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念的三大特征:
1:归类陷阱
2:无意识行为
3:视觉单一
昨天分享了归类陷阱
今天讲一讲无意识行为和视觉单一
无意识行为,书中有一个故事,我觉得挺有意思。也基本说清楚无意识行为的特点。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到一家超市购物,结账时将一张全新的信用卡递给收银员。
她看了看信用卡,发现我没有签名,于是将卡片递还给我让我签名。随后,她将卡片在POS机上刷卡,待单据打印出来后让我签单。
我照做了。接着,收银员把单据拿过去,认真对比上面的签名和信用卡上的签名是否一致。
解读:这名收银员对比签名完全是无意识行为。没有经过思考,因为新的信用卡是刚刚才签名,购物单也是刚刚签名。对比显得没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潜念对我们的影响。
或者我们在商场购物,当我们低头看手机的时候,一不小心撞到一个人,我们可能会无意识的说:对不起,结果发现是一个模特。这也是无意识行为。
书中强调,经过实验发现,只要经过训练,人完全是可以无意识朗读和书写。
比如一边阅读一边无意识书写。结果事后无安全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书中提到习惯这个词:习惯指的是保持以往重复多次的行为的一种倾向,所以习惯体现的就是“潜念”。
潜念第三个特征:视角单一
还是一个实验,一位研究人员在人来人往的走道上向路人寻求帮助,她告诉对方自己把膝盖扭伤了。如果对方愿意帮忙,研究人员会请他到附近的药店买一卷弹性绷带。
另一位实验人员等候在那家药店进行观察,而且和药剂师说好了,如果乐于助人者前来问询,他就说弹性绷带卖完了。
总共25位好心人伸出了援手,但在得知上述消息后,没有人想到再问一下药剂师有没有其他可以推荐的医疗用品。
于是他们一个个空着手回到了求职者的身边。
研究人员推测,如果没有对热心人士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那么假装受伤的人或许可以得到帮助。
但是,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膝盖扭伤的时候应该使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所以没人尝试寻求其他方法。
这也是视角单一禁锢人类思维的强大力量。
过于具体的要求,能够催生“潜念”。而这种状态一旦占据主导地位,我们的思维就会像冰面上的蛤蜊一样,啪地一下将外壳紧紧关闭,不让一点儿新信息钻进来。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潜念的特征:思维僵化。
后期继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