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为政》学问是拿来用的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1-11-06 15:45 被阅读0次

    学而篇是讲的个人学问和修养,为政篇讲的是学问的外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学而篇提出做人的根本是孝,为政篇提出为政的根本是德。德不配位,难以服众,德高望重,就如众星拱卫居其所。

    “为政以德”,内心有道,表现在外的行为就无懈可击。譬如北辰,有中心的思想,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里不要动,只要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满天无数的星座,都会跟着你的方向动。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篇为什么提到了《诗经》,诗三百篇是孔子编缉删选出来的诗歌,包括风、雅、颂三类,反映了周朝几百年间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制度和思想。比如第一篇《关雎》讲的是男女之爱,在孔子的思想中,正规的男女之爱,并不妨害风化,这也叫“为政”。“思无邪”就是没有不良的思想。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思想问题。只要使得思想纯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那么一切行动都会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如果把读书的目的为了当官发财,那么他就会滑入以权谋私的邪道。所以孔子删缉诗的目的就是教化人们,纯洁思想,为政做到风正气清。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领导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以政治体制为领导,再用法制来管理,“齐之以刑”,使大家不犯法,犯法就罚他。但是用法制来管理人民,这样一来“民免”,一般人会逃避,钻法律的漏洞,而且他逃避了责任、法律及处罚,他还会自鸣得意,认为你奈何他不了,毫无羞耻心。假如以道德来领导,每个人都有道德的涵养,“齐之以礼”,以礼教化。如果做错了,有惭愧的心情,这样做到人人有耻,不敢做不道德的事,做人做事不出格。

    这就是以德治国,通过教化来纯正社会风气。也就是现在说的既要以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这几句话相当于自传,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传道解惑推行王道德治,四十岁时不再怀疑自己从事的事业,坚定不移走下去。五十岁时觉得顺应天命,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上天给他的使命。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七十岁从心所欲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言行都会符合德的范畴而不会越界。

    为政篇里为什么会把孔子的人生经历写进去呢?因为为政就必须有人生经验。从上面几段文字,从《诗经》,到《礼》,到他个人的经历,围绕的是一个主题,“德”,不管是为政或做事,要懂得人情世故,要有人生积累,要靠德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 为政》学问是拿来用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nr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