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漫咖啡去坐坐,每桌必谈的一个话题是我们的这个戏请了范冰冰老师来演,票房起步是五个亿,如果顺利,能破十亿。也不想想,范冰冰老师最近这么忙,哪有时间演戏。在漫咖啡,谈的项目没有低于五个亿的。五个亿以下的都在上岛咖啡谈。在漫咖啡,大家喜欢谈的另外一个流行话题就是上市。基本每桌都有一个即将上市或正在谋划上市或至少愿景是上市的人。此人一般仪表不凡,穿得像推销员,口里能喷出各种数据,不管你提到谁,都是他的朋友。这种人我给他也起个外号,叫“朋友圈”。他跟谁其实都是“点赞之交”,但在他嘴里都是生死之交或知心爱人。
有一天,我一个搞影视的朋友兴高采烈地打电话跟我说,有一位英雄人物去世了,这个人物非常低调,很适合你来写。如果你愿意写,我愿意付你订金。既然有订金,我觉得还是要接触一下。我大概看了一下这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我说,大哥,我不写。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我写作有四个原则,一,不熟悉的我不写。我不熟悉这位英雄人物的生活。他说你可以体验生活嘛,我说这位英雄人物的生活环境太残酷,我现在的体力体验不了。二,不相信的我不写。这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太完美了,我不相信。他说你可以给他加个缺点嘛,我说他的家属未必同意啊。三,不深情的我不写。我对这样完美的人物没有深情。我的这位朋友问我什么叫深情,我说曹雪芹对他笔下的清朝儿女充满深情。四,不揭示真相的我不写。在这位英雄人物身上,我看不到人生的真相。他说你可以加个真相嘛,我说这样的话,广电总局又未必同意。我的这位朋友说,你太事儿了!看来你写不了电影,算了,我给你找电视剧写吧。
有一天,他又兴高采烈地给我打电话,说方金,我找着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符合你的四项基本写作原则。原来他从晚报上看到一个新闻,五个子女争一套房子。他说,一,这是你熟悉的生活。难道你不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吗?我说还真是。我决不愿意生活在人民群众心间。二,这是你相信的。你相不相信它都已经发生了。你如果不相信,我把你领到他们家。我赶紧说我信,不用现场办公了。三,不深情的你不写。曹雪芹对清朝儿女一片深情,难道你对我们共和国儿女没有一片深情吗?我看他有点急了,我说深情我还是有的,我虽然不是一个多情的人,但我也绝不是个无情的人。四,不揭示真相的你不写。这个故事赤裸裸地揭示了人生的真相、社会的真相。怎么样,符合你的四项基本原则吧?
我说符合。但是大哥,上次我忘了告诉您,我还有第五项原则——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我不写。大家要知道,作品有三类,一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目前的影视剧基本都做不到。还有一类作品源于生活等于生活。现在的部分影视剧能做到。还有一类就是源于生活低于生活。以于正老师的作品和抗战雷剧神剧作品为代表。当时我的这位朋友非常崩溃,他说你说话能不大喘气吗?能一次性说完吗?我说大哥,我这次说完了,我没有第六条原则了。
影视业的资本真正热闹起来,还是最近几年。这个现象是好是坏,还需要长远考量,但短期来看,这些热钱、傻钱还没有真正帮助到影视业,并且催生了一批泡沫作品,也烧坏了很多编剧、导演、制片人的脑子。
资本将剧本创作分成两截,一是先找百度贴吧吧主,或者是网络作家,写出一个创意,然后再找职业编剧和导演发展成剧本,这么做的结果是谁都没有版权,只有资本有。接下来的时代是版权经济。谁掌握版权,谁拥有未来。资本通过炒作大IP概念,不但矮化了创作者,也绑架了渠道和平台,现在他们甚至导致了中国影视美学的倒退。粗制滥造,大干快上,故事虚假,内容苍白,中国影视一片虚假繁荣,富有得只剩下钱了。
现在的局面比较凶险,资本控制了上游,也控制了中下游。从创作,到渠道,到播出平台,已经全面沦陷了。这拨要命不要钱的资本,是想从头到脚改变游戏规则。资本把自己搞成了文艺法西斯。除了大IP花,其他花都不许开,不让开。
一家收破烂的叫互联网,戴着大数据的套袖,手里永远捏着一个破IP,现在不捏个破IP都不敢拍戏了,一拍怕被板砖拍死。另外那家搞屠宰的暴发户叫资本。两家也结成了亲家,全称叫互联网资本。一个提供平台,一个提供屠刀,将好作品屠杀得干干净净。
我国影视界的两大无耻谎言。一是不缺钱。二是缺好剧本。一,关于不缺钱。影视界从总量来说,还真是不缺钱了。很多傻钱聪明钱都跑到影视这边来了,形势大好,一片虚假繁荣了。二,关于缺好剧本。这句话影视界也倒真不提了。他们找到了一个新概念,叫大IP,取代了剧本这件事儿。
电影本来分两种,好电影和坏电影。好坏我们都能接受。但中国还有一种,就是假电影。它也是用电拍的,也有影儿,但从头发梢儿到脚趾甲盖儿都是假的。假电影你看海报和预告片就能看出来,一闻就是地沟油味道,有的还加了猛料一滴香。牛奶里掺三聚氰胺的被判了死刑,影视里掺三聚氰胺的都在走红地毯,开多少亿票房庆功会。
这是产业最好的时候,却变成了行业最差的时候。很多电视台非IP不买,很多影视公司非IP不做,抄袭横行,天雷滚滚。开水浇灌,竹子开花。目前影视界这些钱不是源头的活水,而是滚烫的开水。浇灌出的花是竹子花。要知道,竹子开花以后就要死了。现在我们的故事行业,遍地开满竹子花。
现在,前三集已经成了影视项目的魔咒。在漫咖啡、昆仑饭店、丽都广场等影视圈人士聚集的地方,除了谈“不缺钱”“只缺好剧本”这两个在影视圈流传已久的惊天谎言之外,谈的就是剧本的前三集。好像整个影视业就活在前三集里边。
影视业是个势利的行业,看的都是结果。都想摘桃子,没人想栽桃子。可是桃子是不会自己上树的,必须得有人栽。
假收视率不是从今年开始的,收视率被污染至少也有六七年时间了。在这六七年时间里,只有个别人向假收视率说不。大家对此已经麻木甚至习惯性接受了。可以说整个行业都在为造假者打工。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很多演员都很关心制片方会不会买收视率。
制片人跟我说,你要不买水军,就会被水淹三军。我们这叫口碑营销。我说你们这不叫口碑营销,这叫墓碑营销,墓碑营销把影视业搞得尸横遍野,墓碑遍地,惨不忍睹,万马齐喑。
导演们最近几年的行动也集中在两点。一点是很多电视剧导演从片场消失了,他们已不再亲临一线拍摄。另外一点行动,是很多电视剧导演开始在屏幕上打出“××作品”字样,这本来是电影圈的恶习,现在也开始蔓延到电视剧行业了。这不是品质问题,不是虚荣心问题,这是法律问题。
有些人想当导演,他会想着到电影学院进修一下,或者到剧组实习一下;想当演员,也会找专业院校学习;想当制片人,会进剧组从制片干起;唯独当编剧这事儿,人人都觉得自己能干。这本来是门槛最高的一个工种,现在变成最低了。
根据目前的影视环境,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编剧不会受到真正的重视,也不会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影视圈大干快上的生产速度注定资本是核心。谁掌握资本,谁就是核心。我们一直强调重视编剧、重视剧本,但都停留在口号阶段。所谓重视编剧与剧本,只是一个姿态,属于缺什么吆喝什么。
当下,中国的影视环境表面看上去大潮翻涌,电影票房高涨,电视剧演员片酬高涨,但优秀作品却踪影不见。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大数据、收视率、演员、营销等市场元素上,而独独忽略了影视艺术的核心是“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