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来了,彤和妍总分一样,都高出录取线六十分,上不了名校,也上不了梦想的学校,但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能坦然接受。
她俩都喜欢英语,将目光锁定所有可能录取的大学的英语专业。彤的爸爸是老师,周围都是研究高考志愿多年的高手,俗话说得好,高考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七分靠考三分靠报,报志愿仿佛比考试还难,有高人指点的彤很快就填完了志愿表,为了被录取的概率更大,她在妍的面前绝口不提,就等着发榜。
父母在远方打工的妍,带着爸爸的那句:“你喜欢哪个就上哪个,我娃有了铁饭碗,我和你妈供你就行了。”独自翻着志愿指南好多遍,她要上喜欢的专业,还得考虑家庭的现状,爸妈这些年为供她和妹妹上学,有时候过年都回不了家,她上离家近的学校,开销会节省许多,还能帮爸妈照顾妹妹和多病的奶奶。
彤去了沿海一个不出名的学校,学英语。城市的繁华是彤想象不到的,无数稀奇古怪新鲜的东西,让她应接不暇。同学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的学习和活动,参加各种社团和辩论赛,她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日子,每个日子都是不一样的血液,她贪婪的吸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血液,斗志昂扬洗新革面。
妍留在了自己城市最好的学校,学英语。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她熟悉到坐在家里,就能知道哪个地方的凌霄花开了,哪个树的落叶最先变成肥料,哪个时间不用排队就能吃到最地道的麻辣烫。同学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但多数还是本省的,说带着同样口音的普通话和英语,大家对那些社团和赛事都懒懒的,仿佛和这个城市一样的散漫悠闲。上大学,好像是放松版的高中。
彤恋爱了,男朋友是她的学长,高她两届,社团活动时认识的,确定关系后就退出了社团,准备参加某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考试,刚坠入爱河的彤,为了那天长地久的爱情,也放弃了许多五花八门的大学活动,开始准备和男朋友比翼双飞。他们在一起,除了学习,男朋友还给她讲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彤的心思越来越活泛了。
妍恋爱了,男朋友是和她同一年考入大学的,也是本地人,和妍一样,为了省钱和照顾家人,留在了当地,希望顺利结束学业,找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赚钱养家,木讷不善言辞的男友和性格内向的妍很般配,常常在操场溜达一个小时也没有交谈,妍为了打破尴尬,经常没话找话,男友从不认为尴尬,还用那句,与亲爱的人在一起,即使不说一句话,也不觉得尴尬来安慰她。妍越来越闭塞越来越寡言了。
彤和男友还没等到研究生毕业就分手了。妍和男友即使别扭也在毕业两年内结婚了。彤接触的世界越来越有张力,妍在自己的圈子里越缩越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