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王金庄,是一个山沟村庄,前后不足三华里,中间不过两丈平,除河沟一道平整的公路,四面都是直楞楞的山坡,房子全部座落在山坡上。人口4000多,密度很大,一个村庄按行政划分,分为五个村,人的籍贯不是王金庄村,准确的表达应是王金庄一街村或王金庄二街村。
人多沟小,高山梯田的开发都开到了山的那边再那边,东边开到了武安县边界,西边开到了天津铁厂上面。山高路远,耕种山地,中午不能回家,一干就是一天,午饭在地里做。用什么锅做饭呢?
都说祖辈用沙锅做饭,我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沙锅,从村前找到村后。最后才在村西头这一家找到两个。
沙锅易打碎,来回拿着不方便,一般都丢在地里。
过去家家都有沙锅,现在却很难找到,原因是村里有个风俗,埋葬父母时,在盖棺钉钉的那一刻,孝子要摔破沙锅,死一人摔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沙锅几乎摔完了,有心人留一两个,像保存古董一样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板锅摔碗,形成风俗,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要告别过去,希望摔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生活并不会有所改变,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沙锅被各种先进的锅不断替代。
首先替代沙锅的是生铁锅,然后是铁桶。
抗战时期,跟随左权将军的张黑泥,从外边带回来第一个黑铁皮水桶。从此开始,上地做饭使用铁捅。
铁桶后面是铝盆。铝盆小,用铁皮加高,用铆钉密密钉上。本是铝锅铝盆,人们都叫轻铁锅轻铁盆。
真正的铝锅出现在这里,已经到了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时期了。记得有个叫田水的大学生从北京给老乡买回来一口铝锅。后来,松吉叔叔发现我们县城也有了铝锅,谁买就跟他说一声,他翻过大崖岭走40里,一次买十几个,一天就能买回来。
大集体时期,受队长组长排工,一天去一个地方,不能把锅丢在地里,所以用荆条编个络锅框,将锅套住,框上系两根绳子,用镢把挑着。出工收工,人人肩上挑着一口铝锅,成为山道上的一道风景。
种山地使用铝锅做午饭,一直沿用到现在。
从古到今,把山地种作当成一台大戏,沙锅,铸铁锅,铁桶,铝盆,铝锅,便是这出剧目的主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