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好吗?非常好,有时你不记得你读过哪些诗句,可总是在偶尔的一瞬间,你去和这世间万物偶遇时,那些曾埋藏在你心里的诗句,就这么不经意的脱口而出,且那么恰如其分…
今日从五莲归来,一路远山含黛,颇为润秀,烟雨朦胧中,意境绝美,车行缓缓,就像载着自己走进了一副名家所作的水墨画。此情此景脑海里就不由自主的出现了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就如同去年周庄之行,落日余晖,洒在宽广的河面上,染就一层砣红,和儿对视一笑,默契的一块低诵: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有时不得不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幸运,你看我们的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文化瑰宝,当我们每次想表达自己心里的境遇,和所见所闻时,总有哪些美的诗词句就那么分毫不差的完美表达了内心所思所想,那种心灵契合的熨帖,简直比大热天吃个冰激凌还要让全身毛孔舒坦呢!我想起了于丹教授的一段话: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晴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群鸟纷啼。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开始工作后,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想安静、想放松时,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愁绪稍稍放下一点儿,使我们的心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以前还看过一句话,大致是这样的,全世界的华人内心都有一种底色,那就是诗词,它牵连起了我们对彼此的文化认同感,深深埋在了我们的血液里,成为了我们对彼此的印记…
你瞧,读书,背诗,诵词,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就如同细细品味了一杯好茶,不仅品起来让你唇齿生香,连回味起来内心都是润泽的芬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