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咨询个案改编。
1
“陈老师,我家孩子的情况,昨天我在微信里有跟你说过一下。现在我跟你再说一遍吧。”接通电话,她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一点客套的话都没有。我很喜欢跟这样的人打交道,说话够简单直接,只要我说的对,她绝对会听,不容易内心受伤。
“好,你说。” 我立刻跟上她的步调。咱们都是畅快人,“如果我认为我信息收得足够了,我会随时打断你。”
“我三年前离婚,女儿判给了老公,并一直由孩子奶奶抚养。孩子0-3岁是我亲自带的,对孩子的教育以我为主。但是后来我离婚后,孩子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对孩子是比较宠的。基本上是百依百顺的那种。大概是因为觉得孩子可怜,小小年纪父母离婚,所以女儿在跟奶奶相处的过程中,变得很固执,一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一直哭,奶奶也拿她没辙,最后都是顺从了她。孩子刚开始离开我的那段时间里,听说常常梦游,想念妈妈,有过一段情绪低落期。我在离开孩子的2-3年里,每年暑假把孩子接过来,一起过一个月。
最近呢,孩子要上小学了,奶奶觉得自己无力抚养。所以又把孩子转给了我。手续已经走完了。孩子在我身边呆了一个多月了。然后我发现孩子有一堆坏习惯。譬如我每天让孩子读拼音2个小时,希望她能克服困难,要学会努力,学会吃苦,结果孩子常常跟我撒谎,明明没读完100遍,她会跟我说她读完了;没到吃饭的点呢,她会想吃东西,可能之前奶奶喂他都是没有时间节点的,所以我现在就要花时间调她的作息;另外我发现她好像特别笨啊,有些单词我教了一遍又一遍,她老是学不会;我凶她也惩罚她了,可就是不长记性;我跟她说,让她养成努力学习的习惯,只要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将来就能挣来好日子,我设置了一些奖励措施,告诉她,只要她完成了这些学习,就能得到好多她想要的东西。反正,奖励和惩罚,我都用了,我感觉,她有越来越糟糕的倾向,说谎次数越来越多了,屡教不改,昨天我还让她罚站了1小时,任她哭,也不理她,就是希望她能够长记性,好好学习……”
孩子,为什么你总是跟妈妈撒谎?
2
她还有继续说下去的倾向,我有点明白了,开始直接打断她:
“我听下来,你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似乎是对十岁以上孩子的教育方式。你知道吗?你这样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教育方式,前提是,孩子已经有了成熟的思维逻辑系统。他已经有了是非观念,已经明白完成这件事对于她的意义,所以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刺激,对她的行为自律会有帮助。但是你的孩子目前才大班,你可能不了解,幼儿园的孩子,她的行为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内心感觉和兴趣导向,她的大脑逻辑系统还没有真正完成。所以,她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就没办法完成你的指标的。你知道吗?譬如,你给她定的每天学习2个小时拼音的学习目标,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实在是时间太长了。一般这个年龄的孩子,15分钟-30分钟足矣。当你给她定的目标,超过了她的能力范围,她当然会完成不了,反而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然后为了避免妈妈的惩罚,她一定会选择撒谎的。撒谎只是她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已。“
“老师,但是她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你知道的,很多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提前完成了对拼音的学习,课堂里,老师们都是不教拼音的。所以,我必须想办法让她跟上这里的学习进度啊。她跟在奶奶身边的三年,野惯了呢,完全没有上过任何的兴趣班。”
”我明白的。大部分父母都和你一样焦虑。认为孩子要提前准备好,不然会跟不上。所以,在上海,太多孩子在抓紧起跑,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课内课外的学习一堆一堆的。所以,你知道吗?我看到的是,太多的孩子被学习所迫,提前透支了大量对于学习的爱好。明明学习是一件探索知识,特别让人快乐的事情。结果硬生生地变成了竞争的工具。所以,好多提前学习太多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左右,就突然会出现一个内心的崩盘。前几年一直按着妈妈的步伐,拼命的学习,累到极致了,然后就不干了。再也不想学了。谁爱学谁学去!你理解吗?我们父母的眼光不要太短视了,现在强逼着孩子学习,你换来的可能是她一辈子对学习的厌倦,对父母的仇视。”
“所以,老师,你的意思是,我要调整对孩子的要求,放低对她的要求。“我能感觉到电话那头,她的心弦开始松动,慢慢地从短期目标里解放出来,看向长期。她的这点领悟特别棒。她继续问:”那我之前对她的要求一直很严格,我现在突然调低要求,她会不会以为规则是可以随便变的,会不会接下来就更加不好好学习了?”
“你练过瑜伽吗?瑜伽里面,老师会特别提倡正位,要求每个体式都要去到它正确的体式。但是,你知道,一个人要能去到正确的体式,会有多难吗?” 我顿了顿,感受着她的气息跟我混在一起了。她看来也练过瑜伽,感受过练瑜伽的煎熬和痛快,伴随着她在电话那头“嗯嗯嗯嗯“附和,我继续说:”譬如我最近就在练瑜伽,我很多动作都不太标准。如果我的老师只按着她的目标,强行让我达成要求,那可能那个动作,没等我坚持一分钟,可能我的身体就倾斜倒掉了。我的瑜伽老师如果连续几天,对我很严格很严格,导致我身体酸痛无比,那对不起,有可能练完今天,我明天就去不了了。对不对?作为老师,不仅仅要知道训练方向和目的意义所在,也一定要懂得循序渐进,按着每个学生的节奏,制定适合她的训练方法。让她一小步一小步地去抵达,去发现瑜伽的美妙和身体正位,对精气神的提升。这才是一个正向的循环机制,可持续性发展的。你要相信,每个人都会自然地想要去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就像是植物一定会迎着太阳生长一样,这是我们的本能。所以,你降低要求,是让女儿更好地跟上你的步伐,心悦诚服地愿意跟着你一步步走。而不是你快马加鞭地抽打她,迟早有一天她会反抗的。
你的孩子呢?现在毕竟才大班,还是贪玩求妈妈抱抱的年纪呢,你如果强行要求她按着你的要求去实现,那么这个要求,哪怕它真是为孩子好。孩子也拼了命的想要去实现妈妈定的目标,但是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够不到目标,那可能的结果,将会是有一天,她彻彻底底地放弃。你明白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8823142/ed58e2a16f5dc6a3.jpg)
3
“那老师,你觉得我现在该怎么做?”她的心一直跟我共鸣着,说出来的话,越来越平和,不再那么焦虑了。
“我觉得,你的孩子毕竟才刚刚接到你身边。你离开她2-3年了。你想想看哦,你离开她那么久,在她最需要妈妈的年纪,在她最需要有一个100%可以信任的人的时候,身边的大人发生变化,妈妈走了,奶奶上位。她相当于经历过一次,连她自己都不明白的一次心理创伤。而如今,又因为大人之间的变化,她又要从奶奶身边,回到你身边来。对于她来说,她的世界,改天换地的,一直在变化。当前,对于她来说,最需要做的,就是重建对你的信任。而你这个妈妈,一把孩子接到身边,就忙不迭地安排一堆她不擅长的学习任务给到她。我怀疑啊,她的内心世界里,她还完全不能确定,妈妈到底爱不爱她呢。”
“是啊,老师,她确实问过我好多次,妈妈你到底爱不爱我?我都是回复她,妈妈是爱你的啊,哪怕现在妈妈现在再婚了,有了小弟弟了,也不影响我对你的爱。” 她有所触动。
“但是,你说是这么说。她感受到的。都是你在给她立规矩,对她提要求。让她来适应你的这个新家庭。不是吗?” 我步步紧逼,让她继续看清真相。
“嗯,是的。我认同。”她很严肃地回答我,又一步触动,“确实她才搬过来一个多月,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给她补课,希望她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是啊,优秀的孩子。你看你,你发现你的逻辑了吗?你希望你的孩子优秀,这才是主要动机。你爱的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而不是她。对吗?” 我不放过任何可以让她看清楚自己的机会。好多父母都是这样的,口口声声爱孩子,等他们的逻辑脱口而出,你就会发现,他们常常自以为爱着孩子,事实上,都活在自己的逻辑里,实行着自以为是的大量无用功。而孩子心里却完全感受不到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8823142/cd8680e3964bf20b.jpg)
4
“老师,你说得对。你的话,让我一下子明白很多。你能给我一些具体的建议吗?”她态度非常诚恳,直接带着我去到下一个步骤。学习学习,学到了就要去”习“。光悟到,当然是不够的。
”我建议你啊,抛掉你自己脑子里的紧张焦虑和一些既有的教育观。从今天开始,去好好观察你的孩子,制定一套适合她的教育方案。譬如,你的孩子,貌似现在6岁了。有可能,她的心智年龄还只有3岁呢,她可能还特别喜欢粘你,可能还喜欢玩很小孩子的玩具呢。你呢,根据她实际所处的年龄,慢慢的摸索出一套适合你们母女的相处方案。譬如,可能一天里面有半个小时时间,陪孩子好好学习,就够够的了。把你的要求降下来,你就自然会发现,孩子其实一直在进步,有好多本来她不会,后来就会了。然后你可以发自内心的好好表扬她。宝贝,你真厉害,学了两天,你就会了这个……”我列举了好多种欣赏孩子的方式,然后继续说:“你和孩子有三年时间没有在一起,我还是希望你现在在时间空余的时候,能够多陪她玩玩,跟她建立强有力的情感链接。你知道吗?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跟父母情感链接非常好的孩子,常常会是那个敢于冒险,敢于不断前进的孩子,因为她知道,哪怕她犯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她有强有力的精神靠山呢。”
“嗯,老师,我懂了。怪不嘚,前段时间,我老看见我女儿玩她1岁小弟弟的玩具。我那会还气不打一处来,你都6岁了还这样,怎么都活回去了……” 她在那边反思,“原来孩子幼稚化的行为,底下有这么多原因。”
“是啊,育儿其实是一门学问的。你没学过,所以你不懂。可以理解的。现在你懂了,那就好好去做吧。“
”嗯,谢谢老师。今天真是学到很多很多。” 她一反刚开始的“快刀快语”,结尾的时候,竟然语调里貌多了一丝“深沉”。
为人母,哪有那么容易!大家一起好好修炼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8823142/3f2a958f1551f195.jpg)
我在6月30日在上海浦东有一堂夫妻关系课程,一整天的。上午理论,下午做个案,300元一天。欢迎大家来实地学习"修身齐家"之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8823142/fbc325f993530a81.jpg)
网友评论
应一些家长的要求,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个共创式的【家长写作社群】,通过写作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写自己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写自己的教育理念,写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情。通过写作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寻,让家长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认知成长有迹可寻,最终让整个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寻。
详情可阅读:https://www.jianshu.com/p/f7ca2f9dd2b3
如果您有兴趣,希望能和您一起共创这个社群,期待您的参与!
微信号:qq378558645,加微信备注“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