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中国式酒局文化是糟粕文化,其实也是有偏颇的。
“存在即合理”,这种通过“食(吃)”来连接人与人感情的方式,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国人的深层文化结构里了。
中国的人与人之间,习惯讲“心”。对自己“有心”的人,就是“自己人”;对自己“不上心”/“没有心”的人,就是外人。“有心”就是有“仁义”,您看,这个“仁”,就是两个人的意思。
我们是如何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心”关照对方的“身”:中国人讲“食色性也”,“食”字当头,关乎生存。我们让对方吃好、喝好,对方自然就满足而开心,你的“心”就能“给到”对方身上。
所以很多时候,您会看到:亲戚之间联络感情,要聚餐;朋友之间联络感情,要聚餐;谈事情谈合作前,先吃顿饭;几十年同学未见面,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个地方好好吃一顿;大年三十除夕夜,一家人团团圆圆,要吃一顿最丰盛的年夜饭,以犒劳过去一年的自己。
广东人最爱把出去工作赚钱,叫“揾食”、“揾两餐”,也是把“食”放在首要位置。
当然,光是吃,不够啊。自从人类发明了酒这个东西,它就以助燃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出现在咱们国人的餐桌上。人和人一起吃饭,喝上几杯,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人与人之间约饭局,基于多种多样的动机:单纯为了巩固和加深情义,或者互有所托…
话不宜说的太直白,总不能一见面就跟人说,“兄弟我太想你了”(肉麻)、“大哥,帮我做件事(太直接)”,得借点酒精的作用催化、柔和一下啊。
所以,饭局有时也会变成“酒局”。酒局上你来我往,你我相敬,觥筹交错间,信息在快速互相交换。做东的一方,努力让另一方感到“有心”;另一方又努力地不失礼于做东方。
其实说了一大段,就是从国人深层文化结构里稍作解释,酒局并非不合理的存在。这也是受《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所启发的。
但是,笔者很反对烂喝酒、乱劝酒的酒桌文化。“若要感情深,就要一口闷”这种粗鲁的劝酒文化就真是糟粕了。
就说到这儿,祝大家能在酒桌上自然放松。莫贪杯,莫酒后驾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