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蔷薇刑》:胶片年代的生命咏叹

《蔷薇刑》:胶片年代的生命咏叹

作者: 无物永驻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10:47 被阅读0次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也许你不知道细江英公,但你一定知道三岛由纪夫,也许你不知道三岛由纪夫,但你一定听过《金阁寺》。如果你不知道《金阁寺》,那好吧,现在你应该知道了。

细江英公,1933年出生于日本山形县,是战后日本的第一代现代摄影教父,代表作《男人和女人》《蔷薇刑》等。三岛由纪夫,192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主要作品有《金阁寺》《鹿鸣馆》《丰饶之海》等,而《蔷薇刑》正是细江英公给三岛由纪夫拍摄的一组写真。

1961年9月的某天,细江英公被日本出版商“讲谈社”指定去给三岛由纪夫拍“讲谈社”出版的他的第一本评论集封套和卷首插图。细江英公先是给三岛由纪夫拍了一些肖像照片,随后在复杂的、精心安排的摄影布景中逐渐发挥,通过三岛由纪夫的身体去探讨一个生与死的主题。

在1963年,这些照片以《Killed by Roses》为名首次发表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到了1971年,一位新的图书编辑将它改名为《蔷薇刑》后,这部作品一举成名。因为就在这以前的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了,他曾说:“我绝不容忍肉体的衰退”。

《蔷薇刑》展现了三岛38岁时肉体最完美的形态,身体各部分肌肉恰到好处,结实虬劲的肌肉与阴柔美丽的蔷薇形成一种奇妙的平衡。按照细江英公的理解,“蔷薇是一种美与无法接近的痛苦这两者并存的象征”。蔷薇虽美,可是带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就好像人类与美的距离,可以无限地去追求和靠近,然而终极意义上的美,可欲不可求。

蔷薇花的美,人类或许可以因得不到而失望,因失望而愤怒,因愤怒而彻底将其摧毁,但始终无法占有。蔷薇的美是倔强的,人类拿它没有办法。艺术家退而求其次,以摄影的形式将人体与蔷薇永恒地封存在了一起,宣泄这种人类的在终极的美的面前的各种失望、悲哀和颓丧的情绪。


尽管《蔷薇刑》是关于生与死的纪实,但在日本,对于死的看法直到1970年秋之前都是禁忌。细江英公的许多作品都将赤身裸体姿势诡异的模特置于日常生活场景之中,拍下模特的同时,也定格了旁人匪夷所思的目光。

他知道,艺术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无法理解的。和死亡的话题类似,人体摄影似乎也一直是一种较为小众的艺术形式,许多人在欣赏或是谈及此时,脸上往往不是一副茫然的表情就是一脸的意味深长,还有的人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人们习惯了肉体衣冠楚楚的社会的一面,在人类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被光鲜亮丽的衣裳所包裹着的肉体的原始野性被掩盖在了种种由规则、秩序、道德观念所构成的所谓文明之中。文明的本质也许不是大彻大悟后的澄明境地,而终究只不过是包不住火的那层纸。

除了特殊的职业需要,很少有人会去了解人体有多少块肌肉和骨骼、每一块在哪里、起什么作用、学名叫什么等等。避讳的背后是人类对人体自身的无知和难以探知的恐惧。科技发达到如此地步,可悲的是人类却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因为自始至终,企图了解人类自身的,不是科学家,是艺术家。

在对人体的探索与发现上,现代人所做的,甚至没有几千年前的古希腊人做的多。古希腊文明以雕像为载体,展现了肉体的线条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们健康、丰满的形体散发出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生命力量。其实,神就是人对自己最完美的假想。后来的文艺复兴要复兴的正是这种乐观进取的现世精神,符合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要求。

《蔷薇刑》将三岛的肉体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进行了双曝,达到了美轮美奂的效果。在那个没有PS的胶片年代,细江英公用这种方式使摄影从单纯的记录变成了不亚于文学的具有超现实的梦幻色彩的表达形式。细江的“球体写真二元论”认为,如果主观和客观是一条直线的两端,就无所谓多元,而假如把客观和主观想象成球体的两极,就像北极和南极,那么两者间就有无数的路可以走。因此他总是建议年轻的摄影师们:“不用吊在一棵树上,在尝试的过程中会发现属于你的那条路。”


回家以后,我立刻从书柜里找出了那本尘封已久的《金阁寺》。高中时候买的,曾经几次尝试过读完它,都以失败告终,书签夹在了第128到129页,一夹就是四五年。

细细想来,我和《金阁寺》的关系,有点像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在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阅读阶段,我走不进《金阁寺》里。灵魂居住在肉体里,支配着肉体进行吃饭、睡觉、劳动、社交等各种生命活动,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声色犬马,在人仅仅把肉体视作享受快感和感知疼痛的媒介时,生命的真相也是虚无缥缈的。有一句歌词唱得好,“你说这个世界声色犬马,我说不如演亚当夏娃”,兜兜转转,原来原初状态的人类才是最接近真相的。

有分量的摄影作品所提供的绝不只有关于美的感官享受,而是有某种以视觉冲击为起点,随后直达心灵的精神刺激。这种刺激会粉碎既有的观念和偏见,最终完成认知的重塑。看完《蔷薇刑》,对于《金阁寺》,我现在又有了重读的强烈愿望。

相关文章

  • 《蔷薇刑》:胶片年代的生命咏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也许你不知道细江英公,但你一定知道三岛由纪夫,也许你不知道三岛...

  • 蔷薇刑

    刚刚看了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散文,题名《蔷薇刑》,简述了一对情侣在外乡殉情,被货车拉回家后,家人发现她们身上缀满蔷薇花...

  • 蔷薇刑(前序)

    公元5055年,地球一片颓败荒芜——大气层大面积空洞,海面全是废弃塑料……所有科研人员都明白挣扎之无用,在地下造...

  • 胶片年代的青春,青春年代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青春,然而,在那些青春的岁月里,每个人都逃不过一场爱情。在那些清浅的时光里,有爱,有情,有喜,有...

  • 短篇征稿(科幻)《蔷薇刑》

    蔷薇刑 文/苏念和 “你是我爱的原罪胸口涌出的...

  • 晨间日记

    秋叶静美是对生命无声的咏叹。(摄影:木子垚)

  • 蔷薇刑与蝴蝶之梦

    日本总是处在东西两个方向及文化概念之间。20世纪史中最突出的例子,大概就是美国人对日本战后改造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了。...

  • 生命咏叹(散文)

    时间流水,岁月流金。眨眼间,一年半过去了;转身间,十年过去了;梦醒间,三十年过去了……

  • 胶片带来的唯美色彩 宁静生活的时光回忆录

    提起胶片,就会让人想起浓郁饱和的色调,厚重的颗粒感,以及已经逝去了的黄金年代。与数码摄影的快捷不同,胶片似乎更需要...

  • 三行微诗/背影

    在那个胶片年代 我给你拍过无数照片 最深印象的是,偷拍你的背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蔷薇刑》:胶片年代的生命咏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so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