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之维摩诘经

作者: 坐怀不乱_d4bd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22:29 被阅读0次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王维,盛唐诗人,其实这哥们名字本来不叫王维,因痴迷《维摩诘经》,改名王维,字摩诘,连起来读就是王维摩诘,有点夏洛特烦恼的意思。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佛经中少有的非佛陀本人主讲,因此常有南传佛教争议该经的真伪,本经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是毘舍离城中的一名长者,财务自由,奴婢成群,妻子貌美,名叫无垢,还有一双儿女,享尽人间富贵,又精通佛理,据传是古佛转世,到婆娑世界来渡众生,以世间为出世间。维摩诘的生活 方式很受那些既不愿放弃世俗的欲乐享受而又渴望体味出世间的快乐幸福的文人们所欢迎。王安石对此经最为喜爱,曾作过一首《读〈维摩经〉有感》的诗:“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近代胡适评论说,《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是半小说,半戏剧,大乘经典当中最有文学趣味的一部。

    《维摩诘经》最通行版本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共三卷、十四品。

    开卷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大家都要去拜访释迦牟尼佛,请供养、宝盖种种来供养佛,唯有维摩诘居士称病没去,佛陀就打算派弟子去慰问他,向他请安。但十大弟子及数位菩萨却自觉对佛法体证不够,无一人敢去,因为维摩居士境界太高,辩才又好,在日常的修行和传教中,都被维摩诘居士辩驳过,辩论的主题,包括:参禅、说法、托钵、幻化之相、出家、病症、道场,以及法施等种种课题。神通无限的罗汉菩萨也有这么人性畏难的一面,读起来趣味盎然。

    到了中段,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去代表佛陀看望维摩诘。维摩诘曾就“不可思议解脱”的法义相与论叙。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正在丝丝入扣的节骨眼上,忽然之间天女出现了(天女散花的典故出自于此),开始与舍利弗作问答的谈话,并在对话过程中将舍利弗变成天女,自己变成舍利弗。证明众生如幻,男女实无定相,破除对“法我”的执着。

    最后是强调“不二法门”。维摩诘设问:菩萨怎样才能进入不二法门呢?几十位菩萨应对于此,各人都发挥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文殊菩萨作了答覆,“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眼看着就轮到维摩诘发表意见时,一向竭尽其饶舌之能的维摩,却突然地沉默了起来,以无言来作答覆,但他的这项答覆,却是全心全意地所作的回应,《维摩诘经》的份量,就是由这般的沉默所突显出来。文殊赞叹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往来于各阶层,经商讲信用,甚至出入各种声色场所,随缘度众,其实都是为了要宣扬扬大乘佛教的教义。他教导娑婆众生,当下照见心灵净土,创造美好世界,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在家居士奉为圭臬的修行榜样。

    “不二法门“是《维摩诘经》的主线,“不二即不异”,主张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盘、有相与无相、有知与无知等一切分别平等不二,由此不二法门,可得无生法忍,远离一切烦恼妄想,进入涅槃境界。同时,强调 “烦恼即菩提,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人间烦恼正是得悟的良机,更应以不二法门,正常对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佛笔记之维摩诘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fl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