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让工作快乐而满足
——专念的好处之三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专念都能让他们变得更加灵活、更有生产力、更有积极性、更有领导力,而且对工作更加满意。
欢迎小故障
专念的人会发现别人忽视的细微变化,这些早期的细微变化既是预警信号,又是改良的大好机会。专念的人比其他人更敏锐,更具有前瞻性。
古人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为了发现问题的早期征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那些与往常略有不同的小状况。
一些并不引人注意的细微变化可能会引发很大的问题。但是在专念意识状态下,人们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变化,并在他们酿成大祸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一项工作平时需要4个人才能完成,但有一个人今天缺勤了,或者有一件非常用生产设备需要一周时间才能修好,如果员工潜念地对待这些问题,那么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停工。而具有专念意识的员工就会抛弃思维定势,积极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完成工作。
如果我们对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容忍度,而且不受既定工作流程的制约,那么一些意料之外的小状况就不会成为灾难性的大问题,而是会成为现时情况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阵风
书中有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学者一直忙着写书,还要照顾他两岁大的女儿。妻子回来时,他已经疲惫不堪,动都不想动了。
此时,他的朋友打电话来问他想不想一起打篮球。他一跃而起,奔向球场,一打就是4个小时。
这就是“第二阵风”的案例。
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主动想办法改变。迎来“第二阵风”
换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或者休息一下,慢跑几圈,打个电话,这些举措都能打破疲惫的定势,并激发潜能。(专念本身就是很令人兴奋,不会让人疲倦)。
创业过程中,我自己使用类似的方式管理我自己的时间。
比如上午状态很好,看书学习4个小时。中午休息一下,下午特别困,那么我就转换工作背景,我下午就简单看看公众号,看一些教学视频,或者直接站起来练习演讲,这都是转换工作背景。
这样我就可以形成第二阵风。
如果我累了只是躺在沙发上睡觉,那就浪费了很多时间。
傍晚的时候,我很累,就去运动跑步或者游泳,这样又可以让我晚上精力充沛。
晚上还可以用两个小时来学习语音或者视频课程,再次转换工作背景。
所谓时间管理,效率管理,拖延症,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有所改善。
书中表示:
人们常会说累死了、烦死了,其实这种疲劳感或厌倦感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我们未经仔细推敲的预期。疲劳和厌烦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极限。在新的背景下,精疲力竭的人会产生新的能量。
创造力
背景的改变不但会激活活力,而且也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被用于解决问题的时候,这种方式被称为问题重构。
有一个故事:
一位音乐家,他说自己总是很难完成创作。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而且让他觉得自己很失败。但是进行了问题重构后,他不再这么想,而是意识到自己的天赋是创作新的音乐主旋律。于是他找了一位善于对乐曲进行雕琢的音乐伙伴,他们俩的合作珠联璧合,让他大获丰收。
改变背景知识激发革新的一种方法。创造新类别、探索不同的视角以及专注与过程都能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新奇的问题解决方案。
管理层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也非常重要。如果管理者不拘泥于惯常的工作方式,那么富于创新性的员工就能找到发挥空间,并为组织做出贡献。
引入“外来者”,或从“外来者”的角度加以思考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设计产盘的时候,倾听来自其他领域或行业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换位思考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专念方式。
管理需要不确定性
员工能否专念地工作,能否进行革新部分取决于上司的管理风格。
管理者身上的许多品质对于组织的革新和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可能要算是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
上司能够容忍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每次都保证不出错。进行一些有风险的尝试看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大风险了。于是,我们更加愿意对工作流程或产品提出合理化建议。
因此,这类管理者往往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这意味着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
(我的思考其实是在儿童教育方面,如果我们能够接纳孩子的全部,那么孩子更愿意表达,更愿意去尝试,对于孩子的自信和勇气相当有帮助。)
为了在工作中促进专念意识,我们多多少少应该用玩的心态来对待工作,管理者要鼓励下属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而且不要因为他们犯了一点小错就炒他们鱿鱼。
那么许多管理者会说:“叫你干啥你就干啥,”或者挖苦对方道:“如果每个人都想你这样,工作还要不要干了。”
许多有创新的想法就这样被扼杀了。
书中提到一个实验:
把销售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并让一组推销员把每位客户当成是自己的第一位客户。虽然他们的套路还是那些,但是这些推销员会根据每位客户的特点做一些改变。而另一组推销员则被要求表现一致。
他们常说:“你表现越一致,你的销量就越高。”
结果,顾客认为第一组推销员更有魅力。
有趣的是,他们还被认为对自己销售的产品更熟悉,但实际上两组销售人员在这方面没有差距。
他们以灵活的方式来向顾客进行介绍,这是他们获胜的关键所在。开放的心态不仅能增强你的魅力,而且也能让你变得更有说服力。
应对筋疲力竭
僵化的思维定势、狭隘的看法、陈旧的思想以及结果导向都会让人更加容易精疲力竭。
改变背景和思维定势,或是以过程为导向能够让我们重新焕发活力。
新的工作常常让人兴奋不已,因为我们可以学到新的技术,接触新的领域。
但是当我们熟悉工作以后,那股兴奋劲就会烟消云散。筋疲力竭常常发生于两种情况之下。
1:一切都变得确定,或者员工感到丧失了对于工作的控制力。
2:如果组织中官僚作风盛行,那么许多问题将变得难以解决。因为有创意的解决方法看起来风险太大了。
这两种情况下,精疲力竭也就在所难避免了。
书中有一个例子很好,对于老人的生活也是一种思考。让我们更加重视老人的生活质量。
故事发生在医疗机构。
一家照顾老人的机构,很多护理人员害怕老人制造更多的麻烦。所以怂恿老人依赖护理人员,并剥夺老人自控能力。
比如:一位失明老人想要抽烟。这让护理人员感到头疼,他们觉得要看着他以免引发大火。所以老人每天只能抽两根烟。
但护理人员凭什么认为这位老人需要监管呢?另一位患病的老人很难自己梳头。当护理人员为她梳头的时候,在不经意间假设这位老人不能自己梳头。
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一位老妇经常忘记去食堂吃饭。护理人员觉得如果自己不陪她去食堂,她就会饿死。
这些职责加起来会让护理人员觉得不堪重负,会让人精疲力竭。
(而且老年人会会否定自我的能力,让老年人产生无用论。引发抑郁,焦虑,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当护理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好意没有确凿理由之后,他们便能够找到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把控制权交还给老人后,他们也变得轻松多了。比如:他们意识到没有理由认为那位失明老人不能安全地抽烟。实际上,老人早就知道在什么地方,并以何种方式抽烟是安全的,失明老人需要的是护理人员的信任。
而那位生病的妇女也可以自己梳头,只是动作比较慢而已,但自己梳头会让她觉得很开心。
至于那位健忘的老妇,护理人员完全不用操心,饥饿感会将她带到食堂。
工作人员发现自己可以灵活解决问题,而不是墨守成规,这让工作人员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工作。
自主寻找解决方案让大家都更具较强的专念意识。
老人和护理人员对生活和工作都更加满意。
为了某个目标而构建的系统在诞生前就已经死亡了。目标会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并告诉我们使用何种方式去实现。
其实现代社会不停在强调创新,强调变革,就算是最官僚的机构,也改革开放了将近40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