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之七

作者: 杏花疏影1 | 来源:发表于2021-10-26 08:48 被阅读0次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召南·野有死麕》

    在郊外,一位小伙子发现了一只已经死掉的小獐子,他找来白茅草,悉心地将小獐子包裹起来。一位清秀的姑娘,在热切地等待着她的心上人,小伙子为讨她的欢心,便将小獐子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在树林里,有一片小树,郊外的野地上,放着猎物。有心之人找来白茅草,将它们悉心地包裹起来,送给纯真无邪的姑娘,向她大献殷勤。请你多些温柔,别将我的衣裙弄乱,也别惹得狗儿汪汪大叫。

    《诗经》里的诗毕竟是早期的诗,主要是人们抒发情感是吟唱出来的,其目的就是在表达当时内心的情感,不会像后来的诗歌那样背后有很深层次的含义。

    这首诗主要就是写少男少女在野外一见钟情,并开始春心荡漾了,前面那么多环境和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为了最后三句“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三句全是女子的话语,是对男子说的:“我们俩慢慢来不用慌,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惹得旁边的动物叫起来那就麻烦了。”

    (一)男子小心翼翼用白茅包好刚打到的獐子,怀着坎坷不安的心情送给心爱的女子,并称女孩就像这白茅一样纯洁美丽。

    (二)二人亲热时女孩不好意思让他不要太粗鲁,以免招来人旁观的细节说明两位古代男女青年对待恋爱的方式是自然、直接、主动,对待恋爱的态度是真诚大方,朴实率真,不矫揉造作,女生还带着年轻的娇羞。

    (三)獐和鹿,都是古人求亲的时候必备的礼聘之物,诗中引用这獐和鹿含义深刻。

    诗经是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篇,当时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礼教尚未形成,社会风气较开放,古代男女对性的态度不像后世般受礼教禁锢,所以男女表达爱情还是比较大胆,直接的。谈情说爱、男欢女爱是人纯真性情的流入,不能言其淫艳、不符礼义廉耻。

    《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直面讴歌爱情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全诗三段,前两段以叙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绘男女之情,朴实率真。第三段转变叙事角度的描写手法使整首诗情景交融,正面侧面相互掩映,含蓄诱人,赞美了男女之间自然、纯真的爱情。后人鉴赏《野有死麕》应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民俗风情及文化背景才不失之偏颇。

    《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纯真的情歌,一首在荒烟蔓草的年代,人纯真性情的流淌之爱歌!

    自先秦以后,儒家得以大一统,讲究很多礼节,男女婚配需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是不被允许的,在当时而言也是不道德的。

    庆幸的是,《诗经》得到了老夫子的肯定,称其“乐而不淫”,“思无邪”,由此《卫风》才得以流传,再次见到先人们的恋爱是什么模样。

    既然《蒹葭》是爱情的极致,这首诗不也能读出爱情的最原始冲动吗?少了刻板繁多的道德约束,所以爱得自在洒脱,这是最初始的感情,不问其他,爱了就爱了。两情相悦的世界,是生命里永远最动人的画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爱情之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ee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