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每天写1000字新年
故乡年俗丨过“小年”

故乡年俗丨过“小年”

作者: 老男人树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1-19 00:32 被阅读102次

从今天开始,准备写一个系列的散文《故乡年俗》。今年过节回不了家,仅以此系列献给我的故乡,山东省潍坊市以南20公里的一个小县城。

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

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俗称“小年”。

腊月二十三这天,故乡的家家户户,都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辞灶”。

小时候,根本不明白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辞灶”意味着会有各种各样的糖果、水果可以吃,单等爸爸完成了一整套的“辞灶”程序,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端起灶王爷跟前的碟碟碗碗,大快朵颐。

辞灶的程序是这样的:恭恭敬敬的把从集市上“请”来的灶王爷(其实是一张几毛钱的灶王爷画像而已)贴到厨房里的灶台前,在灶王爷面前摆上六个盘子,盘子里摆好提前采购好的“贡品”供灶王爷享用。然后再点上香,烧点纸钱。烧纸钱的时候,还要小声的嘱咐灶王爷,俺们家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上天见到老天爷一定要帮我们说点儿好话啊,保佑我们家来年顺风顺水啊。这就是所谓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的由来吧。

关于给灶王爷的贡品,也是有讲究的,除了水果、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常见贡品,还有两种,只有在“辞灶”的时候才能见到,平时吃的机会很少,那就是“糖瓜”和“柿饼”。

糖瓜

糖瓜其实是一种麦芽糖,由于粘性大,被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老百姓们用做对付灶王爷的秘密武器——粘住灶王爷的嘴巴,以免他上了天说坏话。所以很多地方也有“二十三、糖瓜粘”的俗话。

柿饼,是用柿子经过晾晒做成的。老人们总讲,挂满了“霜”的柿饼才好吃。我去网上查了一下,柿饼上的霜其实是柿饼在晾晒过程中析出的糖分,也叫“糖霜”。糖霜是白色的,浅浅是一层,柿饼的红色果肉从白色里面透出来,真是好看又好吃。

柿饼

我离家上大学那些年,小年似乎是我过年回家的最后期限。能如期买到火车票,赶上回家辞灶,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这个年已经是很完整了。后来工作了,要回家也只能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才能到家。往往一到家,父母就拿出专门给我留的辞灶的糖糖果果,算是对我没能在家参加“辞灶”的补偿。

对于灶王爷的尊重和礼遇,其实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农耕社会“以食为天”的状况。虽然现在吃饱已经不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首要问题,但思维惯性和民俗惯性还是让人们对灶王爷依依不舍、不忍弹劾。

也许过多少年之后,人们应该把“手机神”作为过小年的辞别对象。到时候就不叫“辞灶”把,改为“辞手机“。希望”手机神“能”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以前的时候,我们外事不决问爸爸、内事不决问妈妈。而现在,外事不决当然要问谷歌,内事不决当然要问度娘。一部手机,什么都可以搞定,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

所以以后二十三还是”辞手机“吧,不麻烦灶王爷老人家了。”辞“了手机,好好在年节的时间,过一段没有手机的生活,陪陪父母,陪陪孩子,不是更好?

小年一过,真正的“年”,就要来了。

相关文章

  • 故乡年俗丨过“小年”

    从今天开始,准备写一个系列的散文《故乡年俗》。今年过节回不了家,仅以此系列献给我的故乡,山东省潍坊市以南20公里的...

  • 小年民俗

    小年俗称辞灶,谢灶。送灶神上天,上天汇报。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 南方小年!——人吃年糕...

  • 大冬

    北饺南汤圆 小年俗祭祖 天垂追思泪 谁忆张仲景

  • 二十三 糖瓜粘

    过小年啦!先祝简书里的朋友们小年快乐! 年俗民谣里有“二十三,糖瓜粘”。在北方,小年是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记得小时...

  • 故乡的年俗(四)

    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只要是成年人,基本上都是人手一部手机了。 ...

  • 故乡的年俗(三)

    贴好春联过大年 春联,又名“楹联”。但在我们老家都说“对联”或“对子”。 相传在公元96...

  • 故乡的年俗(一)

    我的故乡四川蓬安不仅是个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它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早在公元507年,梁武帝为了纪念...

  • 故乡的年俗(二)

    祭祖 在我们老家,过年之前,家家户户在备年货时,另外还要买一捆火纸放在家里备用...

  • 故乡年俗(篇三)

    大年初一 睡了一觉就过了一年,被别人家的鞭炮声给叫醒。可是我这一天都不用早起,因为我是女的,只有爸爸和弟弟两人才早...

  • 故乡小年

    在北方,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这一天拉开了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序幕,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 我的故乡豫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年俗丨过“小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ed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