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正在和同小区的一位朋友在外面散步聊天。我也没什么事,就等妈妈散完步回家后再给我回电话。
过会儿妈妈把电话打来,我问她这是去哪里转了一圈回来,然后妈妈就开始给我讲起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而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学校的事。
妈妈给我描述她们散步的路线:先沿着过年我回家夜跑的那个路线,走到那条明亮且人车少至的道路,再穿过一个十字路口,一路向北走到县一中附近的一条街道。到这里我都比较熟悉,曾经晨跑还有考驾照都是在这条路上跑步或练习的。
不过随后再次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她们选择了往西走的路口。这个方向我比较陌生,只是在多年前骑着车子走过一次,那时路两边还是长着禾苗的田地,走了一会儿发现没什么可看的,就掉头回去了。
因此当妈妈说她们走到一所学校前掉头时,我特别诧异:学校?那天路过的时候没看见学校啊。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那天走得不够远,还没看见学校就返回了,随后妈妈说,那个学校也是去年才刚刚建成的,算是附近一所小学的分校。
在之前那个十字路口往东走几百米,路北边是我曾经就读的县一中,而与县一中相对的路南边,是一所实验学校。本来它只有小学部,不知道何时加上了初中部,或者说是加上了七八九三个年级。
几年前刚建成的时候,来这个小学读书的学生不多,家长们大多是想让孩子们去县里另外两三所建校时间比较久的学校读书,尤其以其中一所小学最受欢迎。
前两年县里的小学开始划片招生,在片区外的孩子不能再到那些受欢迎的小学就读,于是这所实验学校就成了很多家长不得已的选择,学校的招收人数也开始迅速增长。这所学校原本容纳九个年级的学生都绰绰有余,后来人一多,教室装不下了,只能再另建一所小学分担一下压力,也就诞生了那所分校。
如今原学校只能容纳四个年级的学生,而且每个班的学生都要比此前多出不少。
图片来自网络人们说,这世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从县一中搬迁到现在的位置开始,周围大片的空地开始逐渐被一块块圈起来准备建造楼房,随后的十多年来,一栋栋住宅楼接连拔地而起。上高中的时候还能一点点看到周围的变化,上大学后每逢假期回家,都只能看到一个变化的结果,比如这块儿又多了一栋楼;那边又有一栋楼正在修建中,下次回家,那栋楼也已经盖好了。
周围住宅小区增多,购房入住的人随之增多,学校由“冷清”变得“火爆”,也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
过去县城里最高的建筑,是一所工商银行所在的大楼,但也只是不到十层。随后被一栋新建起的十几层高的酒店所取代,并且一直保持多年。
直到近些年,学校附近一栋栋高楼出现,最高的住宅楼也建到了三十层。将来还会不会有更高的建筑出现,谁又知道呢?
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却也给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其他负面的影响。
以前县里只有一个污染较重的化工企业,距离我们所在的小区有一公里多的距离,我们在家里都常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更不用说那些距离更近的居民了。后来经过民众强烈的抗议,县政府终于做出行动,关停了污染企业。
如今,刺鼻气味是消失了,雾霾天气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说起人为因素,我们那里冬季没有集中供暖,若主要的污染企业不在,那么除去其他各种因素,比如汽车增多导致的尾气排量增多等,剩下的最大原因,想必就是不断出现的建筑工地了。
发展还会继续,却不知过去常见的蓝天白云何时出现。也许等风一吹,就把雾霾吹走了,那又会吹到哪里呢?没风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图片来自网络大年初一那天回家上坟,准备离开墓地时,看见周围田地里有很多塑料袋在随微风翻滚着。我捡起了自己脚边的两个塑料袋,准备带回去扔到村子里的某个垃圾堆里,却被爸爸呵斥为死板,不懂得“入乡随俗”。
我不知道家乡什么时候多了这样的风俗,却也没和爸爸争论,只是把两个破烂的袋子攥在手里,继续往前走去。
作为渺小的个体,能做的事情本就不多,但能为保护环境尽绵薄之力,心里也挺开心的,何况有些不过是随手的事情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回到和妈妈的通话。又听妈妈讲了一些其他琐事,其间多是妈妈在说,我偶尔穿插几句。过会儿看了一眼屏幕,发现不知不觉中和妈妈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这也成了与妈妈通话最久的一次。
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和爸妈联系较少,只是有时想和妈妈打电话,却又担心还是几句话不到就因意见不和而争论,于是作罢。如果每次都能和妈妈这样愉快地聊天,那么每当想起父母时,我才能用更加轻松的心态,毫不犹豫地拨通电话吧。
现在,还是要时不时联系一下,表达一下关心和问候。至于其他的问题,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有烟消云散的那一天。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