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系统,又称自律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或不随意神经系统,调节呼吸、心跳、消化、流汗等生理功能,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让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肺支气管扩张、消化功能暂停、焦虑出汗、促进压力荷尔蒙反应,让肌肉绷紧,这一切让我们在遇到紧急状况时,能压制其他生理功能,全心全意地应付压力。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收缩瞳孔,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
心跳减慢,血压降低。
收缩支气管,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呼吸的节奏减缓,促进身体进入更放松和平衡的状态。
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
促进胃的蠕动,刺激消化腺分泌酵素,帮助消化。
收缩膀胱,刺激排尿。
放松直肠,促进肠子的蠕动和排便。
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也受大脑皮质的控制,当大脑兴奋被抑制、肌肉活动减少时,副交感系统的兴奋相对加强,以加速能量的储备和疲劳的恢复。
腹式呼吸,透过胸腔下方的扩张,不仅获得较佳的的氧气交换,也是最容易进入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人体的作用,用“打与逃”或者“加油门与踩刹车”来形容。交感神经扮演冲锋陷阵的先锋部队,副交感神经让身体获得修养。运动的时候,交感神经会被激发,导致心跳加速、呼吸节奏变快、流汗量增加。等到运动停止后,副交感神经开始发挥作用,让心跳减速、呼吸节奏渐渐缓慢,同时减少流汗量。
看看我们每天的生活,从眼睛睁开,小孩、学业、家务事、工作、人际关系永远是这些忙不完的事,电视、手机看不完也玩不完,难得有时间好好吃饭、休息,即使夜里要入睡了,也还有烦不完的事,交感神经严重超负荷。
再体会马老的站桩:舌头轻抵上鄂,双手轻捂腹部,自然站立,脚全掌着地,重心稍稍放在后脚跟(腿长在后脚跟上),身体自然由副交感神经接管,这也是与传统弯膝桩之间的差异。
站桩中出现的身体反映用副交感神经来解释,就容易理解,吃饭不说话,细嚼慢咽,饭后不宜快走路,是不是也能讲得通。
舌抵上鄂,搭上雀桥,让呼吸更顺畅而深入,减缓新陈代谢与心跳,澄净心灵,也让注意力更集中,除站桩时间外,平时也要舌抵上鄂成为习惯(这个很重要哦)。
站桩身体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接管,站桩累积时间越长,副交感神经占比越高,睡觉身体“完全”是由副交感神经接管,站桩与睡觉的差别就是身体有支撑——安全感。
对于我们初站者,中午站桩有一段时间最迷糊,此时希望身体有个依靠,让大脑绷得紧紧的一根神经松下来(安全感),那怕就几分钟时间。
中午是自然界阳气最旺之际,此时驱寒效果好,争议在于中午是顺从自然休息还是逆着自然站桩,对于患病之躯熟大熟小,比起疾病的折磨、医院仪器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本账。
中午在阳台(防风防阳光直射),双脚着地有支撑,背部贴门板——有支撑,头部有木头靠靠,身体感到安全才能放松,空气热热的,外界的热通过皮肤、呼吸进入身体,参与身体的循环,不同的人先出汗的部位不一样……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彼此就像默契十足的最佳搭档,深知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定位,不混淆也不抢戏。
马老的站桩让副交感神经回归它应有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携手合作,相互协调,达到稳定与平衡,迈向健康的身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