些选择和决定的背后,有一个通用的基本逻辑:价量之秤。
今天我们一起只从公司生意角度来掌握“价量之秤”这个重要的商业武器。
二、概念:价量之秤
一个公司的存在,是要盈利的。有了利润,公司才能存活下去,主要商品的毛利乘上销量大于公司经营成本,这个公司就是赚钱的。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1、尽量提高每件商品的毛利率;
2、扩大这个商品的销量。
通俗来说,就是卖得更贵,或者卖得更多。
你面前有个天枰,你是望卖得更贵的那边还是往卖得更多的方向加砝码呢?
案例
世上有这么一个行业,把所有的砝码,都加在了卖得更贵的那边——奢侈品行业。
曾经有一则消息称,北京新光天地某著名奢侈品专卖店遭遇失窃,其店长报警说,一个价值2万多的包被偷了,但是最后警方并没有刑事立案,因为那个包的进价也就几百快钱。
奢侈品就是在价量之秤中选择了尽量提高毛利这一边。
使用同样逻辑的还有钻石行业。曾经有一位消费者,拿着他花了10万块钱买的钻石到典当行去典当,结果典当行只给出了2万多的估价。
选择高单价而不是销量是钻石行业的基本逻辑。
三、运用:销量行业
把所有砝码都放在销量这一边的有哪些行业呢?——日用品行业。
-
应 用 场 景 1:好 市 多(Costco)
在美国,有一家非常大的连锁会员超市叫做好市多(Costco),商场挺大,但是里面的品类很少,每一个品类的商品都是他们老板亲自挑选,这就导致每一件商品的销量都巨大无比,所以能够跟厂家去拿更便宜的特价。它所有商品的加价率大概是6%或者7%,最高不超过14%。如果毛利率超过14%要董事会批准。好市多就是加在了价量之秤上的销量这一端。
-
应 用 场 景 2:小米充电宝
以好市多为榜样的公司有很多,其中包括小米。
一款很高品质的电芯,加上很好工艺的铝合金外壳的充电宝,零售价69快,相当于当时市场价格的1/3。把砝码加到了价量之秤的极端之后,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据说这款充电宝卖了将近5000万支。
-
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哲学”:以品质优良的商品,以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得提供给消费者。这就是“自来水哲学”。
四、总结:该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
三条建议: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824/9d72c7df249e20e6.png)
第一,要根据产品的性质来确定。比如,以情感为主,以不可替代的技术为主的产品,你可以考虑把手上这些有限的砝码,放在提高价格这一端。
第二,当你选择销量为商品模式的时候,你一定要确认,你所销售的产品所在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并且商品的消费频次是够足够高。也就是说,确认更低的价格,确实会带来更大的销量的提升。
第三,当你选择毛利为商品模式的时候,你一定要确认支撑这个价格的品牌溢价,是不是已经为消费者所接受。
五、思考:案例收集练习
- 1、买袜子:假如说你能用比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品质的袜子,你是打算把袜子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为什么?
1.1 我的思考:
先从商品特性出发思考。如果是大众通用性袜子,我会选择卖得更多,因为市场足够大,购买频次足够高。如果是圣诞礼物袜、生肖红袜子、足球等运动专用袜,我会看我的品牌溢价及品牌接受程度,确定一个相对高的合适价格。
1.2 网友1的思考(先调查,再确定策略,运营思路清晰,广告词很有亮点):
我是选择把袜子卖的更贵,定位中高端。
首先大概了解了一下袜子市场,在淘宝上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查了下袜子的销量和价格:①价格由高到低千元的袜子无人问津,②销量从高到底最好卖的是19.9元的,③人气从高到底是49.9元。所以,做以下策略:
1.定价:标准版89.9元、时尚版:99.9元,时尚版又分女式、运动、商务三款;高级版129元;
2.广告:女式版会有卡哇伊的图案,主打广告词是:你花了2个小时打扮,别被一双袜子毁了;运动版广告词:喜爱长跑的你,懂得保护自己的脚吗?离脚最近的是袜子,不是鞋;商务版你翘着二郎腿和客户谈生意时,自信不仅来源于高级皮鞋,也来源于鞋裤之间袜子的完美贴合;
3.线上线下运营:①线下原价,线上根据销售策略可以有折扣,满足平时想买但又觉得贵的客户;②微信公众号运营,内容营销;
4.社群: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社群,分享袜子背后的故事,改变了你人生哪些经历……
一切的营销活动都是围绕品牌定位进行的,战术是服务战略的,具体战术有很多,比如运动型袜子可以赞助马拉松、女式的可以让网红做广告、甚至也可以“订阅刘润5分钟商学院,送价值129元高级袜子,让你踏上成功之路”
1.3 网友2的思考(结合第一周消费心理学的内容,做了很好运用,值得学习;设置双方案,用高端和低端2个品牌销售,高端用感情和品牌塑造,低端用品质吸引流量。2者正好构成一个价格锚点,更能提升的品牌商品的销量。):
我会选择“两条腿”走路。
一是将一批袜子赋予“情感”价值,比如保护你的爱人、给爸妈送孝心等等,尝试打造定制品牌,提高定倍率,提高定价,满足特殊群体需求;
二是必竟袜子属于日常零售商品,面对的还是广大普通消费者,一些高端品牌袜由于价格高,经常会无人问津。所以,既然我有技术高效率生产品质高的袜子,那么,大部分袜子我还是会靠走低定价,让品质成为拓宽流量的渠道。
同时,价格高的袜子还可以充当价格低袜子的价格锚点~
1.4 网友3的思考(对纯净水行业的分析很到位。这个行业走的就是量,定倍率往往较低。市场容量300亿左右,现在市场的趋向也有所变化。整体分析很全面,应该是个快消行业的人的建议。):
恒大冰泉是价量之秤的典型案例。
最近恒大冰泉出售的事情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波澜。纯净水行业就是走的量,因此产品定倍率较低。恒大冰泉的失败不能不说有定价的原因。许家印是非常善于做市场营销的,加上恒大冰泉出身豪门,所以恒大冰泉的首次营销随着恒大的夺冠是很有冲击力。后来又找了成龙等巨星代言进行品牌塑造。而最终的结果是出售退出,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恒大冰泉最初的价格是4-4.5元,比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农夫山泉,娃哈哈和怡宝等都要贵。这些产品的价格在2元左右。这多出来的2元是品牌溢价吗?是否又被消费者所接受了?或者持续经营下去,恒大冰泉能给出答案,但是此次跨界却以3年4 0亿的结局收场。我觉得,这里面就有定价不合适的原因。矿泉水市场一年300多亿规模的市场,又有康师傅,农夫山泉等品牌长期存在。而高端行业有依云,昆仑山等品牌,市场规模才50亿。恒大的价位摆在中间,和一般的饮料价格类似。这种价格定位就比较尴尬,低端不买你,高端不认你。须知培养消费者的习惯实验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而在这个市场培育期,恒大的机会成本就很大,可能就会丧失了低价爆量的机会。
1.5 网友4的思考(提出了CK/STANCE等高端品牌的玩法,醒目设计、多变颜色,明星代言提高产品知名度,国际赛事合作提高曝光率,拜托传统产业竞争,走高毛利路线,成为NBA官方唯一合作伙伴等。):
“能用比较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高品质的袜子”这一大前提下,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把袜子卖的更贵。袜子因为属于轻工业产品,同时也是日常用品,它的技术含量普遍不高,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价格通常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波动。我想由于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袜子这一前提,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加产品的毛利率呢。这不免让我想到了stance这一品牌,我起初了解到这一品牌是通过NBA,由于其醒目、多变的色彩从而取代了某知名运动品牌,成为了NBA的唯一官方指定用袜(当然其成功也有其它的因素)。通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比如通过明星代言),曝光率(比如和一些国际赛事合作),从而摆脱传统产业的价格竞争,寻求高毛利率(要知道一双stance的袜子往往可以买一打普通的袜子)。但寻求高毛利率的同时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会存在仿制品,这就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拥有自身特色,确保在某一领域的主导地位
-
周黑鸭和绝味鸭脖的案例(很有趣的案例)
周黑鸭卖得贵,绝味卖得多。销量上,绝味是周黑鸭的2倍不止;可惜盈利周黑鸭是绝味的2倍还多。
-
CK的品牌溢价来自哪里?(名创优品主打日本设计。产品领先怎样做到?全方位的文化、认知、生活方式。——全世界追捧的认知和生活方式,从哪里来?)
今天的卖袜子的问题陷阱好深啊!我的理解是:所有人需要的东西都可以做成为高端品或奢侈品,袜子也可以。卖的贵的高端品或奢侈品,他们的本质是产品领先,怎么做到产品领先?他们到底是在买什么?卖的是全方位的文化、认知、生活方式的领先。(这篇文章忘记作者是谁了)比如CK内衣的高端化,他的本质是买欧美世界几百年来的成功,CK就可以代表内衣界世界水准和未来方向,要想在中国孕育出袜届CK,我们这两代人就别想了,原因你能想出一个全世界都认同和追捧的中国式认知和生活方式么?看看我们的电视剧都演些啥就知道了。生产工艺NB也只是产品领先的基础,离着真正的高端还很远吧。现实只给了一条路,做量低价。具体作方:1.贴近用户 2.全产业链运营(内功要好)。再说一点就是做质高价低的名创优品人家也是主打日本设计,这还是说中国没有世界级有影响的文化,别再说老祖宗给留那点家底,分分钟打脸,太丢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