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出生在三线城市的普通女孩,和绝大多数女孩一样,我有着普通的外貌、差不多的学历和不起眼的工作,过着不上不下的人生。
每天过着朝九晚六、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子就像机械般往复循环,枯燥乏味。
一年前,我开始接触公众号写作,坚持长达一年多的写作生涯,也使我的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
一.开始注重时间管理。
以前我每天下班回家,刷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到半夜,几乎成为常态。
白天,我总是信誓旦旦立下各种Flag:“今晚一定要12点前睡”“今晚要看完那本书”,但一到晚上都会通通抛到脑后。
写作后,我删掉了短视频APP,开始倒逼自己做时间管理。
为每个执行计划设置合理的“deadline”,“deadline”称得上是第一生产力。
虽然截至日期会使我们压力倍增,但压力会刺激分泌出更多的肾上激素,使我们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个目标。
比如我和编辑约定的交稿日期在本周六,那我就要提前至本周四开始构思文章选题、确定文章框架等等。
利用好时间管理APP,做自我的监督者。
期间我陆续用过一些时间管理APP,其中最推荐的是TODO 清单,主要分为周视图、月视图、番茄专注三个模块。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01659/b49b0fe5fa0a1f70.jpg)
像我们制定的每日工作计划,可以先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优先级,做完一项划去一项,还能定期进行复盘回顾。
长期坚持下来,可以避免更多时间的浪费,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二.开始给人生做减法。
去年,我看过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会更痛苦。”
想起以前每逢“双11”和“618”后,杂物堆积如山的房间里,有60%都不是必需品,一股莫名的烦燥和窒息扑面而来。
斩断不必要的物欲,扔掉不必需的东西。
以自我和时间为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进行一次取舍;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二度取舍。
每次深思熟虑的购物,每次全面深入的整理,都会筛掉很多无用物,生活会变得更加轻盈。
减少无效社交,接受孤独常态。
初入社会,我也喜欢交很多朋友,活跃在各个群聊,参加各种聚会,努力维持“表面社交”的我,其实并不快乐。
有时候翻一翻微信通讯录,有900多个好友,真正能聊天交心的朋友又有多少呢?
写作后,我把更多的时间专注在写稿上,很少和别人闲聊,也减少了很多无意义的社交。
我很喜欢刘同说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长时间的假装合群,表面社交也是一种精神内耗,不如把时间专注在自我提升上,朋友是重质而非重量。
三.开始培养“钝感力”。
我看到一档综艺节目上何炅说的:“你钝一点,慢一点,幸福才会多一点。”这句话像刺深深戳中了我。
钝感力指的是一种快速忘却不快、接受失败继续挑战、坦然面对流言的超能力。
我就是那个缺乏钝感力的高敏感女孩,很在意外界的眼光和看法,时常掉入情绪的漩涡。
从我开始写作到创立公众号,身边一直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你写的文章有点low。”“大家都去刷视频了,哪还有人看公众号?”
我曾一度怀疑和否定自己,陷入了持续性的精神内耗。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寻求改变。
将外部敏感转化为专注自我,和“内在的小孩”深度对话。
我们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觉察自我,一旦卷入负面情绪时,应及时喊“停”。
然后问自己:“现在做的是你真正想要的吗?”“可以给你带来价值和快乐吗?”“你会因此变得更好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瞄准目标,努力奔跑吧,无惧外界的风和雨。
用对“高敏感”,发挥最大优势。
敏感即是敏锐的感知力,意味着可以敏锐感知自我、他人和生活的能力。
从小到大,我总能敏感地捕抓到很多生活细节,并习惯性进行记录。
每天的日升日落、生活的日常琐碎、不被理解的情绪,都成为了我持续输出文章的灵感来源。
换个角度看问题,理解和接纳高敏感,也能享受它带来的礼物般的馈赠。
以上,是我坚持写作一年来真切的变化和深度的思考。
我没有其他号主强大的背书,过硬的技能,也写不了普通女孩成功逆袭的故事。
但我一直坚信,普通女孩也可以努力活出闪闪发光的自己。
当我们开始走上坡路,会走得很慢,请不要再回头;当我们累也可以放弃,但坚持一定很酷。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白日梦响家。作者:念君。9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自媒体运营副业,分享思维/成长/运营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