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我开始有那么一点点见地、真正的对心灵和世界有些许的洞察,都是从读史铁生发端。
大概在2004年,读到他的《我与地坛》,就觉得他的文字惊心动魄,地坛的荒废的气息、勃勃生命的味道让他描写的金灿灿、火辣辣、神秘秘。当时想,这才是文学的语言!
后来读了《病隙碎笔》,就一直有这样的感叹:难道是神怜悯人类,从而派下这颗高贵的灵魂,然后降落在一具充满苦难的肉身中,再让他替神说话?否则如何解释他文字中的温暖纯粹、悲天悯人,何以解释他对苦难诠释的那样深邃澄澈?何以解释他对神阐明的如此不落窠臼?
无论是说命运、谈艺术,还是论爱情、悟生命,都是从自身出发、从普通的事儿下笔,然后一步步、一层层的引领你进入那片别具洞天的世外桃源。
思想深邃纯粹的可怕,逻辑推理严丝合缝、无懈可击,语言更是神来之笔俯拾即是——史铁生的文字,让我相信了这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看他的书,让你不得不凝神屏气,紧紧跟随他的如针脚般的逻辑、如证明数学命题般的推理,稍不留神,就可能错失一根链条,中断理解。
他说自己的命运: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读着心酸,但这语言真有意思!过瘾!
你说他调侃吧,但却是事实。比如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
他幽默诙谐的让你心服口服、心潮澎湃。
可能每一个写作者,都会出现迷茫困惑、文思枯竭、两难处境、甚至陷入开倒车的危险,你会想:我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曾经的起点呢,终点在哪?
这些问题,史铁生在他的书中已经为你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文学的地址,诗神之所在,一切写作行为都该仰望的方向,就是那位不在空间中和时间里的第三位神:博大的仁慈与绝对的完美。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完美呢,则要靠人的残缺来证明,靠人的向美向善的心愿证明。”
在你山重水复之时,史铁生总是让你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这样的话,写作信仰之神就不会变成尘世的权杖,希望的解释权就不会落到哪位强徒手中,写作者就不会成为天命的教导员、指手画脚自以为是。
“我一直相信,人需要写作与人需要爱情是一回事。”
“人,都在一个孤独的位置上期待着别人,都在以一个孤独的音符而追随那浩瀚的音乐,以期生命不再孤独,不再恐惧,由爱的途径重归灵魂的伊甸园”
原来人需要写作,如同人渴望爱情一样必要和迫切!
写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心声。只有敞开心扉、不再隐藏,才能融化孤独、消解恐惧,这和爱情真是同根同源、如出一辙!
有人会说,只有写作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吗?
对!对!对!再没有比写作更能表情达意、敞露心曲的方式了!
说话呢,即使面对面的说话,也是琐碎的、模糊的、虚伪的、片面的。而写作呢,它是完整的、清晰地、真诚的、全面的。
“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勤奋的写作者,当你的写作陷入困顿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请回归写作的零度、生命的起点、灵魂最初的眺望。
你会发现,那零度和起点,不是功利荣誉,不是名分虚荣,而是赤诚相见、自由博爱!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艺术或文学,不要做成生活(哪怕是苦难生活)的侍从或帮腔,要像侦探,从任何流畅的秩序里听见磕磕绊绊的声音,在任何熟悉的地方看出陌生”
说的真好!
权力的帮凶、金钱的帮忙、大众的帮闲,都是文学的反面;
宏大的叙事、主流的价值、曲意的逢迎,都是艺术的对立。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不为大众的潮流所淹没,不被糊涂的眼泪所迷惑,看重迷途和荒诞、保持独立与自由,如此,写作才不会文思枯竭、患得患失。
史铁生的写作之夜,
高山可仰,清芬当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