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能打弯,脊梁不能断。”
《白鹿原》中的族长白嘉轩,被黑娃打折了腰却仍抬起了头,说出这句话。尊严与责任的支撑,这是脊梁的力量。白鹿原上的一份坚守,使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得到升华。
《白鹿原》中有血有肉的人们再一次展现了他们的力量。他们一次又一次挺起了脊梁昂起了头。
对真理与信仰的执着追求,是白灵的脊梁。
深处封建制度弥漫,受重难轻女的影响,女孩子不允许读书上学,她却偷偷钻入学堂。我常认为她是怪僻的,有时又是懦弱的。可当看到她将砖头砸向专制的维护者时,我不禁看到了这位“关中冷娃”凛然的傲骨、敢于抗争的脊梁。
她是白鹿原上心地最纯良的革命者,她没有放弃对真知的渴望;她没有因为礼法的约束,而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更没有因为畏惧死亡,而放弃那一掷,掷向了黑暗,使光明露出了一条缝隙,使深处黑暗的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脊梁的力量。百灵的的脊梁,撑起的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人格的坚守,风骨的永存,是朱先生的脊梁,是文人的脊梁。
他的字是刚毅的,亦如他的为人善恶分明。他代表的是老学究,是原上最有话语权的人。当反动派让他用自己的笔签下那“一纸荒唐言”时,他高傲地挺起了脊梁,平淡而又固执地走向了死亡。
文人的风骨,不全由其言语决定,而在于其行。你能否用你那最锋利的笔击向社会最黑暗处?你能否用“言行合一”行动证明自己的气度?这都是当代文人值得思考的事情。朱先生的脊梁,文人的脊梁,是文化的传承,是精神的延续。
相反那些无脊梁人,只会沦为时代的尘埃,在一眨眼间被吹得烟消云散。
鹿子霖的趋炎附势,只想要胜了白家,却终究只能成为一个小地主,固守一方土地,他的结局也必然是悲凉的。没有了脊梁,就只能为一点点小利而沾沾自喜,他的人格一次次地消亡,最终只能成为卑鄙、无耻、贪婪的失败者,一个淘汰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之人一次次降低自我的尊严,只为了能在这个社会上苟延残喘。他门早已失去了脊梁,那能让他们看向远方的东西,似乎已经轰然倒塌,留下的只是废墟的皮囊。
脊梁的力量,支撑了整个白鹿原,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磨灭。让一位位挺起脊梁人们走向了光明和新时代。脊梁在,民族就有了希望。
白鹿原,有脊梁的人们仍在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