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9 “大学生”

作者: 一尘逐日 | 来源:发表于2021-04-20 18:43 被阅读0次

    虽然只是一名师范生,可在上学时,潜意识里还是常有一种天之骄子的感觉,因为自己所上的大学乃是国家教委直属的重点师大之一,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自己是位列重点线之上的。不过,最终懂得什么是大学生,却是在快毕业及毕业之后才明白的。

    我们这个专业,在毕业之前,有两次实习,一次是教育实习,一次是司法实习。

    在教育实习中,我的教学指导老师是某师院毕业的一位青年教师,他工作勤恳、业务能力强,很令我们这些实习生敬佩。

    有一晚,我们几个实习生私底下拜访了他简单的家,房内只有一张床、一个矮组合、一台彩电。当大山侃到深夜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不无感慨地突然说到:“做了几年的老师,心里却极不愿意似的,也曾想过干一番事业,但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便死了心,也许你们将来还会有所作为吧。”

    当时,我没把这位优秀青年教师的这番感慨记在心上,因为我们很快又开始了司法实习。

    在检察院司法实习的时候,我曾和指导老师一起出过一趟远差。路上,他带我去了省城他哥哥家(他哥哥住在他岳父家),吃饭时,老师一再地向主人介绍我是某某师大的大学生,桌上众人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仍然吃自己的饭。

    不知怎么的,老师热情的介绍,让我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因为他哥哥也是一所著名理工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目前在一家国营工厂搞设计;而这位老师自己,在之前的两天,我才知道,他是一所名牌大学经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上的大学远比我好得多,——要不是遇见他大学时的同学,我还一直以为他没文凭,因为我曾在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看见他报考法律专业自考的申请表,再加上,他总在人前人后拿我当一个大学生孩子看待。其实,他自己只比我高三个年级,他的那种沉稳、老于世故的态度,总让人觉得,他不曾是我辈中人,但在感觉自己的幼稚可笑之后,我还是去街上买了他一套茶具送给他做临别纪念。

    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了一所偏僻的初级中学任教,半年之后,带着自己的学生去春游,有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回到我的母校看看,走进曾经熟悉的校园,看到生龙活虎在球场上踢球的大学生们,看到背着书包上图书馆的大学生们,看到敲着饭碗上食堂的大学生们,慢慢地心底涌起一股异样的酸楚,数月以前,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曾如此生活;可是,毕业之后,当我再一次回到这里,感觉它真的已经不再属于我们这一茬,“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心中只有人去楼空的感觉,我只有匆匆地和孩子们一起逃离了这象牙之塔。

    在无人的夜晚,在深深的梦中,自己又忍不住不断翻出旧日的影子来咀嚼,才又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用学生证买半价火车票了,马上就像两位指导老师那样,紧紧地隐藏了自己,告诫自己,远离那不再属于自己的年轻角色:“大学生”。

    毕竟,心有不甘,不想就此作罢。为了让自己的心灵还年轻,为了永远能了解这骄傲的一群,就给自己订了份杂志:《中国大学生》。同事中,有没上过大学的老一辈,就用异样的目光接过去,翻了翻,然后,还给我,一言不发,走了。

    刹那间,惶恐地发现,这杂志仿佛是这新的中学校园中的围墙,阻隔了我与同事们亲近的距离,于是,只好放弃了这份杂志,却又忍不住从中选出一些文章来读给学生们听,盼望他们能早一日长大,进入我记忆中的那道旧围墙之内,从他们身上重温往昔的青春风采。

    从教不久,收到一封中学时期的挚友来信,他曾是一所重点大学社科系的毕业生,目前在一所医学院任教,信中,他把这个时代称为一切都要用金钱来证明的时代,说他已经做过多次挣钱的尝试,劝我也要不断探索。

    很快,寒假到了,我们又在老家聚会,一帮中学时代的同学,其中不乏商海中的弄潮儿,兴致极高时,我这位挚友同对方开起了玩笑,别得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对方抬出了挣钱多的法宝,而我这位挚友却毫不犹豫地答到,“我总比你多读几年书。”看来,在他定义为用金钱来证明一切的“这个时代”面前,他唯一能够引以为骄傲的,就只有这四年的校园生活了,这一下,身处一旁的我也只有默然不语了。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每每在工作之后的疲惫里,想起司法实习时,那位指导老师的话:出了社会,就跟学生不一样了,得靠为社会做贡献来养活自己。在艰辛的生活里,我才体会到,老师这一句话中的真谛:大学生,不过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梦,梦醒时分,就会发现,自己不过是这社会中最平凡的一名劳动者,如想得到个人的幸福,就得在梦开始的地方,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好自己的路。

    1995年5月6日

    反思:

    经历了许多生活的磋磨之后,我仍然喜欢大学的生活;倘若不是自己年少轻狂,可能自己也还在某所二流大学中生活,只不过,身份可能是一位大学老师。

    从校园到校园,我生活了半辈子,可我依然迷恋校园生活的美,并不嫌弃校园的封闭和单调。倘若可以,我还是情愿这样在校园中生活一辈子,即使不是大学校园。

    近几日,读北大教授朱青生的《十九札》,更是产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上大学对我们个人来说,到底有何价值和意义呢?或者,说白点,上大学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所有曾经上过大学或正在上大学的人都会对此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对那些从未进入大学校园生活的人来说,也有不同的解读。

    到了今天,特别是扩招之后的大学生来说,大学可能更多一些职业生产的意义;而对我们这些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更多一些启蒙、理想和浪漫的意义。

    不管怎样,不管哪个时代,大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多读了几年书,而在于多了一种别致的青春体验,在进入残酷现实面前,多一点点单纯的体验,尽管这样的体验在如今的校园中也越来越稀薄。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经验教育,更是一种体验教育。大学教育更是如此,也许经历了几年的大学生活,你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但可能就在这一无所获的感觉过程中,你已经在自己的体验中获得了什么,成为了一个有某种文化素养和气质的知识人或文化人。

    这一点点的收获,就会让你与从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并因之而让你的未来完全不同于你过去的经历。

    ——这或许就是大学生身份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价值:成为不同于没进大学的自己,不是因为挣钱这件事而不同,因为即使不进大学,我们一样可以用社会的方法去挣钱,去谋生,去成为社会的人。

    然而,成为大学生这件事,让谋生这回事,乃至生活这件事,完全不同,从而彻底改变了我们个人乃至我们的下一代的人生。

    你怎么看呢,大学生?

    2013/11/8上午反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4-19 “大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cw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