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审判型父母,审判型父母像法官一样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审判型父母状态”,他们审判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这类人永远在责怪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有人说:我要是犯了错,也需要反思自己呀,这难道也是错的吗?
要注意,审判和反思有区别,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下次做得更好,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但审判是一昧地给自己套上枷锁,告诉自己“我什么都做不好”。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对号入座”,并且迫切想要摆脱“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
其实在心理学上,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都没有错,他们对我们的生存都有重要作用。
比如儿童自我状态其实是源于自我防御机制,保护我们在小婴儿时期不受到外界的伤害;而父母状态帮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
所以,如果你偶尔会进入这两种状态下,并不需要惊慌,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但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困在父母或儿童状态中,不断审判自己,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那么就需要学习如何从这两种状态下走出来。
此时,我们需要进入“成人状态”。在成人状态下,我们能有计划地做决定,并且能理性且合理地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而且,只有在“成人状态”中,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是其他两个状态做不到的事。
这一点很好理解,当一个人被陈旧的观念所困,任何新知识和新理念都会被他反驳回去。那么,如何才能进入“成人状态”呢?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是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这也是进入“成人状态”的前提。
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经常会去责备他人,“都怪领导让我加班,导致我没有自己的时间。”“我现在这么自卑,都是因为父母经常骂我。”
这样做只能让当下的我们好受一些,但问题的症结并没有根除。其实,任何情绪都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结果,包括抑郁、悲伤和愤怒这类负面情绪。换句话说,使我们主动让自己“抑郁”“悲伤”的。
这听起来似乎不可理喻,但请冷静下来想想,别人无法进入我们的大脑,强迫我们改变情绪。
这种“选择”更像大脑的条件反射,比如一旦有人责备蛤蟆先生,他的大脑就自动做出反应,选择用“顺从”的行为来应对他人的愤怒。只有当我们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后,才有机会改变,因为“选择”是可以人为干预和控制的,如果只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我们永远长不大,第二步是:当我们下定决心改变后,就要付诸于行动。
可以先问自己三个小问题:第一,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第二,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当面对他人和自我的批判时,及时停止脑内那些悲观的想法,做一次深呼吸,告诉自己“现在我在自我批判,请停下来”;
当心情突然变糟糕,内心充斥着空虚感时,不妨找一件会让你感到快乐的小事,然后立刻享受它。当我们回答了这3个问题后,改变正在发生。
此时就可以进行第三个步骤,学会原谅你的父母。我们已经了解了,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都受到父母的影响,没有哪个父母是完美的,也许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无意伤害过你,但此时请学会原谅他们。
你可以找一个机会全面回顾自己的人生。
比如办一场“人生故事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想起很多难堪的回忆,比如父母的冷暴力。
但不要着急谴责任何人,此时你可以试着做一个旁观者,客观地思考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中学习领悟。
“成人状态”下的人都会活得真实,所谓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03用人生坐标构建“自证预言”
当我们开始尝试进入成人状态时,就要学会和情绪做联结,从情绪中学习,锻炼情感智力,也就是常说的“情商”。
情商高的人可以掌控自己的情感世界,会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争做起来。
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就能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那么,要如何锻炼情感智力,成为高情商的人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人生坐标”。
在我们4、5岁时,我们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这两个问题可以用”好”与“不好”来回答,排列组合后,就产生了以下4个答案:1.我好,你也好;2.我好,你不好;3.我不好,你好;4.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4个答案构成了一个坐标图,即“人生坐标”。
一切的观点就在于‘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在童年决定用哪种观点和态度,在随后的人生里我们会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
举个例子,上学的时候你一直坚持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那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温习,因为你认为读了也不会懂,结果考试一塌糊涂,然后你对自己说:“果然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
公司新来了一个小组长,见面前你就听别人说:“我觉得这个人特别不好相处。”
于是你戴上了审视挑剔的眼光看到他,看到的自然都是缺点,然后你告诉自己“这人确实不好相处”。
简单来说,就是你怎么想,你就会怎么做。在行为确认效应中,这种情况被称为“自证预言”。
通过人生坐标,我们可以选择去证实某些自证预言。
在“我不好,你好”这个坐标系中,人们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所以他们会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经常产生“我真不幸”的想法。
比如有些人会把自己的不幸怪在房子风水上,更有甚者会会竭尽所能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忽略美好的事情,然后告诉自己“生活对我真的不公平”。
而在“我好,你不好”这个坐标中的人总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过得比别人好,所以他们经常对他人评头论足,占据权威的制高点。
很多公司领导会有这种想法,因此他们把员工当成顽劣的孩子来处罚,像父母教育孩子一样教育员工。
这类人往往处于“挑剔型父母状态”,动不动就指责别人,随时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
只有处在“我好,你也好”这个人生坐标系中的人,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与自己和解。
但想要进入这个坐标系,并不是简单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就行,这个坐标并非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有些人可能在一次经历中达到了这个状态,但没有继续维护,因此又回到了其他坐标中,只有依靠行为和态度坚持下去,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和他人,才能始终保持在这个状态下。
这类人才是真正的高情商人群,他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也用情感去体验,能够充分理解自我,经常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能接纳别人,与他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可以说,情商高的人能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成为高情商的人吗?
书中蛤蟆先生用了一个方法可供我们借鉴:他把人生当做一次舞台表演,并且为自己定制专属的“人生剧本”。
过去,蛤蟆先生常常认为自己的人生是被设定好的,必然会走向某个结局,此时她正处在“我不好,你好”的坐标系中,一直过得很不开心。
现在他无需跟着预先设定的剧本走,可以即兴发挥,每一个全新的时刻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和挑战。
蛤蟆认定,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
好了,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为你解读到这里。我将为你总结一下今天的精华内容:
首先,我们了解了如何用“情绪温度计”来觉察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不要害怕逃避,而是应该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当然,在接受心理咨询前,需要摆脱“治病”心态,把每次心理咨询当成一次合作,因为只有你自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其次,我们学习了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只有在“成人状态”中,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进入“成人状态”,而不被童年时期的情感所困。
最后,想要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那就需要了解“人生坐标”和“自证预言”的关系。
简单来说,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态度去应对他人与世界,最终就会达成对应的结果。
其中,在“我好,你也好”这个坐标系下,我们可以与情绪产生联结,充分理解自我,并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他人合作,这也是情商高的最佳体现。
当我们被抑郁或空虚感笼罩时,很多人会选择抱怨社会、抱怨父母。
但本书指出,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你自己手中,所以不妨把精力更多放在如何更好地认知自己身上,向内寻求和解之道。请记住,这个世界上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