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这款软件名叫犀牛故事,是一款与简书有些相似的写作阅读双平台的产品。软件2014年7月在iOS平台上线,主编张春是在知乎很有名的“擅长讲故事的人”。
说实话无论先接触到两者中的哪一款,作为国产软件中少有的成功的写作分享和阅读平台,我想人们都难免会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原因无他,两者真的太神似了。但这种相似又并非拙劣的模仿,只能说是从相近的出发点开辟出的两条不同道路罢了。
今天介绍犀牛故事时我会将它和简书放在一起讨论,以便更好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它们各自的产品精髓,也同时梳理一下我在使用简书时的一些感受。
1、平台
犀牛故事目前来看仍然是一款单纯的App产品,作为手机软件存在于iOS和Android平台上,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通过App完成,官网只提供软件下载链接。
而简书目前是一款以网页端搭载核心功能、手机App作为辅助的产品,官网本身也是产品的一部分。简书手机上的阅读功能很完善,而写作相关的功能只能在PC端实现。
2、内容定位
犀牛故事的内容定位细化地非常清晰明确——故事。它的口号就是“在故事里相遇”。社区将内容分为四个主题频道:真事、创作、游记、秘密,四个频道各自还有一些细分的标签。可以说犀牛就是一个讲故事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看别人的故事,也可以在这里讲故事给别人听。你可以将你的故事心事讲给别人,也可以只是单纯地在这里记录下你的故事给未来的你。
真事频道
简书最早的口号是“找回文字的力量”,现在好像变成了“交流故事,沟通想法”。个人感觉简书在内容定位这一块的思路并不十分明确;沟通想法是有的,但交流故事这块并不突出;基本上内容定位还是全凭用户发挥。简书的内容相对而言自由度高,覆盖面广;无论是故事,文学,随笔,还是评论、科普、杂谈,在这里都能找到,而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资料知识"类——什么科学上网的N种方法啦,思维导图的使用技巧整理,N个提高xx效率的工具……
从个人观点来谈,我认为简书上的杂谈评论类文章和各类“干货”可以称得上是主旋律,因而对很大一部分用户而言它可能更像是一个表达意见和知识交流的社区。简书对各类内容的包容性明显远大于犀牛,但相对而言,更“硬”的内容就意味着需要更严格的质量把关;因为知识不同于故事,故事没有客观的好坏,而知识的好坏却可以是全然客观的。尤其是在首页的文章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对整个社区的评价。
3、用户交流
犀牛的评论系统设置了120字的字数限制。可以感受到犀牛更想让人关注的是听故事和讲述的过程,而不是读完文章后的品头论足。人们可以专心讲自己的故事,而不必花太多精力在评论里和人争论。故事讲完就是结束。
相对而言简书的评论就有存在感得多。虽然提供了关闭评论的功能,但是功能实在太高冷恐怕短时间内敢用的人还是少数。而评论区也的确是简书的一道风景,有些文章评论的价值甚至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简书的互动也很好的体现出了意见交流的功能,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成长为一大亮点。
4、产品体验
犀牛在PC/网页端的空白的确是个遗憾,但是它的App功能却相当完善。除了简书用户们翘首以盼了好久的写作功能外,夜间模式、离线阅读,调节字体大小、举报功能;这些小功能有的并不是必不可少,但有了却的确让人用起来非常舒服。相比之下首页文章的封面对我而言就有些累赘,不仅耗费流量,而且很多封面与内容也没太大关联。此外受限于首页的呈现方式,用户翻阅大量文章还是有些困难的;不知道犀牛如何解决用户和内容增长后更多内容没有机会被看到的问题。
简书的网页端写作感受非常棒,个人感觉完爆印象笔记的网页版。尤其是夜间模式我简直爱得不行。但不知为何,App竟没有夜间模式,不可谓不遗憾。简书的内容推送更新很快且实用,能让用户总是能够看到最新推荐和热门的文章。但是专题方面由于开放了用户编辑,导致搜寻高质量的专题分类犹如大海捞针……如果能够将私人专辑和公共专辑分开(比如很多私人专辑其实就是个公开的个人收藏夹),也许能起到一定帮助。
5、一句话总结产品
犀牛是个小清新;简书是个技术宅。
6、我为什么选择犀牛/简书?
两款产品我都在用,可以说我觉得两者并没有太冲突的竞争关系。电脑上写作、阅读我必然会选择简书;而对我个人而言一天中不在电脑上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和锻炼基本就只剩睡前休息了。
关掉电脑后的休息时间我会选择让大脑放松一下,读一读别人的故事,回顾下自己的一天,而不是继续思考什么人生观价值观,时政评论和效率方法。这个时候我会转向犀牛。
犀牛上的故事都很简单,很多可能都是日常琐事,多愁善感的思绪,甚至自说自话的独白;但正因如此,反而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人想起,生活除了工作学习家国天下,还有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有时看看别人的生活,也会有更多收获。
今天的每日不知不觉写了好多字,最后还是必须澄清一下我真的不是来写软文的,@简书 不要查我水表>_<
也衷心希望简书能够越做越好,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用户,让平台的内容更加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