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7天假期很快过去了,可我的这个假期整天沉迷在腾讯的王者荣耀里了。
沉迷的后果就是精神不振,疲惫不堪。因为一打就打个不停,打得时候精神抖擞,有时还打到半夜三更,睡觉时大脑还处于亢奋状态,造成睡眠不好,几天下来疲劳根本没有得到消除,反而比上班还要累。
今天大年初七,上班第一天。昨晚有意睡早点,但是睡眠还是不好。睡前洗澡刷牙间隙,隐约间感觉新年要有新气象,现在这个样子有点颓废,应该在新的一年要有所作为,要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毕竟神清气爽的感觉本身就很好,而且做事效率高。
早上6点的闹铃惊醒了还在梦寐中的我,收拾一番后一路开车赶往公司。在上班的路上,我痛定思痛,默默地把王者荣耀从手机上删除了。这已经是第三次删除了,希望是最后一次。我知道老打游戏是不好,之前还特地写了戒书挂起来提醒自己,可是每次空下来就想来几盘过过瘾,于是又装上了。
戒书其实这次有这样的触动,还是归因于在假期里读了的几页书,雷·库兹韦尔的《机器之心》里的一段内容警醒了我。毕竟成天老是打游戏,对于我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来说,是讲不过去的。相对曾经爱读书的我,这么长的假期不读点书,那真的是沉沦了。
这段内容的大意是科学家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发现刺激小白鼠大脑的亢奋区域后,小白鼠就会狂按那个造成刺激的按钮,一直到困了为止。忽然间,我若有所思,王者荣耀的网游何尝不是让我们这些沉迷者也像这只小白鼠一样,一打起来就让我们的大脑保持在一种亢奋的状态,输赢的结果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大脑,欲罢不行,留下的是一个疲惫颓废的身心。
上班空闲期间我上网搜查了这个实验的相关内容后,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腾讯一直来就是在利用这样一种生物机理,把我们当成了小白鼠。
以下是我在网上搜查汇总下来的一些相关内容和知识,希望让至今还沉迷在网游里的同学早日脱离苦海,还我们一个健康的身心。
小白鼠实验 (内容来自高原的《你为什么总焦虑》)
著名科学家詹姆斯·奥尔兹(James Olds)和彼得·米尔纳(Peter Milner)在1953年做了一次著名的小白鼠实验,他们把它称为【令人困惑的小白鼠】。
作为蒙特利尔大学的年轻科学家,他们尝试研究可能令生命感到恐惧的区域。奥尔兹和米尔纳把一个电极植入小白鼠的脑袋里,轻微电击大脑的某个区域。其他科学家已经验证这个区域能让老鼠产生恐惧,它们会尽量避免任何导致电击这个区域的事情,但是奥尔兹和米尔纳的小白鼠却恰恰相反,它不停地回到刚才被电击的那个地方,那个它曾经受电击的地方。看起来,它还想受电击,难道这只小白鼠其实是一只受虐狂? 不,真正的原因是奥尔兹在试验中插错了区域,却阴差阳错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脑区域。 但在当时,他们误认为自己找到了大脑的【快感】中心。
奥尔兹和米尔纳开始试图证明,刺激这块区域会带来多大的快感。他们首先让小白鼠禁食24小时,然后把它放在一根短管的中间,管道的两头都有食物。通常情况下,小白鼠会跑到管道一头开始吃东西。 但是,如果小白鼠在这之前受到了电击,它便会待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和一份有保证的食物相比,它更愿意等待还有可能出现的一次电击!
奥尔兹假设:如果自我折磨能够刺激这片大脑区域,小白鼠能够忍受这种折磨到什么程度? 于是他把能够电击小白鼠的控制权交给了这只小动物,让它自己决定。
亢奋的小白鼠他设计了一个控制杆,只要按下控制杆,就会给予这个区域电击,小白鼠学会这个技能之后,就会开始自我刺激。随后,奥尔兹把控制杆放在一张电网的两端,每次小白鼠只能得到来自一根控制杆的一次电击(它不能连续按下控制杆获得电击,而是必须到电网的另外一头按下另外一根控制杆),小白鼠在电网上跑来跑去,直到它烧焦的爪子不能再继续奔跑了。于是,奥尔兹更加确信,只有一种感觉能够产生这样的行为,那就是【极乐】的感觉。
这只小白鼠果真是因为感觉太好而不愿意停下来?确信是这样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直到后来,科学家终于发现,当年奥尔兹和米尔纳发现的区域并不是【快感中心】,而是一种动物体内的【奖励】系统。
大脑奖励机制——成瘾他们刺激的区域是大脑最原始动力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逐步进化,驱使动物采取行动和消耗体能。也就是说,小白鼠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每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时,大脑就会告诉它:“再来一次!这次准会让你感觉更好!” 本质上,每次刺激都让小白鼠寻求更多的刺激,但是结果却不会带来什么满足感——彻底的【满足感】永远都得不到,永远都在【下一次】,所以它就不停地跑下去。
【人体奖励系统】 不仅仅是小白鼠这样的动物,人类体内照样有一个奖励系统存在!我们对于欲望的不停追逐——虽然成功率极低但仍然追下去的行为,表明我们不过是更高级的小白鼠! 那么,它是怎么迫使人采取类似于强迫一般的行动呢? 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它就会释放多巴胺神经递质。
多巴胺会告诉大脑的其他部分它们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让我们得到期待的奖励。欲望的追逐游戏开始了,【满足】成为一件高高挂在天空的礼品,我们在下面不停地跳跃,但是即便抓住了一些东西(目标),也体验不到彻底的满足。因为大量的多巴胺主导的进程并不能产生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更像是为了继续尝试下去而颁发的一种激励。
因此,当你产生过多的欲望时,我建议你可以多想一想奥尔兹和米尔纳那个宁愿拒绝食物也不想错过被电击的小白鼠,想一想它有多【可怜】,再把它的行为映射到自己的身上。这时你就发现,欲望的产生只是我们的大脑开始分泌多巴胺了,这种欲望即便得到了满足,我们也并不一定能获得快乐。
多巴胺 (内容来自百度)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多巴胺神经元▲ 科学家在研究小鼠行为后指出,多巴胺可对我们在短时间内采取行动或做出决策的可能性产生重大影响。图为小鼠大脑,蓝色代表单个细胞的细胞核,绿色代表多巴胺神经元。
多巴胺特性
多巴胺(dopamine)是NA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神经末梢的GnRH和多巴胺间存在着轴突联系并相互作用,以及多巴胺有抑制GnRH分泌的作用。
中脑的神经元物质多巴胺(Dopamine),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你有否想过,人为什么会思想,会有感觉,会对一些事物热烈追求。这些行为某些方面有可能是我们身体内一些化学物质(大分子,小分子)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人的脑中存在著数千亿个神经细胞,人所以能有七情六欲,控制四肢躯体灵活运动,都是由于脑部信息在它们之间传递无阻。然而,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就像两道山崖中的一道缝,讯息要跳过这道缝才能传递过去。 这些神经细胞上突出的小山崖名叫“突触”(synapse),当信息来到突触,它就会释放出能越过间隙的化学物质,把信息传递开去,这种化学物质名叫“神经递质”,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神经递质。
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在评论当届奖项时就说:“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人上瘾,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因此,一些戒烟研究,都以针对多巴胺来进行。甚至有学者提出,爱情的产生,也源于多巴胺的分泌带来了亢奋。
人的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无时无刻不处于体内各种激素的调控之下,激素们演绎着复杂冗长的剧情,呈现出人生百态,多巴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多巴胺(Dopamine)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浓度又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这种神奇的物质可以使人感觉兴奋,传递开心激动的信息,激发人对异性的情感。其实,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爱情中心,就是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多种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就像丘比特之箭,当一对男女一见钟情时,这些恋爱兴奋剂就会源源不断的分泌出来,于是我们有了爱的感觉,享受爱的幸福,甜蜜甚至眩晕,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是“多巴胺们”在发挥作用。
人们总是贪恋美好的感觉,多巴胺带来的兴奋的确可以使人上瘾,如同吸烟,酗酒带来的快感一样。吸烟,酗酒甚至吸毒,也都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令人飘飘欲仙,难以戒掉。品尝巧克力的甜蜜,体验爱情的幸福,瘾君子腾云驾雾的满足感,都是几乎同样的机制在发挥作用。那么为什么巧克力不像毒品一样让人无法自拔呢?我们的大脑可以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告诉我们这是哪一种感觉,从而调整机体的状态。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显示,购物带给人的愉悦心情也与多巴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购物能够刺激大脑的主要区域,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对购物收获的期待,都可以使多巴胺浓度上升,甚至超过了实际收获时的兴奋,于是即使是只逛不买,或者搜寻降价打折都会令人感觉很有乐趣。反而有可能当时买了一件觉得十分喜欢的衣服,拿回家却束之高阁,那是因为当购物完成之后,多巴胺的浓度会迅速下降,看到这件衣服的时候也不再有当时兴奋的感觉,所以很多女人的冲动购物,也许罪魁祸首正是捣乱的多巴胺。
爱情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巅峰状态。多巴胺的强烈分泌,会使人的大脑产生疲倦感,所以大脑只好让那些化学成分自然新陈代谢,这样的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持续到三四年的时间。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不再,后果或者爱情归于平淡,或者干脆分道扬镳。如此说来,爱情的保质期只有三四年而已,所谓的“七年之痒”大概应该改为“四年之痒”吧。不过爱情本身就是激情而又短暂的,这不是悲剧,并不是所有人都因为多巴胺的减少而选择分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还有责任、亲情、誓言、承诺,坚守着爱情和婚姻的更多是这些因素,不是电光火石一样的激情。在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经营,共同的进步,爱情还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才是更广义的爱。借用一句严谨的表达,“当多巴胺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狂热地爱与被爱着,尽情享受爱的甜蜜;当多巴胺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坦然处之,仍然为爱奉献与努力,不离不弃。”
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小白鼠因为爽就上瘾,那人类和小白鼠还有什么区别 (内容来自360doc.com)
“瘾”这个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瘾的话对我们个人或者他人是有显而易见的危害的。 很多人会觉得成瘾只会存在于那些意志不坚定,瘦弱,贫穷,疾病,犯罪,缺乏道德或者没有良好教育对某些事物(比如毒品危害)不了解的人身上,但是事实上成瘾并会不在意你是谁,它不理会你的背景,你是富有还贫穷,是否有特权,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是男是女等。
但是成瘾的产生是有理由的,它是功能性的,它服务于一个目的。 对于一些人来讲,他们所上瘾的事物(比如毒品,网游)可以带给他们快乐,减轻生活中的苦闷或者压力。简单来说,所有的药物滥用和依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增加我们大脑相关区域的活跃性,分泌更多的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使我们感到快乐。
多巴胺通路始于脑干,分散于皮层中。所以它们可以作用于我们脑中情感,思维,认知,记忆和运动相关脑区,进而掌控我们。多巴胺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思维模式,记忆形成十分重要,同时也在睡眠,饮食行为和体温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巴胺代表着大脑在对我们说: 想要,渴望的意愿。当我们接受的刺激与奖赏相关时,有利于我们生存时,多巴胺的产生便开始分泌了。就是我们人的大脑会根据外界信息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来决定是不是继续做某事,这种机制能很好地帮助我们人类生存,比如某种食物吃完精力充沛,某种蘑菇吃完会虚弱,那么以后就会再遇到的话,自然会吃第一种食物。但是也有一个 BUG,就是当遇到毒品这类物品时,这个机制反而损害了我们自身。毒品的作用机制就是过度刺激我们大脑的奖赏系统,由于感受太愉悦,大脑认为这种物质是好的,那么我们人自然会一次又一次继续吸食毒品。
以前就有科学家用小白鼠做过实验,他们给小白鼠的大脑接上电极,然后在它生活的笼子里按上一个踏板,每当小白鼠按一下踏板,电极就会刺激小白鼠大脑相关的奖励通路,使小白鼠感到极度愉悦,最终的结果就是小白鼠一直在按那个踏板,把自己“爽”死了。 同理,人类也是如此,不仅对于毒品,对其他内容,比如网游,色情,赌博也是一样,只是刺激程度没有毒品那么极端。在胜利方面,当“瘾”使人失去了自制力时,自诩为“高等物种”的我们,其实与小白鼠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明白了这个——其实我们和小白鼠没有什么区别的道理后,有人就利用这个道理来设置各种陷阱来请君入瓮。把我们当成小白鼠也算了,但是把大把大把的美好时光都浪费在这个虚无缥缈的网游里是不值得的,唯有还落得个一事无成、身心摧残的后果,这种祸国殃民的把戏就没人好好管管吗?靠自制力,上了瘾后的人能有几个可以靠自己真能戒掉的?
还好读书的良好习惯救了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