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的禁鞭,效果特别的好,从年三十伊始,时至元宵节的来临,没有听到过“啪”的一声响,好些人都觉得没有鞭炮声没有过年的气氛,那样的声音能渲染到内心的欢喜。
静音中的新年真是冷清,街面上三三两两的人走动,马路上的车少有来往,过年不再是热闹的代名词。
这样的新年更不要期待元宵佳节的烟花了,还有传统民俗活动,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要花轿等等。
孩子小学课本里有老舍的一篇《北京的春节》,讲到元宵节的部分,里面也有我们幼时的影子。
02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里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了。
老北京的元宵节到处张灯结彩,我所居住的地方也有灯,都是大红灯笼,每一家商铺,居民楼中的住户,都会在这一天挂上,象征红红火火。
文中还有一段说孩子的,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的确是一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吃元宵的习俗一直都有,每年元宵节的早上,家里都会煮上一碗米酒汤圆当做早餐,团团圆圆在十五。
现今的年代,孩子们买的灯更漂亮了,纸质的灯早已消失不见,做出各种样子的声控灯,形状美观,喜乐的音乐声反反复复唱着。
这一天人们都从家里出来了,会有灯会,烟火,也有各种表演,把春节推到一个高潮。
03
70、80年代出生的人都会有这样一幅景象,每年的元宵节,各地方都会安排舞龙舞狮表演,人们赶着趟出门,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神情,小孩子的各式烟花,和大人一起,边走边玩着,不时脚边出现叮咚一声,那是雷王炸开,带来一声尖叫。
一般表演会安排在小广场,家里早早地做了晚饭,吃过后邀约上小伙伴到小广场占一个小利地势。
去得晚了,个头小啥也看不着,早些来站在最前面,夜幕慢慢来临,人流量渐渐增多,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平时,哪里能想到,这一条街道会居住这么多的人,人挤人,人挨人,接踵摩肩,熙熙攘攘。
很快,人群开始往广场上拥挤,小小的个头所占的位置很容易被人挡住,一般广场上有围栏,斜站在只有半个脚面的台子上,两手紧抓住栏杆,这样能足足抓二三个小时,当时确也不觉累。
04
一般晚上7点半开始活动,锣鼓喧天,表演者穿着演出服装开始了群龙开场会。里面穿插各式颜色龙七条之多,最前面的举龙珠之人很重要,他的龙珠劲足,后面的龙头及摆尾速度快,每一条龙代表一个团队,使足力气狂欢,舞龙会成了斗龙会,把观众的热情燃爆。
一般表演完毕,就开始看烟火,父母所属单位每年会购进大量烟火,足足不间断燃放一个小时,黑魆魆的天空被烟火点亮,一瞬间,五彩缤纷的炸开,引来一阵欢呼。
“太美了!”“太漂亮了!”声声赞叹不绝于耳,最爱的是烟火中的降落伞,从星星火花中一点点飘落,孩子们太喜欢,争先恐后去捡回,带着满足的神情。有些落下会挂在树枝上,大人在小孩子们的央求下,不得不找出办法从树上取下,也难为了父母们。
还记得甘蔗吗?甘蔗与春节匹配度很高,这种水果一般我就是在春节才会吃,尤其是元宵节这天,看着表演,买上一截削皮甘蔗,边走边啃,甜甜蜜蜜的水分里伴有喜悦的成份,还有幸福的味道。
烟火结束,元宵节的高潮渐渐隐退,人们络绎不绝地回到家里,带着希望与喜悦,安然地进入梦香,到此,元宵节结束,年也真正地完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