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从平凡中洞见创思
(看标题的意思,应该是专念能给我们带来创造性思维。潜念是用来验证规则和陈旧观念的。)
专念的许多构成元素恰恰也是构成创造力的要素。
如果我们能打破成见的束缚,能够接纳新信息和不寻常的事物,并注重过程,而非结果,那么我们很可能是个用于创新的人。
专念和直觉
在谈论创造力的时候,我们常常用其他名字来描述专念的要素。
就拿直觉来说,相信直觉的科学家往往不会墨守成规,而是会注意意外的结果,并努力解释其含义。
数学家庞加莱说:“我们用逻辑来进行证明,而用直觉来进行探索发现。”
就拿小溪来说吧,小溪永远都在变化,流水不断冲刷河岸,一点点改变溪流的模样,所以说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在谈论溪流的时候,我们总是找到其不变的一面。因为我们在用理性思考和行事。
我们使用的是过去设定的类别。
“我们在昨天去过的那条小溪边约会吧。”这就是我们把他视为同一条小溪。
(除非,30年沧海桑田,我们在来看看,小溪可能没有了,当年的初恋也老了。)
伴随着直觉体验而来的是新奇的思想意识流。
纯粹的理性是用来证实既有思维定势和僵化类别的。
艺术家,比如摄影家乔尔教我们:保持开发的心态。
摄影可以在任何角度,任何地点去发现美。而不是墨守成规。
当只关注一件事情或一种既定的行事方式时,我们就会把直觉挡在外面,把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许多部分隔绝开。
本书为什么会讲直觉。
为了反映出直觉和专念之间的共同点:开发的心态,自然而然。
我们无需费尽心机地去获取直觉或专念意识状态。
不管怎样,尊重直觉或给这些来路不明、无法解释的信息开绿灯,对创新来说是很重要的。
创新和有条件的学习
将知识作为绝对真理教授给大家会导致僵化的思维状态。
在大多数教学场合,我们常常将关于世界的所谓“事实”当做是无条件的真理,但它们实际上只适用于某些条件的概率性陈述。
比如:水在零度以下会结冰。实际上有实验证明,有些情况下,水在-40度的时候才结冰。(过冷水的实验)
书中将了一个实验,我觉得挺好的。
实验分为三组:
A组:无条件学习组:比如,我们对该组学员说:“这是一个吹风机。”“这是一段延长线。”
B组:有条件学习组:比如,“这可以是一个吹风机,”“这可以是一段延长线。”这一组学员明白在其他情况下,这些物品可以派上其他用场。
C组:“暂时性有条件”学习组:比如:“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它可以是......”.
实验中:
马桶水箱里的浮球既可以当球玩,也可以当橡皮擦字迹。
“暂时性有条件”C组成员因为无法确切判断这是什么东西而将其视为橡皮球,但是这种看法一旦形成,他们就会一直把它当球来用。
A组进行无条件学习的小组也不会想出新奇的用法。
B组进行有条件学习的小组证实了研究人员的假设。
与其他两组相比,他们想出新奇使用方法的人数是前者的两倍。
洗干净的橙汁灌,可以做成铅笔筒,也可以是花瓶,也可以是金鱼缸。
有条件的学习小组比常规学习小组更有创造力。
在儿童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奇妙的作用。研究人员也是通过实验的方式。
学者特瑞莎.阿玛贝尔针对一群学龄前儿童研究创造力。研究人员让孩子们制作拼贴画,并将孩子们随机分成两组。
1:A组可以自己选择制作材料。
2:B组只能用研究人员选定的材料。
研究结果发现:自选材料进行创作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有两个方面的解释:
首先:拥有选择权激励了孩子们,他们因而更关心自己的画作,愿意做更多的尝试。
其次:选择材料和进行比较迫使孩子们专念地进行分类,会促使孩子们进行有条件的学习,促使他们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比如:在比较两种颜色时,孩子们会对如何运用某种颜色进行更多的思考。
但是如果没有选择,孩子们的思考就不会那么深入。
结论:选择有助于专念状态的形成。
(我们在教育小宝宝的过程中,思考一下,如何让孩子更有创造力。学以致用。必须让我们大人先改变思维模式,用专念的方式引导孩子。)
比如:我们常常教导孩子:“这是笔。这是玫瑰,这是汽车。”
就比如笔,女性朋友就可以拿来做发簪。我们不必让孩子形成“笔”的概念。
换一个方式对孩子说:“这可以是一支笔”。情况又会怎样呢?
这一改变看是微小,但却是教育方式的一大转变。
如果这个世界是永远不变的,那么我们把绝对真理传授给孩子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们要做的真正选择其实是:当“事实”是有条件的时候,我们要么教授绝地真理,要么进行有条件的教育。接受有条件的教育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变得没有安全感?还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更自信呢?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变化不断的,比如失业,生老病死,失恋,等等挫折和失败不停冲击者我们的神经,有些人就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大家思考一下)
区分和类比
由于许多心理特性都可以从创新和专念的视角进行栓释,所以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数不胜数。
后面的章节进行讲解中。创新和专念的相似点显得特点突出。
富于创新的学生善于两种思考:分析和综合。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审视这个世界,然后问一问各种事物有何不同(区分)或有何相似之处(类比)。
区分这个过程产生新类别,类比这个过程往往涉及背景的转换,这两个过程都符合专念的定义。
我们前面讨论的是区分对于专念的重要性。类比对专念和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智力测试一直对类比能力很感兴趣。
比如一些研究生入学考试,(米勒类比测试)
测试包括许多选择题,如下:
狮子之于狮群就像马之于( ):(请选择一个答案)
A:自负 B:牧群 C:畜栏
在进行类比的时候,我们将在特定背景下发现的概念或关系延伸到新的背景下。这是一种专念的思维活动。
类比能够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比如,对人群、行业和宗教进行类别之内和类别之间的比较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各个比较对象。
图书馆和火车有何相似之处?(都能放书?我是这样考虑的。)
火车和餐厅有何相似之处?(都能有人活动?我是这样考虑的,不知你们如何考虑)
无论在哪个领域,这种超越背景的能力都是专念的精华,是创造力的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