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无问东西》
1
很少写影评,但是看了《无问东西》后,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值得我们回味和学习的。
如果你只看电影的宣传,觉得这是一部爱情电影,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它不像《怦然心动》那样,直接说出自己心中的爱,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怀,除了在对清华大学校庆的纪念之外,还有作者的一种青春情怀和内心的一种阐释。
首先,整个故事下来,看的确实让人“费解”,大家是不是感觉到整个故事有点看不懂呢?
其实也不然,不管是写作手法还是电影的编辑策略,这种方式,无疑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观影难度,毕竟大家都喜欢直来直去的平铺故事,你猛然来一个穿插方式,好像一时很难适应。
故事有四个,背景有四个,人生也有四个,但这几个故事之间,却能扯成线,而且故事的核心还能连一块,不信?那就看看是不是达到了“跟随内心,无问东西”的主旨。
其实,这部电影的难懂之处就在于分别插叙了不同的故事,以往的电影情节,基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而这部《无问东西》则是,先表达了现代张果果的职场争斗故事,而后引出陈鹏、王敏佳、李想三人组的爱情故事。最后,由沈光耀引出了吴岭澜还有陈鹏。其实看到最后不难理解,李想是张果果父亲的同事,联系就在于李想于张果果一家有恩,就这点联系。
但故事曲线一转,回到1962年,三人的爱恨情仇,随着各自的发展方向而发生了生死的变化。
陈鹏喜欢王敏佳,李想也喜欢王敏佳,但处于两人中间的王敏佳,却一时选择不了自己的处境,所以,后来加入了让故事升华的许老师还有许师母。同时旧社会的势力,也逐步显现。据说,这部影片拍摄好几年了,最近才上映,原因有很多,但也不乏因为其中的政治色彩。
“破四旧,文革”,这不是口号,而是会出事情的。不像现在,思想开放了,“人人平等”了,网络那么发达,几乎是无事不知,无事不晓。
而王敏佳如果不经历一次“生死”,好像小时候的谎言会跟随她一辈子。里面掺杂了当代人的思想,人性的美和丑,良知的掩埋和发掘,以及对社会势力的惧怕和封建。
李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开始的三人组,一起承担责任,到后来王敏佳写信出事,李想则是一直躲避,为了自身的荣誉,抛弃了多年的情谊,背叛了王敏佳,失去了陈鹏,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他说的那句话,是早已知错后的感悟吧“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其中也不难看出李想的内心,其实在到了支边之后,一直在跟随着内心的这句话,确实是做到了无问东西啊。
2
沈光耀的出场绝逼是最帅的,先是一张帅气的脸,就把车上的女同学羞回了头,其次,对于汽车的研究,表明富二代的身份,整个影片中沈光耀的话并不多,但个人感觉其中的泪点在这个故事情节多一些。
沈光耀的家庭背景还是很正直的,而且“三代五将”的称誉,绝不是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的。沈妈在谈话中也说了,他们祖上什么都做过,不差他再去体验当兵的一部分,而是要活好自己,让自己开心,这里又一次点明了主旨,“跟随内心,无问东西”。
但整个社会是个动荡的社会,并不是沈家一家的社会,沈妈最后看到两个解放军送“东西”来的时候,其实也就说明了对社会的无奈。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国家危难之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像飞行员长官说的那句“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现在的社会同样如此,如果没有现实逼在眼前,何来“无问东西”?
其中,这一故事,又引出了吴岭澜和陈鹏,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孤儿,没有吴岭澜发自内心的那种真实,沈光耀也不会成为飞行员,陈鹏可能就会饿死。其实他们所说的真实,也不过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每个人的真实各不相同,这四个故事每一个主人公的真实都是一种经历。
“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现实是麻木的,也是虚伪的。麻木使人懊悔,虚伪使人羞耻。而真实则是不麻木,不虚伪。只是,最真实的人,都是孤独的。
影片最后,张果果放弃了多年来职场的尔虞我诈,而是选择了帮助四胞胎干女儿一家人。
这人生中的一次抉择,其实都是我们的内心决定,是选择做自己,还是选择混迹于世俗,我想每个人心里,应该都已经有了最好的答案。
网友评论
配图做的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