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能力,叫做“再构造事物的能力”,在这个表达跑的比行动快的世界里,极为重要。
觥筹交错的宴席里,你一人独自倚靠窗边,望着窗外,别人会认为你是——傻子;
若是你叼着香烟,独自默默望向窗外,透过一缕缕青烟弥漫,别人猜测你是——哲学家;
很可笑是不是,同样两袖清风非凡脱俗的你,在别人眼中,差别竟只在于——那根廉价的香烟。
在英国,有两种人,都是有时间没闲钱的人——退休的人和失业的人。前者选择了现状,而后者是被现状选择。
而如何看待没有工作这件事,机智的政客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年休”。
同样一件事,差别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你看待他们的方式。
生活的很多迷茫和焦虑,都是缺乏了对环境握有控制能力的安全感——演讲中那个狗的实验,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相同的痛感,只因我们认为自己有了选择权,心理上便减轻了焦虑感——假象上的心理缓释。
相比于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我们所处的境遇对我们快乐的影响,要小的多的多。这就是多数人的生存现状,也是不幸福的根源。
“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的相当快乐”。
这是前几天看到的一句很漂亮的话。
基于此,Rory提出,很多事情我们可以更多运用心理学上的解决方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工程式上的理性解决方案。
现存的知识体系框架告诉我们,逻辑是最好的答案。但很多时候,用心理学的角度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答案。
例如伦敦地铁的例子。官方并没有通过提速或是增加班次来提降低乘客等待的心理成本,而只是安置了在站台上的矩阵显示板。
因为等待的质量不光在于时间长短,还在于等待期间对无法把握的时间的焦虑。写着倒数7分钟的等待,显然比茫然等待4分钟愉悦许多。
这一简单的行为心理学道理,很多技术党想不到,因为他们站错了角度。
因此说,在做决策时,技术攻关、经济效益和心理行为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经济上的成本收益原则并不一定是最节省的,比如伦敦地铁的例子里,最节省的办法是考虑到人们心理预期的现实落地。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一句暖心的“你吃饭了么”,远比送上一顿丰盛的大餐要赚足更多的人情。
伴侣与朋友之间也是,情感慰藉远比物质援助更迫切。
Google等非常成功的企业,都基于一个很好的心理想法:
大家都相信,当一个人专注的做一件事时,他会在这一件事上,比其他做此事的人及做其他事情上要更好。
人们喜欢专一、专注的事情。选择产品也是。与其费心打造一台集DVD、体感运动以及远程操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小盒子,不如专心做好一个体感X-BOX,你的用心与专注,消费者感知得到。
经济学家在关于失业退休代价等经济变量上,存在很多误解。大家都关注失业率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而忽视了失业本身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个不光关乎“量”,更关乎“意义”的函数关系。
我们纳税人不在乎多付五美镑的“数量”,而是它的“去处”。到底是进了政府腰包,还是慈善家的晚宴,虽然背后的区别可能谁也说不清,但在大家心理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很多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可查理芒格就说过,“如果经济学不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我不知道它研究的是什么。”
你的服务已经做到了98%,而你想要追求99%的完美。为了追求那1%的极致,你耗费了80%的人力物力,但在公众心里,你的服务标准也就达到了50%。
如果公众看法与实际差太多,那去改变实际有什么意义?
这如同在充斥着下水道味道的米其林餐厅里,你却一味试图要追求食物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样,没有意义。
选择对的思想框架和感知价值,实际价值便会完全被改变。
生活中许多感知和思维上的偏差令我们懂得,我们的知觉是有缝隙的。
名牌的止痛剂会更有效,并不是实际的病痛得到了缓解,而是因为品牌效应使得我们心理上的疼痛阈值提高了。
行动在开小差,思想却在过山车,谁能说哪个不对呢?
既然你都明白了这些,为啥还要那么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
这完全不是你可以左右的,Darling~
2015.9.20
TED一起看世界~~~欢迎你的加入❤~~~@幸福进化俱乐部
本期视频地址:思考角度决定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