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三大方向:知识、人格、亲情的排序是怎样的呢?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一棵大树,那么亲情就是树根,人格是树干,知识是树叶。只有树根稳固,才能长大高大,枝繁叶茂,所以亲情发展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例子:
孩子上兴趣班时吃饭被家长催促,导致孩子放弃吃饭
思考:
这个兴趣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利还是弊?
家长选择兴趣班的目的是知识的方向,然而却影响了亲情的发展,孩子在这种亲情基础上对兴趣班不会产生喜爱,其结果对于孩子也不会很好
结论:
在遇到问题时家长最优先考虑的是这件事对亲情发展的影响,有利还是有弊?
延伸:
面对孩子成绩下降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报辅导班 VS 分析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
二、孩子成长相关的12个子领域
亲情发展:夫妻关系、家庭模式、生命铁三角
人格成长:自信心、性格、情绪平衡
知识增长:心理基础、生理基础、动力基础
自我成长:心理年龄、幸福能力、身心平衡
生命是一艘轮船,自信心就是轮船的发动机
三、能力与自信的关系
没能力一定不自信,有能力不一定有自信,不自信不一定没能力,自信不一定有能力
能力和自信之间需要的是正向的积极的反馈机制
家长要给到孩子正向反馈需要看清孩子的真实水平,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孩子尤其是小孩子对自己都缺乏准确 的认知,家长的判断会植入孩子 的潜意识之中,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反馈机制的运转模式:
step1:信息输入,感知信息
接纳,肯定——正向情绪
生气、挑剔、不满意——负向情绪
step2:解读情绪
正向——爱我,我值得被爱
负向——不爱我,不喜欢我,我不值得
step3:形成自我观念
正向——我能行,我可以做到,我还可以再努力一点,我做错了也没关系
负向——我不行,我做不好,我做错了怎么办
step4:行为输出
正向——尝试,探索
负向——退缩,犹豫,止步不前
孩子从3岁开始对家长的情绪进行解读,解读 的结果会植入孩子的潜意识之中,所以老话会说“三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
思考:如何打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恶性循环?
关键是家长的感觉,审视自己的言行给到自己的感觉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如果自己感受到的是负向感觉,就不要给孩子,没有反馈都要强过负向的错误的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