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系的空间
关系的空间,是指在亲密关系中,双方感觉到的自由度和束缚感,你所感受到的自由度越大,关系的空间就越大。关系里的空间的自由度,不只是一个人的自主性,也与两个人的配合有关。如果你觉得对方的言行举止都在支持你,符合你的心意,他就不会构成对空间的限制,反而会变成你的延伸,反之,如果他的想法处处不如你意,而你们又不知道如何处理,他的存在就会变成你的顾忌,两个人的空间因此变小。
关系的空间也并非越大越好,太大就会缺少情感的联结,没有动力去面对和解决亲密关系中的矛盾,而如果空间太小,就会感觉到不自由,产行束缚感,彼此掣肘。
关系的空间过小对亲密关系的限制
无法平衡“我们”的需要和“我”的需要。现实的决策难题,钱谁来管?家各谁来做?家里的大额消费谁做主?。。。。这些具体的问题都在考验着作为夫妻的“我们”的需要和作为个人的“我”的需要之间的平衡。如果夫妻没有掌握这种平衡和协调的技巧,如果“我”的需要一直没有被照顾到,那亲密关系就会变成一种束缚,关系的空间也就无从谈起。
为究竟谁做主而争吵
所谓关系的空间,就是我能做主的空间。一旦关系双方的意见相左又无法达成一致,就会出现空间的争夺。
空间是一个特别的隐喻,关系的空间和房间这样现实的空间类似,意味着你有多大的自由可以自己做主。
一个人的时候,谁做主不是问题,也不存在争论的问题。介理两个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横在夫妻之间的问题。当你强调“我”时,另一方就会变成关系空间里的障碍物,夫妻就会形成相互掣肘的关系。
无法自由表达的情绪
不能自由表达的情感也会变成一种束缚,这种束缚更多地出现在那些回避矛盾的夫妻中间,他们知道表达情感后可能会引发冲突,又害怕这种冲突。这些情感没有去处,只能被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关系的问题。
一个人心里有很多委屈。愤怒、怨恨、又怕表达出来让对方受伤害,自己也会承受冲突的张力,只好去“我的错”。可是无法表达的委屈不会自动消失,反而真实地限制着两个人,关系的空间变的越来越小。
二 处理差异接受“你跟我想的不一样
身处亲密关系中的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我们”的关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彼此的思想和情绪能够被完全接纳,就算有差异,两个人也能很快达成一致。
打造关系的空间从三个方面入手-----处理差异、接纳彼此、尊重边界。
正确认识差异
打造“我们”的空间,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两个“我”之间的差异。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差异。
差异并不是伴侣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时候,差异恰恰是伴侣在一起的理由。
有些人渴望通过亲密关系,把伴侣有而我没有的部分,吸收扩展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时,我们是带着理想化来看待这些差异的,这些差异寄托了我们克服缺陷,超越自我的希望。
可是慢慢地,随着摩擦的增多,这些曾经吸引人的优点,却变成了让我讨厌的缺点,自信变成虚荣,外向变成鲁莽,谨慎会变成胆小,冷静会变成冷漠和不解风情,我们哀吧自己看错了人。
对差异的排斥背后,是人不愿意改变的固执已见。
差异是互补的结果
亲密关系要运转,就需要关系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相处时间越久,这种互补的特征就会越明显。所以,伴侣之间的差异,不仅不是问题,有时反而是双方想到配合的结果。
夫妻埋怨对方为什么与自己不同,就像公司里市场部的员工埋怨风险控制部门的员工为什么跟自己不一样。
是差异还是不支持
引起差异吵得不开开交的夫妻,不肯妥协的原因有二:
第一:亲密关系双方把差异看作对自我的威胁。
第二:亲密关系双方把差异视为不支持。
更好地处理差异,需要我们把“有差异”和“是否支持”分开,学会欣赏那些虽然 跟我们想法不同,但仍然行支持我们的伴侣,并把这种支持视为一种弥足珍贵的关系。
如何处理差异
处理差异有两个原则: 理解和接受差异,并寻找差异背后的一致性。
举例:南北差异的两个人,因饮食习惯问题产生差异。两个人如果需要协调,有三种可能:
1 一方造就另一方,就样就口味统一,但是这种协调是通过一方的改变达成,如果是变成夫妻之间的抱怨和矛盾。
2 谁也不造就谁,各吃各。这样两个人之间的差异就会慢慢疏远。
3 两个人发展出一种创造性的协调方式,既保持自己的需要,又满足对方的需要。
几呼所有恩爱的夫妻,都有办法发展出这种创造性的协调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差异。
既不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也不会固执地坚持,而是找出一个两人都能接受的办法来推进事件。
用商量的方式对话
对自己观点的坚持背后,常常有被对方改变的恐惧。所以人们会像坚守阵地一般坚持自己的立场,生怕有一点妥协就会失去自我,而善于处理差异的夫妻没有这种包袱,他们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也愿意接受对方的影响,他们的对话方式不是辩论耑是商量。
把辩论变成商量,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做法---在每句话后面加个点缀“好不好”。
会商量的夫妻才能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办法,而不是把差异变成彼此矛盾的根源。它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理念,分歧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就像夫妻性别不同,头发长短不同一样,只是一种不同而已,它不是冒犯,不是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更不是谁要消灭谁的证据。
辩论就像战斗,怎么说都是“重”的,解决分歧则是要“轻”。“好不好”的询问,就是一种轻轻的商量,正因为如此,同意谁的意见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